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将丽江“吹”到全世界的书!又被一位纳西族教授“带回”了丽江
在丽江的花马街,有这么一家餐厅。开店6年,好评无数,大众点评4.9(满分5.0)。都说打卡网红店,这里却常常被网红打卡。来这里的客人五花八门。 有人单纯因为看到店员纯真的笑脸,就进门消费。有德州车祸
这是一本将丽江“吹”到全世界的书!又被一位纳西族教授“带回”了丽江德州车祸
这是丽江人最熟悉的一本书。
书的名字叫《被遗忘的王国》。作者顾彼得早已是丽江人的“老朋友”,提到他就会想到这本书。
当人们翻开书页,随着顾彼得一同感受上世纪40年代的丽江风貌时,却鲜少注意这本书的中文译者是谁。在最近丽江三联韬奋书店的一场讲座上,我们遇见了这位熟悉的陌生人——李茂春。
说熟悉,因为他翻译的《被遗忘的王国》,凭借着通俗平实的文笔与妙趣横生的见闻,在400多类有关丽江的书籍里,常年保持销量第一。
说陌生,大家仅仅停留在对书的印象深刻,可对于这位译者,这位地地道道的丽江学者,却知之甚少。
28年过去,这位学者已入耄耋之年,问及当年翻译的种种,不是轻描淡写,就是记忆模糊,唯有对丽江的爱,还根深蒂固。
××××
与“老朋友”的久别重逢
“从小我就听家里长辈说顾彼得写了一本关于丽江的书,但是一直没有看到过。”
李茂春心里一直惦记着顾彼得这本“素未谋面”的书,想看看俄国人如何描写自己的家乡。直到1987年,他从朋友手中获得了一些芝加哥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纳西族研究影印资料,其中就有《被遗忘的王国》英文版。
“一读就莫名激动,出于对家乡的热爱,我想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当时,李茂春仅仅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一名英文教师。
1988至1991四年时间,李茂春利用教学之余对顾彼得原著进行了两次翻译,最终18万字的《被遗忘的王国》中文版于1992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至此,距离英文原版发行整整过了37年。
“第一版只出了1000册,出版社太保守了!”
回想起首次出版的往事,李茂春觉得1000册的发行量实在是个遗憾。作为1992年第三届中国文化节的献礼书,1000册《被遗忘的王国》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许多丽江籍文化人士就像来会面久别重逢的老友一样兴奋异常,有的人一次就购买了50本。
之后几年,随着丽江蜚声国际,《被遗忘的王国》也持续热销,它是游客丽江之行的随声读本,也是专家学者研究丽江的重要资料。首次出版至2017年,《被遗忘的王国》已经重印过12次,原版5次,修订版7次。
××××
最佳翻译人选
“写的人非常有魅力,足以令人爱上十次丽江,翻译的人也很有水准,深得其韵。”
正如豆瓣网友对《被遗忘的王国》的评价,原著作者将丽江丰富多彩的风情样貌用最朴实、流畅的语言记录了下来,却在字里行间透露着无限的趣味。每一段故事都不枯燥晦涩,而像是作者在你面前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讲述。
“他里面写的东巴祭风的仪式,我小时候在家乡也曾经见过。”
对于1937年出生于丽江纳西族家庭的李茂春来说,顾彼得所记录的内容也是他童年时期亲身经历的往事,这使得他在翻译过程中能更加准确的把握原作者的想法。
但是作为丽江人,李茂春会因为家乡而删改顾彼得的原著吗?
“要遵从‘信雅达’的翻译原则,我们得最大限度地忠于作者的原著,不能有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在译作中,除了顾彼得对丽江无限的赞美之外,你同样能够看到他对观察对象一些缺点的批评。
“顾彼得虽然是个俄国人,但是他的英文非常高,用词也非常符合欧美人的说法习惯。”李茂春对顾彼得的英文水平大加赞赏,其实前者本人英文水平也非常了得。
“抗战时期,美国人的飞机被击落坠毁在我们村子,当时我们村三个在丽江中学念书的青年会讲英语,便顺利解救了三名美国飞行员。”一架从天而降的飞机成了年幼李茂春的启蒙,后来学堂里老师介绍的“英美列强”更是激发了他无尽的好奇心。
家境贫寒的李茂春从小在家放牛,直到十岁才入学念书,凭借着对知识的好奇与自身的努力,在22岁那年成功考入昆明师范学院(现云南师范大学)外语系。
因为没有路费,李茂春只得徒步前往昆明,而他走的正是当年顾彼得来丽江时的路。一路日晒雨淋、风餐露宿,李茂春用了整整19天时间抵达了昆明。
“都是有人的地方,没有什么害怕的,路就在嘴上嘛,一路问着去的。”
同届的学生基本是归国华侨,家境优渥、外文优秀,李茂春则是个不折不扣的“土包子”,但是他也并不自卑,常常与同学交流,练习口语。
“我每天都努力练习,第一个学期的考试就得了第一。”
土生土长的“纳西若”,成绩优秀的外语系毕业生。李茂春的这两个背景对他多年后翻译《被遗忘的王国》大有裨益,网上更是有读者评价李茂春是翻译《被遗忘的王国》的最佳翻译人选。
××××
许多人把这本书用错了
当丽江发展旅游业之后,《被遗忘的王国》中详尽的历史人文资料也成为丽江旅游文化的重要支撑,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书中的一些内容却被曲解。
例如,原文记述了大量关于谈情说爱的趣闻,却成为了“艳遇文化”重要的“理论依据”。
8月29日,李茂春做客丽江三联韬奋书店,为读者分享与解读《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他也在讲座中提到了旅游文化对《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情与爱”的消费。
顾彼得为人风趣,自然有许多描述谈情说爱的“风流韵事”,李茂春也分享了一些段落:
我总是同情阿托里妇女,她们背着沉重的装满食物和酒的篮子,而她们的男人骑着马得意洋洋地走了。有一天我问其中的一个妇女,那时她刚把一个沉重的篮子抬起来背到背上。
“太太,你们为什么不得不背所有这些沉重的东西,而你们的男人几乎总是空着手骑马回去呢?”
她转过脸来对我说,“晚上哪个女的会喜欢一个疲惫不堪的丈夫呢?”(原文P76、封底)
“书中妇女风趣的回答,说明妇女们怎么劳苦也要追求幸福的心理,人要在苦中作乐,才感到真正的幸福。”李茂春认为顾彼得所记述的谈情说爱非常的正常,都是生活中的调剂,“可现在为了发展旅游,将文章片段过度曲解,是把这本书用错啦!”
××××
在丽江找到了自己的香格里拉
1949年,因为中国局势的变化,顾彼得不得不匆忙离开丽江。在《被遗忘的王国》结尾,他表达了对丽江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这样,我结束了在丽江长达9年的停留。……在其他许多方面对我十分苛刻的命运,却仁慈地让我在亚洲作长途旅行。……我一直梦想找到一个被重重大山隔绝了外部世界的美丽大方……凭借着我的设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丽江我也找到了自己的“香格里拉”。(原文P322)
而在与我漫谈的一上午时间里,虽已是思维迟钝、听力欠佳的八旬老叟,但当李茂春谈起家乡时,却始终目光如炬,宛若少年,像顾彼得那样透露着一股对丽江的热爱。为了表达这份家乡之爱,他甚至给一双儿女取名“玉龙”和“玉江”。
▲ 读本君对话李茂春
▲ 读本君对话李茂春
除了一颗“丽江心”,李茂春还有一个“丽江胃”。他每天都要喝酥油茶,采访结束后,老人一连五大碗酥油茶下肚,着实让我担心了一把他的身体。
他还爱吃丽江粑粑,忘不了去昆明求学,带着毛毡和丽江粑粑陪伴10天的日子。而对于现在的丽江粑粑,他说过于油腻,没了丽江的味道。
在他演讲期间,一位美国游客向他提问:现在的丽江和《被遗忘的王国》书中的丽江,还有什么不变的吗?有什么是最值得珍惜的?
“变化太大了!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但是最值得珍惜的是像顾彼得写《被遗忘的王国》时,对他的所知所感真实的记录,实在难能可贵!一个人不要带着这样或那样的偏见去看待事物,这是做人的道理。真实,我们才信得过。”李茂春回答说。
我想,“真实”或许就是《被遗忘的王国》这本书能够备受热捧的重要原因吧。这份真实不是书中的故事有多么真实正确,而是作者与译者在字里行间对丽江真挚的爱在打动着每一位读者。
×××
作者手记
我已记不清将这本书翻看过多少回,也记不清向身边多少的朋友介绍或是赠送了这本书。
熟悉我的读者或许也早已发现,在许多文章中,我都曾摘录过一些《被遗忘的王国》中的片段。因为要谈论丽江的人文与历史时,顾彼得的这本书几乎是一份绕不开的资料,它记录着过往丽江的方方面面。 所以,如果再有人和你提起,丽江与其他城市别无二致,我想你可以把今天说的这本书递给他看看。让丽江之行维度从空间延伸到时间,当他们再走入古城街巷时,或许会有截然不同的体会。
人声鼎沸之间,铜铃的叮当声立马吸引了人们的注意,那是马锅头正领着马队风尘仆仆地归来。突然一阵叫卖声让人驻足,原来那是纳西女人正在兜售她的新酿,而许多奇怪的民族男女就站在那里,足够花费一天的时间去分清他们的区别。
当然,我并不是文化的卫道士,那些犬马声色与灯红酒绿自有它的乐趣。只是我觉得,一本小书就能让人遇见更加丰富、有趣的丽江,那何不尝试一下呢?
德州车祸 今年“两会”期间,市长郑艺代表市政府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催人奋进,尤其是交通方面丽江将大力推进五网建设,“确保华丽、鹤关、丽香高速建成通车,加快永宁高速建设、开工建设古城至宁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