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丽江马云、拉市任正非、雪山柳传志、玉龙王健林……他们是咋个赚钱的?
秋高气爽的日子,不如就到丽江古城来走走,感受小城的人间烟火,沉浸多元文化之中,享受丽江慢生活,今天,小编就推荐你几个丽江古城最值得去的地方,千万别错过啦! 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本站
揭秘!丽江马云、拉市任正非、雪山柳传志、玉龙王健林……他们是咋个赚钱的?本站
80年代,收购松茸、倒卖木材,超越万元户;90年代,在新华街/新街(现大水车至四方街的步行街)租个摊摊,做服装、鞋帽,成为当时的10万元户。然后,在古城10万买下四方街铺面;或者,在2000年前后,参与七星街开发,一铺富三代,进入百万元户;再或者,2000年后,参与房地产开发,一举资产过千万、甚至进入亿元俱乐部……
每个几乎与旅游沾边的丽江民营企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做旅游的困在迷宫,做地产的资金链出现问题,做文化的找不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点……
因此,我们决定用一整年的时间重新打量丽江商业,重新发现丽江商业之美,并遴选出50名丽江民营企业家,看他们的梦想与汗水,智慧与磨难,咀嚼与反思。
当时流行的喇叭裤、夹克衫、健美裤,女孩子喜欢的发卡、蝴蝶结,男孩子喜欢的玩具枪、水枪,邓丽君、李玲玉等流行歌手的磁带……都在上面可以找到,热闹而新鲜。
一晃30多年过去,人们才得知,当年那些摆摊的人中,就有丽江知名度最高的商人杨四龙。当时,他辞掉了丽江县政府驻昆单位“丽昆饭庄”的公职,开始下海倒腾。
为了省钱,杨四龙去昆明进货只坐汽车引擎盖,又硬又不舒服,特别是夏天,烫得难受;为了卖货,他清晨便推着滑轮车到东大街摆上货物,辛苦是辛苦,摆摊一年也有万把块进账。
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此后自己一路会吃那么多“螃蟹”:丽江第一批私人搞旅游的人;第一批养殖三文鱼的人……手笔越来越大,居然上昆明开了云南第一家KTV量贩,甚至还娶到了贤惠的“昆明美”。
他也代表了那一代丽江的创业者们,没有高大上,也谈不上规模和新意,无非是个吃苦耐劳,再凭借良好的商业嗅觉,以及那么一点点的运气,踩上丽江旅游的风口,一飞冲天!
上个世纪70年代末,结束了21年牢狱生涯的宣科,回到丽江当老师。闲不下来又酷爱音乐的他,开始系统整理散落在民间的古乐资料,并将丽江境内搞古乐的22个人汇集起来,形成了“古曲、古乐器、古稀老人”这样一个独一无二的组合。
“在丽江红白喜事上可以吃点大肉”是最初的调侃,但有着“非一般头脑”的宣科根本不想止步于此,“能上台面,还要有‘money’赚,只能卖票。”
1978年6月22日,48岁的宣科带着22人在古城新义气街幸福院里(地址位于现“纳西人家”民俗体验馆),举行了第一次纳西古乐的商演。当时来了17名观众,都是老外。这还是宣科骑着破单车在古城转悠,遇到老外迎上去就“hello”的结果。
对西方人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有充分了解的宣科,在演出场地特意放了一个茶盘,“老外都有给小费的习惯,当然要充分利用喽!”
“当晚等观众一走,关门、放狗、数钱……却发现茶盘里竟然有1800多元,比4元一张的门票收入不知多了多少倍!”老人们根本没想到自己那几下功夫能赚这么多,而宣科则冷静地谋划,怎么让纳西古乐商演继续走下去。
此后,宣科忙着收集、整理纳西古乐曲谱,并且培训新人。1987年7月21日,宣科正式发起组建“大研纳西古乐队”。再后来,纳西古乐不仅走出丽江,更是走向世界。最辉煌时,宣科的纳西古乐队年产值达上千万。
为了让神秘高深的纳西古乐做到让“观众不听了半场就离席”,表演间隙宣科还时不时来上一段脱口秀,亦庄亦谐,手法多样……
“在丽江,原来大家都不说钱,只说艺术。现在想通了,大家都说这是文化产业。”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宣科把辩证法玩得比任何一个文化人和商人都溜。将纳西古乐这样一种淹没于民间的音乐瑰宝做成年产值超过千万的产业,除宣科外,或许无人能出其右。
从这一点看,宣科更代表着丽江的另一种创业,开局都是并不清晰的出发,却能找准目标扎根下去,带着一抹丽江特有的柔软。
在过去的20年里,丽江迎来了无数的游客,他们在古城的酒吧里买醉,在丽江消费,也让这座小城,比全国大多数城市多了一些机会。
开客栈、开酒吧、开饭馆、开旅行社、开旅游特产店……1994年后至今,在丽江,旅游成为让人从中获利最多的产业,成就了无数成功商人。他们中,有本地人,更有外地人。
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他们的参与,昨日之丽江,才变成今日之丽江。改变了丽江的商业格局,也渗透进丽江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丽江大研古城边际不断扩展,终于在2012年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将丽江古城面积从3.8平方公里调整到7.279平方公里。
古城之外,新城公路环绕,丽江人、外地人都来这里淘金。从第一个园丁小区横空出世,到裕康苑、南苑……和房地产一同成长起来的还有那些建筑商、地产商们,他们有的人20年前可能仅仅是一个泥瓦匠、一个包工头,一路看见了无数农田变楼盘,也见证了丽江的城市化发展。
同样变化的还有消费。在丽江旅游还未大发展起来之前,丽江人买东西,有农贸市场,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商场,或者,每年几次的交流会。直到1998年,丽江首个超市——丽客隆超市横空出世。
“丽客隆”,顾名思义,让客人滚滚来,生意兴隆。也的确,丽客隆超市在丽江火了,越开越多,从位于福慧市场的丽客隆总店第一店,到旗舰店、长水店、大研广场店、中心店等,如今丽客隆已经拥有12个门店。尽管这20多年来,除了丽客隆,还有丽龙、嘉兴等本土超市来分丽江零售市场一杯羹,而且在2015年底,国际零售大鳄沃尔玛也进入丽江,但丽客隆在丽江人心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丽客隆在丽江家喻户晓,而他的老板孔维荣则显得非常低调。大学毕业后从事经济贸易工作的他,因为1998年这一超前的思维与动作,完成了商人身份的转变。
而在百姓心中,创业似乎成了一件时髦的事情。那些年轻或者不年轻的丽江创业者们,好像一个个站在悬崖边的孩子,在青春的荒原上,忽然看见了光。于是,他们猛力奔跑,触足之地,或陷泥泞,或长青草,惊心动魄间,大山大河,各自生成。
此前,因为丽江古城的樱花屋酒吧的成功,人称“酒吧教父”的他几乎都不大出门。住在丽江古城北门坡半山上的自建别墅里,自然有各路人马登门拜访。
可这一两年,他变成了创业者,不停地飞往武汉、重庆、成都、深圳,一边将自己的酒吧落子各地,一边又把各地的新玩法带到丽江。
可消费者的口味越来越刁钻,饶是教父也得交学费,“亏了几千万终于成功了几个,还是那个打不死的小强!”
从1992年那个春天“弃政从商”的他,如今也是丽江旅业中的标杆。江湖流传着他什么都不干,也能每年净收上百万,可作为丽江旅业协会会长的他也在思考,当消费者越来越精明,见识越来越多后,怎样才能让游客多来丽江玩玩?
显然,一个精明、吃苦、高利的时代结束了,接下来,他们需要挑战的东西只有两个,一个是时代,一个是自己。
如果你常刷抖音,前段时间,你可能被雪山脚下一座霍比特人的小屋给刷屏,又或者,更早之前,同样在抖音上,一个开满鲜花的客栈,也让无数人因为手机上一屋子的花,来到丽江。
去年,就是这家叫听花堂的客栈,抖音播放量破2个亿,它的打造者峰哥,据说是被开客栈耽误的花匠,因为喜欢鲜花,他做的每一个产品都爱将鲜花用到极致。就这么一点微创新,让他从面目模糊的上千家古城客栈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是位宝妈,在丽江你一定知道和美宝贝。它的创始人林富红和蒋伟这对夫妻,这几年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当互联网将传统购物的空间逐渐挤压,他们的目光也不再紧盯母婴这个大品类上。衍生出的产品线无他,一切都围绕妈妈和宝宝的美好生活而展开。
当这些发生时,沿着旧地图,是一定找不到新。可即便找到了新,怎么将它盘活,也是难事一件……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我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丽江商人们也经历了一次次历史蜕变:形形色色的大、小商人穿梭于时代的舞台上,他们如草根蜉蝣般默默耕耘于江湖之远,又像救世英雄般崛起于庙堂之高。
等候他们的,是芸芸众生对他们滔滔不绝的颂扬、质问、攻讦、膜拜,与模仿。我们时而为他们曲折辛酸的身世而慨叹,时而赞赏于他们层出不穷的商业智慧,时而又为他们从兴盛到落寞叹息……
我们也蓦然发现,围绕财富这个核心,丽江的商人们已经分化出不同层级。他们除了资产数字的差异,还拥有不同的财富获取方式和价值观,坚持不同的生意哲学与商业内涵,担当着不同的道义、责任与历史使命。
奋斗的过程就是精神留存的过程。或许,丽江商人不如温州商人辉煌,但在他们身上,有一种精神总是熠熠生辉,那就是即便没有好的区位、好的资源,也能找准市场,开辟出一方天地;或许,丽江依旧是那个“工业不配套,人才难聚集,运输不方便”的丽江,这里的创业难免带着一些“先天不足”。但丽江人总能用自己的坚韧和专注,见证时间的力量。
以商人为符号,我们用脚行走,用眼观察,用心思考,用笔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从本周开始,他们每一位会准时出现在2021年每周二的《丽江读本》上。
我们还期望这个专题不只是一份记录,更是一次链接,搭建一个平台,让更多丽江创业者能相互赋能,在金融、渠道、经验、服务等等方面。
召集令如果你喜欢在时代和商业的波澜壮阔中,通过个人的故事了解丽江,欢迎你每周二关注《读本商人》!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成为50名《读本商人》中的一员,欢迎你自荐!热线电话
本站 近日,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绩效考核结果通报,丽江市获评优秀,为新时代养老课题贡献了丽江经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