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
因接壤湖北,在新冠肺炎早期,河南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被全国网友点赞。作为抗“疫”中坚力量,郑州市中心医院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近日,郑州市中心医院院长连鸿凯就医院的抗“疫”经验,接受本站
我省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本站
乌铜走银、陶器和锡器制作技艺承载工匠精神,建水西门豆腐、永胜水酥饼和德昂族酸茶浓缩舌尖艺术精华,白族扎染、彝族服饰和佤族织锦彰显绚丽民族风情……6月11日,2022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在云南美术馆拉开序幕,精心筛选的34个非遗代表性项目悉数参展,为群众带来一场精神文化盛宴。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连接现代生活 绽放迷人光彩”,通过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方式,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活动,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以及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与往届相比,本次系列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持续时间更长。除举办非遗项目展示、文物鉴定、云南非遗公开课等活动外,还首次举办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和云南非遗影像展。云南非遗伴手礼评选将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在全省范围内征集评选出一批独具云南地方特色的非遗伴手礼,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伴手礼作品于6月至7月在云南省文化馆集中展示、评选,7月至12月对入选作品进行公示、展览。云南非遗影像展整合了我省与非遗相关的摄影和短视频作品,于活动现场集中展示,全面展现云南非遗保护成果及非遗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鲜活画面。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2年云南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七彩云南·非遗购物节”系列活动在云南美术馆启动。
启动仪式现场,3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了展示,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参展项目包括白族扎染技艺、云南围棋子(永子)制作技艺、皮影戏(腾冲皮影戏)等,充分展示了云南非遗的价值与魅力。
乌铜走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金永才说,他从事乌铜走银制作几十年,从家庭作坊发展到开设传习馆,将传承、展示、体验、销售融为一体,推动乌铜走银技艺不断发扬光大。作为传承人,要担好肩上的担子,把技艺、经验和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自2006年以来,我省已连续16年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介绍,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非遗宣传展示体验,广泛挖掘和宣传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典型实践,展现非遗在融入现代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营造全民积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实践的浓厚氛围。省文化和旅游厅将进一步强化非遗系统性保护各项工作,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云南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时代活力、绽放迷人光彩。
近年来,我省加大非遗立法保护力度,推动非遗代表性名录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非遗传承传播向品牌化方向发展、非遗与旅游持续深入融合。截至目前,全省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25人。
活动启动仪式在昆明市钱王街马家大院庭院剧场举行,仪式上举办了昆明市非遗保护成果微视展示、传拓技艺·体验滇剧脸谱拓印、少儿滇剧表演《桂英打雁》、精品滇剧表演《古滇新韵》、《滇韵锣鼓闹戏台》、《袖儿长长》等精彩活动,并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授牌。
活动期间,还将陆续开展“跟着大师学非遗”体验滇剧活动、“滇剧艺术周”滇剧折子戏展演、“非遗进校园”巡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律法规宣传、“昆明非遗”云展播等。第九届“昆明滇剧艺术周”在大观公园、翠湖公园景区举办为期5天的惠民演出,在丰富景区人文内涵的同时带动旅游发展。
系列活动通过直播、线上展播、“非遗进校园”定期展览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下活动注重体验性和参与性,市民可以参与体验传拓技艺、滇剧、葫芦雕绘、古船船模营造技艺等项目,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
本次活动由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昆明市文化馆(昆明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将持续至6月16日。
6月11日,丽江市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推出了精彩纷呈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活动紧扣“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主题,集中展现党的以来丽江古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让人们深入了解和体验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独特魅力。
当天,丽江古城景区开展了“遗产漫步”直播活动,用镜头带着观众走进古城、走进文化院落,了解古城建筑文化、东巴文化,感受古城传统文化的内涵。三联韬奋书店举行了东巴文化展示体验活动,游客和市民可以通过观看东巴文化衍生作品展示和体验东巴象形文字手工制作,深入了解神秘的东巴文化。古城雪山书院举行了以“可持续发展视野下如何利用好丽江古城文化资源”为主题的论坛,专家学者共议丽江古城可持续的文化发展之路。
此外,丽江古城大研纳西古乐会举办了夏至音乐日活动,法国音乐人张思安与大研纳西古乐队的乐手进行了现场合作演出,将纳西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融合,展现纳西传统音乐的新活力。“纳西族东巴婚礼巡演”则向游客和市民展示了独具特色的纳西族民俗文化。
6月11日,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第四届“文山好礼”旅游商品评选、“文山新农人”助力乡村系列活动在文山市启动。
活动以“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为主题,通过非遗项目演出、非遗集市展销、文山好礼评选等形式,线上线下联动为广大市民献上了一场非遗盛宴。活动现场,省级非遗项目三眼土洞箫吹奏、彝族弦子舞、壮族纸马舞的传承人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表演,“非遗集市”展出了陶艺、刺绣、民族医药等13项非遗项目,以及花糯饭、粽粑、甑糕、米花等非遗美食,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
活动期间,还将举行第四届“文山好礼”旅游商品评选,助力培育、打造、推出一批文山本土特色旅游商品。“文山新农人”助力乡村团队开启线上直播,向全国观众推广文山三七、文山刺绣、文山文玩等6个系列的产品,充分展示文山的魅力。
6月11日,云南首款文旅数字藏品建水紫陶“兽耳方尊”正式发布,限量发售的611件藏品当天上线即售罄。
数字藏品是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或艺术品生成唯一的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此次作为数字藏品发售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代表作“兽耳方尊”,出自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谭知凡之手,运用3D建模技术高精度还原了作品精美的装饰与设计,让收藏者通过手机就能直观欣赏艺术品。区块链技术的加持让该藏品在网络上具有唯一的身份,极具收藏意义。
据了解,该藏品的发布方云南腾云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腾讯区块链技术,推出了“游云南”数字藏品品牌“云穹”,在云南属首家。
在云南民族博物馆,8位非遗传承人和古琴、琵琶演奏家现场献艺,观众还参与体验了面塑制作、民族刺绣、中国结编织等技艺,观赏了茶艺表演和华宁陶展示,参加了文物猜猜看和诗词飞花令等游戏。
围绕活动主题“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参加活动的西南林业大学民族团结示范班的学生们进行了交流。大家表示,通过观展、互动和讨论,更加深切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自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感受到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珍贵结晶,更加坚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本站 法国《快报》周刊网站11月28日发表题为《“这是为了保护您,妈妈”:在养老院,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被打乱了》的报道,报道描述了第二波新冠疫情下的法国养老院中的景象:在养老院的老人们中,对新冠的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