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来了
人潮人海中,还记得当初那个清幽的丽江古城吗? 7月21日开始,丽江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唐新华个人摄影展——《记忆中的家园•丽江古城》在古城玉河广场开展。此次摄影展共展出100幅拍摄于上本站
速看!《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来了本站
3月16日下午3时,《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闻发布会在丽江市检察院会议室举行。丽江市发展和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仕新作主题发布,并与市工业信息化局、市文化和旅游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体育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共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纲要》是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研究编制的,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编制工作从2019年6月正式启动,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不断修改完善,逐渐成熟。
一年多来,市委崔茂虎先后到县(区)、基层,就“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调研,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市委会议研究十四五有关重大问题,听取《纲要》起草的情况汇报,讨论研究《纲要》起草工作。浦虹市长到任后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听取汇报,研究重大问题,对高质量编制好《纲要》提出具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木崇根也多次对《纲要》编制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其间,市、市政协也通过不同方式对规划编制工作给予极大关注和指导。市规划办组建了以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省发改委、云南大学等单位和智库机构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工作团队开展规划编制工作。《纲要》以市委《建议》为统领,在充分吸收县(区)规划、部门行业专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书面、专题会议等方式反复征求各部门、县(区)意见,面向社会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和重点项目“金点子”征集活动的公告》,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汇集各方智慧力量。可以说《纲要》的编制过程是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深入调研、科学决策、决策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团结协作的成果。
第一,突出体现了中央、省委、市委全会精神。《纲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确认识和把握丽江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贯穿于《纲要》全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立足丽江发展实际,并对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对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了认真分析测算。
第二,突出体现了习总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我们将总两次考察云南提出的“一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四个全面”要求作为编制《纲要》的根本遵循,并充分将其与“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区域性创新创业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的发展定位紧密结合,在《纲要》内进行重点阐述。
第三,突出体现了市委《建议》精神。《纲要》保持了与市委《建议》的全面对接,在大方向、大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任务的把握和表述上,保持了与市委《建议》高度一致性。
第四,突出体现了丽江发展实际。《纲要》对补齐制约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镇化等短板弱项进行了重点谋划;通过构建“三廊一圈”来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通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千亿级产业和清洁载能产业、金沙江绿色农业、高原生态养殖业、大健康产业、数字产业、商贸物流业、生态环保产业7个百亿级产业的“1+7”现代产业新体系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做大“航空港”发展丽江航空港经济,加强与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合作,巩固与邻近州市的合作,积极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第五,突出体现了可操作性。《纲要》在注重方向性、战略性、宏观性的基础上,通过充实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通过强化目标的导向和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纲要》的可操作性。
《纲要》包括正文和附件两个部分。正文包括14篇、50章,约7.4万余字。为确保《纲要》更加规范、直观和更具有操作性,采用了文字、专栏、图表三种表述形式,全文共有24个专栏、11个图表。正文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篇为总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我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分析了发展形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等内容。
第十四篇为保障措施,主要阐述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齐心协力落实规划、加强规划监测评估,为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附件包括:我市“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执行情况1个附表、“十四五”发展示意图10张附图。
展望2035年,丽江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市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城镇化率达到全省中上水平,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全面形成;与现代化区域中心相适应的新体制新机制全面建成;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丽江、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文化丽江、健康丽江、教育强市、人才强市,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丽江文化软实力更加凸显;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保持全省前列,天蓝地绿水清的丽江之美更加彰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参与滇川藏大香格里拉经济圈和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基本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逐步体现;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丽江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军民融合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区域性创新创业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
未来五年,紧扣习总考察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和“四个方面要求”,立足丽江新时代发展方位,充分发挥清洁能源、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省发展战略规划,着力推进“三廊一圈”战略布局,做实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强化丽川经济走廊、升级空中经济走廊、推进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着力打造“一核三城”空间布局,发挥主城区主引擎作用和永胜、华坪、宁蒗三个县城带动作用,科学布局多个中心集镇,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着力构建“四梁八柱”产业布局,抓好文化旅游、清洁载能、高原特色农产业、生物医药大健康四大产业支撑,加快构建文化旅游千亿级产业和清洁载能产业、金沙江绿色农业、高原生态养殖业、大健康产业、数字产业、商贸物流业、生态环保产业7个百亿级产业的“1+7”产业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区域性创新创业新高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旅游综合收入力争实现在202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城镇化率基本接近全省平均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文化旅游千亿级产业和清洁载能产业、金沙江绿色农业、高原生态养殖业、大健康产业、数字产业、商贸物流业、生态环保产业7个百亿级产业培育取得明显进展,世界一流绿色“三张牌”优势更加突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影响力显著增强,全市“1+7”现代产业新体系骨架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
——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取得新突破。快速化、多通道、多层次、全方位的现代综合交通立体化格局基本形成,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现代水网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推进,能源供应格局、能源基础设施布局进一步优化。高速、智能、安全、绿色的新一代信息网络加快形成,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连接市、县、乡、村,便捷高效、绿色环保的区域内快递物流配送网络基本形成。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和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党的民族政策进一步落实,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水平不断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形成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明显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取得实效,着力把丽江打造成为云南空中经济走廊的次枢纽、成为全省面向南亚东南亚、环印度洋等对外开放重要平台以及全省对外开放的重要支点,力争成为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组成部分,形成以加工贸易、跨境电子商务、航空培训、现代物流等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建成。
——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进展。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全面加强,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绿色经济占比明显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在国家生态安全中的地位进一步筑牢,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人文美成为普遍形态,丽江之美更加凸显。
——社会文明程度取得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努力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民族优秀文化更加繁荣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丽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各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提升。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行政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民族地区治理能力显著增强。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跨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三个首破、五个持续增长”。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达到512.75亿元,首破500亿元大关,是“十二五”末的1.7倍,年均增长8%;2019年,全市旅游人数达到5402.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78.3亿元,实现了旅游人数首破5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首破千亿元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807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2倍,年均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加到80.9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6倍,年均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233.6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5倍;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7022元和12370元,是“十二五”末的1.4、1.6倍,年均增长7.5%、9.3%,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闯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2.取得三项决定性成果。一是“十三五”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38项指标,有9项指标提前或超额完成,其余绝大部分指标能够如期完成规划目标,实现了“十三五”的收官。二是全面脱贫夺取决定性胜利。全市现行标准下4.43万户17.9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5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玉龙、永胜、宁蒗3个贫困县摘帽。完成5956户24965人易地扶贫任务,全市区域性整体绝对贫困问题基本解决,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全面完成。三是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
3.实现六个新突破。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综合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为丽江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产业培育取得新突破。逐步形成了文化旅游千亿级产业和清洁载能产业、金沙江绿色农业、高原生态养殖业、大健康产业、数字产业、商贸物流业、生态环保产业7个百亿级产业的“八柱支撑”产业发展新局面。三是城乡融合协调发展取得新突破。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开展全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厕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殡葬改革成效显著,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五年保持100%。金沙江流域丽江段、漾弓江流域水生态持续修复,程海、泸沽湖、拉市海、金沙江干流水质稳定向好。五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全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党政机构、“放管服”、国资国企、“三农”事项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六是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法治、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治理等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平安丽江、法治丽江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新高地、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进行了叙述。
二是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提出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世界一流“三张牌”打造,推进千亿级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精心培育清洁载能产业、金沙江绿色农业、高原生态养殖业、大健康产业、数字产业、商贸物流业、生态环保产业七个百亿级产业,构建“1+7”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三是完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筑牢发展新支撑。立足于补齐丽江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短板,分别从补齐综合交通设施短板、完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构建高效物流枢纽体系、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个方面进行了谋篇布局,规划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筑牢高质量发展新支撑。
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进发展环境迈上新台阶。从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3个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促进全市发展环境迈上新台阶。
五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体措施,通过推动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发展,强化丽川经济走廊的“硬联通”和“软联通”,升级空中经济走廊,推进大香格里拉旅游经济圈的“二次创业”,形成支撑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三廊一圈”战略布局。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发挥主城区主引擎作用和永胜、华坪、宁蒗三个县城带动作用,科学布局多个中心集镇,形成“1+3+N”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六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建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3个方面谋划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从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渠道2个方面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水平、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4个方面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
八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文化+”融合健康发展3个方面提出要突出丽江民族文化元素,打造丽江文化品牌,大力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丽江特色的文化高地。
九是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从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全面推动绿色低碳发展3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提出要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十是全面提升开放合作水平,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要立足实际,积极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和省战略、强化与周边区域合作、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3个方面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通过主动服务和融入省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做强“航空港”来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重要节点。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全方位拓展合作领域。强化与大理、保山、楚雄等周边区域合作,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十一是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从织牢社会保障网、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高质量就业创业、建设健康丽江4个方面提出了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谋划了一大批民生领域重点项目,努力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十二是推进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平安法治丽江。从坚持总体观、持续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加快推进法治丽江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4个方面提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平安丽江、法治丽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站 产妇大出血,急需抢救!” 12月18日9时许,一场由全市11家助产医疗机构参与的“2020年丽江市产儿科急救技能竞赛”在丽江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拉开了帷幕。 举办这样一年一度的产儿科急救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