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谋划实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助推丽江生态文明建设
2月7日讯 今日,一心堂(SZ:002727)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26.57亿元,同比增长20.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90亿元,同比增长30.86%。 通告显示,公司完成了2020年限世家妇
科学谋划实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助推丽江生态文明建设世家妇
科学谋划实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助推丽江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五位一体”“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扣市委、市政府关于将丽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战略部署,科学谋划实施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持续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十三五”期间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一是落实主体功能区划。科学划定丽江市中心城市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允许建设区),强调全域城乡空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强化对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对城市发展具有战略影响的要素控制,明确城市空间发展框架中必须保留的重要生态空间,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预留了生态廊道及城镇生态隔离带等,引导城镇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发展格局。二是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建立了层次清晰、门类齐全、相互衔接、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体系,为生态文明战略落地提供空间保障和规划支撑。依据《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中心城区12个片区57.17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了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要保护和控制的主要地表水体并划定城市蓝线,确定了城市各类绿地并划定城市绿线,明确城市蓝线、绿线保护和控制要求;制定了绿地系统、给排水、低碳交通、城市“双修”、海绵城市、青龙河—漾弓江环境整治等20余项专项规划,为“山、水、田、城、村”为一体的国际精品旅游城市开发保护提供规划依据;完成全市450个行政村、4902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完成玉龙雪山景区、老君山景区、泸沽湖景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完成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总体规划编制。随着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建立和完善,构建起了全域空间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支撑体系。至2020年,我市城镇化率达43.1%。三是严格实施规划管理。从严落实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规划空间管制要求,围绕规划许可“一书三证”制度,通过配足绿地、透水铺砖、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双修”等控制手段,落实生态空间和环境保护要求措施。四是加快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谋划新时代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将“保护、开发、利用和修复”贯穿全过程,有序推进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市级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确立了“三级三类四体系”总体框架;开展了涵盖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修复等在内的30项前期专题研究,初步划定丽江市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7306.58平方千米,占三调国土面积的35.55%;涉及各部门的16项专项规划基本形成了规划初步成果,正开展与国土空间规划对接工作;搭建了丽江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完成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一期建设。目前,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推进顺利,生态红线调整、国土空间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进度处于全省前列。
严守红线底线,强化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一是严守耕地面积。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健全市、县、乡(镇)、村责任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先后下发《中共丽江市委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江市县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丽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省级下达给丽江市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任务为295.0005万亩,根据2018年土地利用年度变更调查成果,丽江市2018年末耕地面积为305.5204万亩,超出省级下达任务10.5199万亩。二是严格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要求,认真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严禁擅自占用和减少永久基本农田。省级下达丽江市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不低于251.1705万亩,全市实际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51.4618万亩,超过下达任务2913亩。2017年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以来,全市12个重大建设项目涉及占用永久基本农田0.4367万亩,12个项目均编制了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方案,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布局更优化、由近及远”的要求,补划永久基本农田0.4428万亩。三是从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严格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要求,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耕地。2016年至2019年,全市批准农用地转用报件52件涉及占用耕地,批准占用耕地5.0746万亩,已落实补充耕地数量指标2.9555万亩、水田2.4501万亩、产能1219.003万公斤。四是大力实施土地整治。以“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为原则,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实施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整理,提升耕地数量质量。2016年至2019年,全市实施国土整治项目44个,建设总规模11.1680万亩,投资3.31亿元,补充数量指标2.6万亩、水田规模指标1.64万亩。
践行生态优先,切实保障绿色发展。一是项目选址严格避让禁止建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均征求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意见,并与禁止建设区、城市(镇)规划、村庄规划衔接后充分论证确定。对于选址位于禁止建设区的各类城乡建设项目,严控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划定允许建设区及有条件建设区,通过充分协调、重新选址和规划,城乡建设项目用地严格避让禁止建设区;对于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项目选址涉及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各类公园、公益林以及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充分进行选址论证,尽量避免占用此类生态空间。二是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及污染地块联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完善具体建设项目土地审批供应会审会签制度。建立了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住建、财政、环保等多部门共同组成的土地供应审批管理决策机构,形成了联合会审、集体决策机构,信息公开、内部监管等工作制度。配合生态环境部门落实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对列入名录的地块,严格控制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对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建设用地地块,禁止开工建设任何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确定达到风险管控、修复目标可以安全利用的地块,可申请移出目录。三是切实保障生态产业用地。办理设施农用地备案1041宗682.6198公顷,保障“绿色食品牌”用地8个14.64公顷。金安桥水电站、梨园水电站、阿海水电站、观音岩水电站、鲁地拉水电站、龙开口水电站、七河风电场、水子坪光伏、龙潭山光伏、密落槽子光伏、马鹿水库、滇中引水等绿色能源项目用地均已获批。同时,保障了良华屠宰场迁建项目、古城区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项目、文化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用地。四是强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结合脱贫攻坚战略和建设用地“城增村减”的增减挂钩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废弃或闲置的工矿、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十三五”期间,我市共实施增减挂钩项目25个,投入资金6483万元,复垦复绿5569亩,其中耕地3780亩。五是持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399个,落实监测员2160人,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13个,总投资约7.4亿元,切实加强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技防、工程治理等工作,避免了10.95万人和41.5亿元财产因灾损失,既保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又改善了隐患区土源水源条件和生态环境质量。
力求绿色集约,深化矿产资源保护利用。依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实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是部门联动、联勘联审规范矿产资源管理,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源头预防。矿业权审批开展多部门联勘联审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等重要地区列为具有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禁止开采区或限制开采(勘查)区,严格审批矿业权准入条件。实行严格的环境准入要求。二是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清理整治。对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包括老君山国家公园)范围内的8家矿业权进行了公告注销。在新编制的矿产资源规划中将各类保护区明确为矿产资源禁采区,一律不允许设置矿业权。三是构建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华坪县华新水泥(丽江)有限公司石灰石矿山成功申报列入自然资源部绿色矿山信息库。将以此为契机推行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矿业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点、线、面”立体式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
紧扣系统治理,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突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实施丽江市长江经济带10公里范围内108个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共涉及231个图斑约449.39公顷,总投资5437.7万元。目前项目已通过省级核验,正在进行项目总结整改。二是实施以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为主要任务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全省共20个项目列入自然资源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名单,我市古城区开南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宁蒗县永宁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成功入选,两项目计划总投资3.5亿元。同时,我市还储备了13个试点项目准备申报省级试点。
注重源头管控,全面强化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切实维护自然资源和规划管理秩序,强化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严厉遏制打击土地、矿产等方面自然资源违法利用行为。深入推进城乡限建区禁建区特别是城市面山、水源地、自然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重点区域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整治。“十三五”期间,全市普查统计违法建筑64.26万平方米,已查处违建面积为48.84万平方米(其中拆除建筑面积48.76万平方米),违法建筑面积累计查处进度99.6%。深入推进矿产资源“打非治违”,全市共发现违法违规行为15起,打击违法违规行为15起。深入推进土地全域督察“挂账”问题整改,我市共涉及例行督察“挂账”问题55个,已整改到位31个,正在整改14个。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全市144个“大棚房”问题已在省“大棚房”问题销号台账中全部销号。深入推进违建别墅专项整治,我市4个疑似违建别墅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自然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深入推进自然资源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下一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将深入践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作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履行好“保护生态、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维护权益”和“两统一”职责。一是稳步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按照“多规合一”“多管合一”要求,科学划定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高标准绘制好全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争取于2021年12月底前完成丽江市级、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争取于2021年6月完成泸沽湖、程海湖泊流域国土空间保护和科学利用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将拉市海片区作为重点区域纳入市级、玉龙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二是科学统筹自然资源利用和保护。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优化用途转用审批、许可程序。按照负面清单管理要求,对区域开发实行分类管控。强化指标约束管理,实行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进一步从理论上、实践上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路径,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三是大力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强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保护和系统治理。积极组织申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金沙江沿岸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2021年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不断筑牢全市生态安全屏障。
世家妇 7月27日讯 据猫眼专业版APP提供数据,截至7月26日18时,复工后首周全国累计票房破亿,单日票房破三千万。 国家电影局16日发布《关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有序推进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