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的丽江 回归与突围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04

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是2020年11月19日,星期四,欢迎来到健康界早报时间,一汽-大众奥迪邀您共同关注全球医健新鲜资讯! 【黑龙江一医院招聘硕士医生工资1700元 比食堂员工还低】 近日,一则医本站

舍不得的丽江 回归与突围本站

  走在五一街,前后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这是一种久违了的画面。入夜,高亢的民谣划破夜空,四方街里人声鼎沸。充斥丽江古城大街小巷的,依旧是外地人的口音。

  “古城的木屋黛瓦、巷道烟火,能让人找到回家的感觉。”“恒裕公”民俗博物馆里,湖北游客成宣萍轻抚“六扇门”上的窗棱,仿佛触摸到了1875年的历史时光。她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回”丽江。“至少30多次了吧。舍不得丽江,这里不是故乡却胜故乡!”

  顺着山,就着势,依着水,古城的院落是自然流淌的艺术。世世代代的纳西人栖居于此,屋檐下的烟火从未消失,木门里藏着人们心底的故乡。

  将无数人吸引至此的,是风霜洗礼800年的历史遗迹,是璀璨夺目的纳西文化,是雪山、古道、街巷,小桥、流水、人家……在白天的喧闹中,在夜色的旖旎中,在朦胧的烟雨中,看山,望水,听乡愁。丽江古城,依然是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久而久之,成宣萍对丽江古城有了一种“舍不得”的情结。她说,丽江古城的“古”,独一无二,与众不同。“质朴的人间烟火,幽深的巷道院落,温婉的人文情怀,都值得我们慢慢去品味。”

  传统纳西老宅是古城原住民的历史镜像。他们把自家的房子拿出来供游人免费参观,展示“老丽江”的生活原貌,告诉人们一个最本真的丽江古城。

  “老宅是家,也是坚守。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丢。”向游客讲解自家老宅的前世今生,已成为阿六叔的日常。在阿六叔看来,保证“恒裕公”的原汁原味,是他对这座老宅、这隅文化最大的责任。

  “恒裕公”建于1875年,属于典型的“四合五天井”纳西民居院落,飞檐翘角、古色古香。2010年,恒裕公民居博物馆向游客免费开放。数十年来,阿六叔谨遵祖训,默默坚守,哪怕最艰难的时候有人出价1.3亿元购买“恒裕公”,他也不为所动。他宁愿和阿六嫂在老宅门口支起一口锅,一块一块炸粑粑,一碗一碗甩米线,悠然过日子。

  阿六叔至今居住在“恒裕公”的西厢房内。他的五个兄长都已迁至古城外居住,但他“舍不得”离开。他说,老宅是根。根在,心就在。

  在丽江古城,像“恒裕公”一样带有浓郁纳西元素的文化院落还有许多。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弘扬,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人文景观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建设,目前已经打造了27个文化院落和12个文化体验点,让一度因“过度商业化”而饱受诟病的丽江古城提升了文化内涵。

  因为喜欢,并把丽江古城当作第二故乡的“掌柜”缪立伟先后48次到丽江,他对所有人都说着同样的话:“丽江的人情味,从来没有变过。”16年前,缪立伟关停了温州的皮革工厂,到古城开客栈,在抖音、快手直播“掌柜聊丽江”,圈粉500多万。同时,他还是丽江新媒体协会会长,担负起传播丽江好声音的重任。

  16年下来,缪掌柜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有的是前来旅游的客人,有的是周围的街坊邻居。向往丽江的粉丝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原来的陌生人成了时常想念的老朋友,这让掌柜心里对这座小城多了一份依赖。

  “确实有太多太多的人喜欢丽江,因为现在的丽江更开放、更包容、更自信。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丽江不只是本地人的丽江,更是世界的丽江。”缪掌柜说。

  心灵归处是家园。和成宣萍一样,来了又来、未来将来的旅人,把丽江视为一种精神的寄托。他们远离都市,迁徙回归,在800年的斑驳历史中寻觅乡愁;缪掌柜、阿六叔等“新老古城人”和谐共融、相互依赖、相互成就,他们共同坚守所构成的一道道人文景观,不仅装饰了每一位游客的丽江梦,也让人们领略到了世界文化遗产绽放出的精神魅力。

  她的城,依山而建;她的街,临水而成;家家流水,户户垂杨,花树掩映,一街一景。至今保存完整的“常民生态空间状态”,以及纳西风情、东巴文化、民居古建筑群和历史遗迹等多元文化形态,让丽江古城在25年前无可争议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科学、全面、完整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让全世界共享丽江古城的独特风韵,无疑是丽江遗产保护管理部门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丽江古城严格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进行原真性保护,着力在民居建筑、街巷广场、水系桥梁、古树名木等要素进行系统性保护,把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居旅游环境的改善、民族文化品位的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内涵的丰富、古城原住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让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始终是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平衡的核心命题。通过25年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丽江古城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世界遗产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体系,探索出一条保护与利用共赢的科学发展之路。一方面,通过系统的保护、管理、监测等工作,使其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护,大力弘扬纳西文化内核,回归这座小城的自然古朴、淳厚民风、祥和宁静;另一方面,在科学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弘扬进入量质提升的阶段,将各类文化元素植入游、购、娱、住、行等各个环节,用文化的浓度来稀释商业的密度。

  比如,深度挖掘和整理诗词歌赋、东巴文化等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融入城市街区及休闲空间;鼓励支持从事东巴文化、纳西古乐、东巴陶瓷、民间手工艺、纳西传统木雕的单位和个人,在古城内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展示活动;逐年将公房院落用于民族文化项目的开发,实施名人故居遗迹修复、人文景观建设和民俗文化展示等项目;聚焦美术、文学、音乐“新名片”,加强与中央美术学院、十月杂志社和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合作,探索建立文化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引导商户的古城文化认同;在雪山书院、十月文学馆、宣科书房开展“名家讲坛”“三联读书会”等活动,滋养古城文化氛围,带来新气象、注入新动能。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和闰元笃定“东巴文化值得被全世界认识”,特别是东巴古籍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东巴画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他对东巴文化的痴迷超越了一切。

  2016年9月,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支持下,和闰元的纳西象形文字绘画体验馆在光义街现文巷开馆。300平米的两层纳西庭院集学习、体验、展览和销售于一体,每天风雨无阻迎接着南来北往的客人。这里的每一个象形文字,每一幅东巴画,每一个符号,每一抹色彩,都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变迁与发展,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之林里不可或缺的一枝。

  手道丽江,东巴造纸大师和秀昌认真地撕扯着荛花树皮,亲手经十道工序古法制作东巴纸;天地院,75岁的和学光为古老的纳西族歌舞填词,赋予传统文化新内涵;大研纳西古乐会,95岁高龄的宣科坚持每晚到场,在舞台一旁静静地观看演出;油纸伞创意街、一滴水玉壁、马帮文化街、樱花餐厅、大研花巷等成为网红文化新地标;沄汐客栈,一群年轻人沉浸在“明月几时有”剧本杀角色里,悄悄隐入古城某一角落……

  多元文化业态不仅守住了古城的血脉和根基,也传承、重塑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魂”。在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下,保护古城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古理者、原住居民、外来游客共同守护文化遗产,坚定文化自觉自信,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过去,我们曾经创造了保护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丽江模式’。今天,我们有信心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业创新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打造出更有文化内涵、更多业态产品、更加智慧便捷的古城,努力把丽江古城这个‘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党组、常务副局长木丽表示,丽江古城是向往美好之人的灵魂栖息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过又离开的人、关心爱护过她的人,共同成就了今天的古城,让大家看到了她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样子。

  受疫情反复影响,全国旅游市场熬过了史上最冷清的五一“黄金周”。随着跨省团队游“熔断”机制调整、密接隔离政策调整为“7+3”、行程码“摘星”,政策层面对暑期旅游市场的支撑效应立刻显现,积蓄已久的消费热情加速释放。

  丽江率先迎来大批游客“回归”。相关平台数据显示,6月28日至7月5日,丽江机场日旅客保障量连续八天突破1万人次,且保持上升势头。7月5日,丽江机场保障旅客12840人次,丽江火车站到达旅客14750人,均创年度单日新高。7月1日至5日,丽江古城瞬时人流量连续五天突破4万,6日至12日,连续七天突破5万。7月12日21:13分,古城瞬时人流55747人次,新华街、新义街一度出现拥堵,两个街区最高峰值25706人次,达到该区域承载量的一半。

  究其因,缘于丽江初心不改,矢志推行“文化丽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打造“红色丽江、多彩丽江、乡愁丽江、艺术丽江、创意丽江”五大IP,笃定“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目标坚毅前行;缘于古理者、旅游经营者和广大游客负重前行、守望相助、不离不弃,以爱之名拥抱世界,传递“新老古城人”同频共振的和谐乐章。

  疫情三年,丽江苦练内功,求新求变,危中寻“机”。当地政府不断加快旅游业态创新迭代,正确处理好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商业平衡等问题,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民族文化世界表达、静态文化动态表达的新路径。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文化是其发展的摇篮,更是其发展的原动力。如果说“古城文化”是文化基因、文化血脉以及人文气息的静态历史展示,那么“文化古城”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动态实践诠释。它从实际出发,提倡以文化为科学发展的驱动力,使文化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整合资源、强化特色、加快发展、感受幸福的有效载体,从而探索出一条彰显新时代特征、丽江特色和古城特点的发展之路。

  在过去,丽江古城曾经依靠文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走进新时代,丽江古城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新型社区,增强古城“主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人们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参与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推介丽江,真正融入古城、珍爱古城,做到人人参与保护、处处都有服务,让广大群众和游客遇见美好、爱在古城。

  “今天的每一个古城人,都是新的古城历史的执笔人,是未来古城模样的镌刻者、书写者。大家是命运共同体,没有局外人,都是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木丽说。

  “大家是命运共同体”,传递出一种丽江式温暖。在这座近千年的古城里,温暖无处不在:古理者在游客服务中心设立投诉窗口,把旅游巡回法庭搬了进来。游客如果在古城消费不满意,30天内可以无理由退货,商品可以直接退给退货监理中心,退款也会先行赔付。聚焦“游客端”和“管理端”,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数字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以管理的精细化助推服务的精致化,打造“政府监管无处不在、游客体验自由自在”的应用范例。智慧消防、智慧支付、智慧停车场、智慧导游导览、无线WiFi全覆盖、无人扫地车、无人巡逻车等成功应用,以及“一部手机游云南”丽江古城智慧小镇专区上线运行,着力解决了遗产管理服务中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为游客提供了暖心的智慧化服务。

  董静清从喧嚣的深圳逃离,一头扎进丽江古城,一呆就是20年。她把咖啡书屋选在狮子山万古楼下,这是个应景的好地方。白天日光倾城,远眺可见玉龙雪山;入夜俯瞰古城,灯光璀璨,红尘滚滚。

  成宣萍在古城已经住了一个月。她喜欢古迹斑斑的纳西院落,喜欢被岁月洗刷过的青石板路,喜欢风格迥异的古石桥。最近几天,她逢人就打听,觅称心之所,择一城终老。

  古城温润如初。有人在四方街发呆;有人登万古楼远眺;有人从油纸伞穿越;有人望木府沉思;有人在酒吧街开怀畅饮;有人跑小河边低吟浅唱……因为爱,人们沉醉于此,忘却来时路。(张丽君 王冰)

本站  根据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旅游景区疫情防控和安全有序开放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丽江古城景区实际,五一节期间景区游览相关事宜提示如下:  丽江古城景区(含狮子山景区)自2020年2月20日恢复接待游客以来,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面向云南省内、国内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开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