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1-04

了解过国外的人都知道,“人妖”文化在这个国家很流行。 那些从男孩成为女孩的变身人,往往比真实的女人还要时尚。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位名叫妮莎的人妖,她在22岁就成为了国外人妖本站

“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本站

  6月16日上午,“丽江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召开。此次发布会主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由市政府新闻办专职副主任杨和香主持,丽江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周开举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关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过去的十年是丽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十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发展实现量质双升,闯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主任周邦国、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局长关永明、市财政局党组、局长杜云林、市商务局党组、局长夏楠、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局长李荣祥回答了记者提问。

  近十年来,丽江市委、市政府一直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请问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哪些显著成就?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局长李荣祥:党的以来,丽江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总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抓好各项支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扎实打造“绿色食品牌”,聚力构建“一县一业”新格局,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为引领,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后五年实现农业总产值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在稳定粮食生产和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上,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不断提升丽江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着力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农民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农村经济同步增长。

  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有力支撑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请问丽江市培育壮大“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打造“绿色食品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局长李荣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和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决策以来,丽江市委、市政府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围绕“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占市场、建平台、解难题”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为主路径,以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为主引擎,依托资源禀赋,立足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制定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各级投入,高位统筹、高效组织,自2019年以来市级财政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

  “一县一业”示范创建持续深化。对标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要求,丽江市科学审慎决策,选准县(区)主导产业,发挥比较优势,促进特色优势农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华坪县优质晚熟芒果、玉龙县高山道地中药材、永胜县食用菌、宁蒗县马铃薯种薯、古城区高山花卉为主导产业的“一县一业”发展格局。2022年宁蒗县(马铃薯种薯)被列为全省重点帮扶县“一县一业”示范创建县,华坪县(芒果)和玉龙县(中药材)被列为全省“一县一业”特色县,初步形成了县县推进“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坚定不移培育壮大“一县一业”,做精做强“绿色食品牌”,不断扩大丽江高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稳步迈进。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请问近年来金融是如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

  市财政局党组、局长杜云林:近年来丽江市金融系统加快改革、创新和发展,持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壮大金融产业,提升地方金融实力,助力丽江实现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三个发展定位”。主要从持续增强金融供给能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三方面积极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全力推动丽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局长关永明:丽江工业总量经济稳步提升,清洁载能产业取得新突破,数字经济迈出坚实步伐,工业园区建设跃上新台阶、民营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信息通讯业迭代发展。十年革故鼎新,丽江工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绿色制造业跨越发展、 工业园区建设跃上新台阶、 民营经济发展开创新局面、 信息通讯业迭代发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十年来,丽江工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实现跨越发展。如今,我市新型工业化开启新征程,全市工信系统将全力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培育新兴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推进园区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等工作,打造以清洁能源产业、数字产业、清洁载能产业、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旅游品加工业、生物医药加工产业、建材产业、煤炭产业等产业齐头并进的最具特色“绿色工业示范区”,全力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局长关永明:目前我市清洁载能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能源牌”的要求,依托水电资源优势,将清洁载能产业列为我市四大产业之一,成立了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组长的丽江市清洁载能产业推进组,编制了《丽江市清洁载能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丽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高位推动清洁载能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对外招商引资合作,成功引进了隆基三期年产22GW高效单晶硅棒项目为代表的一批清洁载能产业项目。我市华坪工业园区2016年被列为云南省清洁载能产业示范园区,2019年1月被省工信委授予云南省水电硅材加工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丽江市已成为云南省建设世界光伏之都四个重点区域之一。2021年,全市清洁载能产业产值125.3亿,同比增长47.5%。2022年1-4月,全市清洁载能产业产值42.5亿,同比增长66.6%。

  下一步,丽江市清洁载能产业延长产业链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打造硅光伏产业链。加快发展单晶硅棒—切片加工—电池组装—太阳能发电”硅光伏产业链,围绕硅产业、碳产业抓招商、抓推进、抓要素保障,加快清洁载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与硅光伏产业龙头企业的深入合作,按照“延链、补链”的思路,大力引进单晶硅棒及切片、锂电池负极材料、太阳能组件等项目,构筑硅光伏产业集群。二是打造特色优势的云服务产业。充分发挥丽江冷凉气候和电力富集的优势,抢抓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夯实要素支撑保障,加快推动数据中心集聚,坚持引育并重,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数据中心资源,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大数据产业转移,加快把数据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以“智慧丽江”建设为抓手,积极培育行业应用及产业生态,拓展算力服务应用市场,大力培育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易地扶贫搬迁是扶贫攻坚工作的重头戏、硬骨头,请问丽江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下一步后续扶持的重点是什么?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主任周邦国:从2015年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15.24亿,“十三五”时期建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39个,建设安置房5956套,总面积53.74万平方米,使5956户2496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实现脱贫退出,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一是“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基本实现。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新村建设,搬迁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显著改善,有效解决了搬迁农户在搬迁前普遍存在的“出行难、吃水难、看病难、上学难、发展难”等问题。二是搬迁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新建(购)安全稳固安居房5956套,所有集中安置区都配套了完善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建成,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三是产业发展、就业增收成效明显。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搬迁户意愿,在全市3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均合理布局了产业,拓展了搬迁安置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渠道。通过开展专项帮扶,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四是社区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都组建了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等,制定了村规民约,搬迁户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社区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

  按照国家、省有关部署要求,结合丽江市实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通过大力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培育发展安置点后续产业、促进安置社区治理和搬迁群众社会融入、提升安置点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后续扶持政策保障等措施,持续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市商务局党组、局长夏楠:在丽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商务厅的关心支持下,丽江的商贸业坚持“培育市场、搞活流通、促进消费”为重点,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实现了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商品服务消费持续增长。

  一是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丽江中心城区已形成“一主”“三区域”“五点”“九条”“一城两镇”的商业发展格局。到目前,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农集贸市场86个,其中城区集贸市场24个、乡镇农集贸市场62个,星级农集贸市场10个。

  二是商业业态百花齐放。集中发展夜间经济服务区,推动“线上线下”商业模式升级,形成“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消费氛围,丽江古城、祥和广场被分别列为全省首批夜经济商圈、夜经济地标。通过城市商圈建设,发展专业市场,品牌专卖店、连锁店等新型业态,沃尔玛、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入驻丽江,丽客隆、嘉兴等一大批本土超市迅速发展壮大,以连锁便利店为代表的连锁经营方式不断向乡镇、村庄延伸。初步形成了以综合和专业批发市场为骨干,大型超市、农贸市场、专卖店、步行街、连锁经营店共同发展的商业格局。

  三是商贸物流不断发展壮大。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到目前,已经将金山现代物流产业园打造成为以公路物流、铁路物流、冷链物流等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产业示范园区。综合发展永胜、华坪、宁蒗县级物流集散中心”。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业态不断丰富、布局不断合理,已经基本形成“1+3+N”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物流服务体系。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省市的相关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度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2025年,基本建设成为滇西北商贸物流中心,滇西北电商和跨境电商中心,滇西北消费中心城市。

  市商务局党组、局长夏楠: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商务厅的关心支持下,精准发力,推动有力,促进全市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发展。一是突出外贸企业精准服务。不断完善外贸服务机制,强化实地“问诊”、精准“用药”,切实解决外贸发展堵点、难点,简化外贸企业备案手续,实现全程网办、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二是突出外贸主体培育。坚持“抓大促小育新”,全力抓好重点企业跟踪服务和潜力企业帮扶,夯实外贸发展基础。三是突出外贸政策落实。积极向上争取外贸发展资金,保持市级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实现全市有实绩的外贸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全覆盖,保费全额支持。四是突出国际市场开拓。巩固和深挖欧美传统市场,借助RCEP开拓“一带一路”和东盟新兴市场,拓展贸易市场和贸易产品。

  通过抓服务提升、抓主体培育、抓市场开拓、抓政策落实,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贸易发展局面日渐形成。一是对外贸易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从2012年51户到2021年的158户,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累计达29户。二是出口市场实现多元化。出口国家和地区,从周边地区向远洋地区扩展延伸,并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产品出口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是出口产品不断增加。出口产品达20余种,新增魔芋粉、黑山羊、食用玫瑰、新鲜蔬菜、螺旋藻、中药材、石英坩埚等产品出口。

  下一步,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点对点服务和一企一策,围绕全市“一县一业”产业定位内育外引,聚焦RCEP协议生效和关税减免,加快走出去步伐,稳存量,挖增量,推进外贸进出口上规模、扩体量。

本站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提出,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