丽江文旅“主官”张建华: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丽江旅游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10月24日讯(记者 段思琦)10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和做好疫苗接种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表示,根据国内外的研本站
丽江文旅“主官”张建华: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推动丽江旅游高质量发展本站
“这两年文旅融合是一个热词,各地都在想尽办法在文化和旅游上挖掘自身资源和潜力,把文旅事业推向新的高度。对于丽江而言,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丽江文旅融合之路早已经历三个阶段。”
丽江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知名旅游目的地,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是5A级知名景区,东巴文化更是享誉中外。近年来,丽江在促进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始终坚持“文化引领、保护优先、彰显特色、融合发展”理念,努力把美丽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民族文化相结合。旅游在文化的滋养下迸发出新活力,文化在旅游的发展中得到保护与传承,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丽江有韵味十足的历史名城,雄伟壮观的玉龙雪山,湛蓝明净的泸沽湖,磅礴的峡谷洪涛......走进丽江,随处可见南腔北调的游客穿梭在丽江各个角落,他们或来感受柔软时光,或来感受民族风情。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丽江旅游历经20多年的蓬勃发展,形成以“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丽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走向世界,让更多游客了解丽江、走进丽江、爱上丽江。
“20年,丽江从无人知晓蜕变成世界旅游目的地,要说二者的关系,就是丽江旅游在发展中紧紧抓住文旅融合。理念决定方向,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丽江旅游才能快速发展。”张建华说。
1994年10月,云南省委、省政府第一次召开滇西北旅游规划会议提出“开发丽江”,这次会议,是丽江旅游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丽江旅游正式起步;到2006年3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滇西北旅游现场办公会提出“做大丽江”;2011年,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再到近年来提出的“转型升级”“旅游”,几次准确的发展定位和科学决策,丽江抢占了旅游业发展的制高点,丽江旅游业一路高歌猛进,促进了丽江的跨越式发展。
张建华说,文化和旅游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旅游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与推广的过程,文化事业的发展能够激发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2018年,政府文化与旅游职能部门合并,但文旅融合一词并不是最近几年才提出的。在丽江20年的发展中,一直秉承着一种理念,那就是——文旅融合发展理念。
文化是旅游的核心和灵魂,而旅游是文化的外延和载体。在张建华看来,旅游最能展现一个地方的文化,当人们出去旅游时,不单只有自己的身体置身其中,灵魂思想也会与之相融,与之交流,这样的旅游才有意义。
玉龙县甲子村曾是13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近些年,甲子村因其玉龙雪山景区开发建设和品牌优势,成功探索出一条景区带村的脱贫路子。2016年,甲子村通过文化旅游发展,实现整村脱贫。云报文旅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旅游业作为丽江主导产业,与当地其他一二三产业息息相关。旅游+扶贫,就是丽江推进文旅融合取得的成果之一。
甲子村位于玉龙雪山东侧,旅游资源丰富,雪山上流下的白水河从村中穿过,形成一幅美不胜收的自然画卷。但未开发旅游前, 美丽、贫困是甲子村的真实写照。“当时老百姓只能靠种植洋芋、包谷、荞麦等作物为生,生活极其困难,年收入不足800元。如今,村民依托玉龙雪山景区旅游发展和带动,年收入可达2.2万元左右。”张建华告诉记者。
摆脱贫困还不够,如何依托玉龙雪山资源和品牌优势探索出一条既有前景市场,又切合甲子村的路子,村委会一班人想到了一个金点子——做婚纱摄影服务。据统计,国内每年大约有1500万对新人喜结良缘,全国约有45万家婚纱摄影公司。而玉龙雪山有着独一无二美轮美奂的风景,每年来雪山取景拍摄婚纱照的新人近5000对,但对这一领域的服务和管理还是空白。找准了商机,2017年1月,甲子村甘子甘坂婚纱摄影服务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而村民人人都是股东,旅游与婚庆文化的有机集合,在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久前,记者走访丽江古城、东巴谷康养小镇、益田文创园、忠义市场等地,随处可见旅游+环保、旅游+演艺、旅游+非遗、旅游+体育、旅游+科普研学等新的产品业态,文旅业态在丽江已四处开花。
“好的生态才能促进旅游发展,而旅游发展又能反过来保护生态。”近年来,丽江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雪山草甸牛羊、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美景,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打卡丽江。2018年,丽江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643.3万人次,同比增长14.1%;旅游业总收入998.4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8%;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20.5亿元,增长6%;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0.3亿元,增长6.7%。
此外,丽江大力培育东巴文化、纳西古乐、摩梭风情等知名文化品牌,提升《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云南的响声》等民族演艺品牌,2018年《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五大演艺共接待游客570.94万人,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时,打造了以玉水坊VR纳西创世纪、洛克纪念馆、白沙细乐传习馆、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丽江古城特色文化院落、大研花巷《遇见丽江》、特色美食、文化主题酒店(客栈)、纳西婚俗游、摩梭婚俗游等文化体验旅游新业态。逐步开发了天文科普旅游、研学旅游等为代表的新兴体验产品,满足游客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走进位于丽江古城的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馆内设有学习体验区、传统区、创意区、精品区、工艺品区和学习交流区,展示的艺术作品有东巴文字、东巴绘画、东巴木雕、东巴刺绣等。在体验馆中,人们可以跟随东巴老师,从象形文字的演变开始,从故事到图像、象形文、部首、造字等步骤体验文字改变的由来以及图像魅力。体验馆馆长和闰元,出生于丽江大东乡,得到过多位东巴画师的指点,作为一个公益场所,和闰元认为体验馆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游客了解纳西文化,加深对丽江的印象。他认为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是每个纳西人的责任,他愿意为此尽绵薄之力。
在今年4月刚迎客的益田文创园内,记者看到丽江还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设计理念,打造出一批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民族特色产品。其中包括披肩、东巴木雕、东巴纸、蜡染、银器、烙画、土布包和石木雕。在园内,人们可以一边聆听民谣乐队的柔和声调,一边享受手作物件的温度,一边品尝雪山下的山人咖啡……除了益田文创园,丽江还衍生出诸多古城文化产业园、雪山文化产业园、泸沽湖文化产业园等。文化是丽江之魂,如何把文化变成产品、产业,丽江正着力在创新创意上下功夫,积极探索文旅产业新业态。
“三多节”“正月十五棒棒会”“火把节”“粑粑节”“东巴文化艺术节”“雪山音乐节”等特色文化旅游节庆活动,也让丽江古城更加焕发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的文化氛围。
“四年前,我曾来过丽江,变化太大了,现在景区的文化含量更高。”在东巴谷康养小镇,记者遇到从江西过来旅游的王先生。王先生告诉记者:“走进东巴秘境,从大门、壁画再到雪山祭坛,纳西文化渗透到景区每个角落,贯穿旅游全过程。来到这里,我不仅能领略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能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得到精神文化的享受。”
据东巴秘境景区相关负责人杨娅玲介绍,为不断丰富游客体验,在产业升级与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景区将不断丰富业态,下一步计划依托景区地貌、资源,打造攀岩、骑马等旅游+体育相融合的项目,使东巴秘境由原来只是看风景的景区,变成一个休闲度假胜地。
从起步探索阶段开始,丽江旅游就十分注重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结合起来,创造了文旅融合的丽江模式,使旅游和文化神形兼备、相得益彰,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丽江智慧。目前,丽江正加快推进金茂丽江创意文化产业园、泸沽湖摩梭小镇、东巴谷康养小镇、康美健康小镇、丽江爱必侬度假区等一批文旅示范项目建设。
旅游是丽江的亮丽名片和金字招牌,也是丽江的支柱产业。近年来,丽江将“把游客视为亲人”作为旅游服务的立足点,增强游客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始终以优质服务吸引人、留住人,积极适应文化旅游消费升级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文化旅游管理服务理念和方式,持续推进文化旅游管理服务融合发展,营造了诚信、智慧、健康、良好的旅游生态。
“通过多年的总结,丽江在旅游市场监管上智慧创新,探索出了“1+5+N+1”的管理模式。这套管理模式看似简单,背后有强大的文化支撑,比如投诉机制、回访机制等,都体现了丽江为游客快速解决问题的决心和人文关怀。”张建华告诉记者,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智慧化平台,进一步发挥了综合监管部门的职能优势,充分激发了各部门的工作效能,推动旅游市场监管由被动管理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管理转变。
同时,丽江以“一部手机游云南”为抓手,加快智慧城市、智慧景区、数字小镇、智慧企业建设,不断提高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着力提升旅游景区质量。
下一步,丽江将围绕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大力构建“大健康+全域旅游+康养+特色小镇”链条,走特色内涵式旅游发展之路、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走依法治旅之路、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走全方位开放开拓之路,推动丽江旅游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康体养生转型,打造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努力把丽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
本站 3月10日讯 央行今日发布2021年2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7个和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9.35万亿元,同比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