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为丽江留下无数经典影像的“80后”纳若,居然上过战场剿过匪……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简单的新冠病毒检测新方法,可在约20分钟内,使用血液样本检测出某人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研究人员称,各国科学家和医务工作者可双规是什么意思
这个为丽江留下无数经典影像的“80后”纳若,居然上过战场剿过匪……双规是什么意思
你可能或多或少看过他的照片。
背着一九五六式步枪的纳西女子自信的笑容;
古城里彪悍的阿奶们杀猪的场景;
被众人围坐的纳西作家赵银棠;
80年代只有自行车的新大街;
人群熙攘到处都在买卖东西的四方街;
正月十五热热闹闹的棒棒会;
黑龙潭公园里的集体野炊;
穿着纳西服在田里弯腰插秧纳西姑娘;
在玉龙雪山脚下的家族聚会……
这些照片都出自摄影师和茂华之手,一个当过20年兵、做过20年记者的纳西若(纳西男子)。
在他的镜头里,大部分是上世纪80年代的丽江,那时的人们,衣着朴素却活得活色生香。
2021年1月,和茂华带着他的摄影作品展《丽江记忆》在益田文创园开展,就为了唤醒那些逝去的丽江时光。
都说照片的气质源自摄影师的内心,那些黑白照片里无暇的笑容,衣着朴素的人们简单幸福的生活,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下怡然自得的纳西人……一张张旧时光,就像阵阵微风吹散湖面,让人顿时倍感宁静。
然而,在这些颇具年代感的老照片外,和茂华老人丰富精彩的人生经历更像一个宝藏。
19岁当兵,扛得起枪杆,也拿得起笔杆
1938年,和茂华出生在清溪水库边上的清溪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境贫困,和茂华辍了学。
19岁,和茂华报名参军入伍,加入了地方武装部队。入伍不到一个月,就被派到小凉山宁蒗参加剿匪行动。
上世纪六十年代,土匪往往藏在深山老林。为了剿匪成功,部队通常在夜间行军。行动前还要进行方位、情况等调查,然后在进行突袭。
和茂华没有剿匪经验,只能小心翼翼地跟着身边人前行。夜晚光线昏暗,林间小道错综复杂,战士们一个拉着一个的衣服,防止走失。土匪窝藏得深,夜间行动不知要走几个小时。有时快到天亮才到达目的地,是极其耗费体力的任务。
一次,部队在华坪山间行军。走到山坡上时,天快亮了,战士们加快脚程,准备冲锋。可眼前依旧黑暗,战士们索性闭着眼睛往下冲。要知道,前面可全是竹林哪!
此时,和茂华发现竹林前方有个簸箕大的洞口亮着,以为是土匪的老巢,二话没说,操起手榴弹就往前扔去。
“我掏出手榴弹拼命咬绳子,一下子还把牙给咬崩了,回来后就被批评,说我太莽撞了,哈哈哈哈……”时隔一个甲子后的回望,在和茂华心中,曾经的惊心动魄都变得云淡风轻。
行军剿匪,危险无处不在。年轻的和茂华不惧艰辛,跟随部队征战两年多,圆满完成任务。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随身带着笔和记事本,一休息就记日记、写心得,还写了本几万字的短篇小说《苦战四十昼夜》。
拿上照相机,他走遍了丽江24个乡镇
从1957年入伍到1977年退役,和茂华整整当兵20年。这20年间,他从英勇的剿匪战士,到部队指导员,最后到武装部政工科长,一路走来饱经风霜,却从未停下过学习。
和茂华好学。在玉溪元江当武装部政工科长时,第一次接触到相机,一台国产的上海海鸥135相机,开启疯狂自学模式。
他还跟当地照相馆的师傅学手艺,一有空就问人家,学习拍摄技巧和照片冲洗技术。摄影痴迷到什么程度?就是无论走到哪儿,当地照相馆都有他熟识的师傅。
从部队转业后,和茂华如愿以偿被安排到了丽江县委宣传部任专职新闻记者。从那时起,政府大院多了一个头戴鸭舌帽、身穿中山装的忙碌身影。
任职期间,和茂华从不等别人分配任务。他拿上照相机,走遍了丽江24个乡镇,足迹踏遍丽江的田间地头、青山绿水。在热闹的集市,以及每个重大节日的庆祝现场,也总会见到他的身影。
“虎跳峡我走了很多趟,老君山的春夏秋冬我都走过。我有个执着的思想,就是只要干台事情,就要干到底,干到底还要干好。”
在丽江县委宣传部及广播电视局工作的20年中,这位不知疲倦的老记者用辛勤的双手,拍摄积累了数千张精彩珍贵的画面,见证了丽江各民族艰苦奋斗的创业发展史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凭着一股“牛脾气”,拍下了丽江的绝美风光
丽江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八大片区之一。这里的山连绵盘亘数百里,层层叠叠,时起时伏。每年春夏交接之际,还能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1989年1月,和茂华听林业工人讲老君山的美,于是萌生了上老君山的想法。但想要上山并不容易。老君山海拔高,气候恶劣。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在老君山最能体现。
老君山的主峰海拔为4247.2米,山上的条件恶劣,来回非常耗时,有时为了拍摄得在山上做饭。和茂华记得很清楚,“那里的水混,煮饭会夹生,菜也煮不熟。”
为了拍到雪景、原始森林和龙潭冰冻的镜头,和茂华有时得冒着大雪前行。
一次,和茂华为了给原丽江县林业局拍专题片,约定了第二天上老君山。谁知当天下起大雪,根本无法前行。当地林场的场长拦着他,竭力说服他不要去。
和茂华脾气硬,根本不听。“我说既然决定了,拼了命也要去,我的脾气就是这种,想去的地方,别人阻挡不住。”
场长拗不过,为了安全,特地安排了5、6个小伙与和茂华同行,并交代他们,“他在哪个地方不行了,就把他从哪个地方扛回来。”
凭着一股“牛脾气”,和茂华硬是拍下了绝美的丽江风光。
56岁冒险航拍,成丽江航拍第一人
如果说老君山的经历是莽撞,那在飞播机上航拍就真的是和茂华无所畏惧了。
1994年6月,丽江县林业局搞飞播(飞机播种造林种草),和茂华决定利用难得的飞播机会进行航拍。为了确保安全,相关人员先进行了试坐。谁知下飞机后,各个晕头转向,吐得一塌糊涂,每个人都跟和茂华说“去不得,太危险了!”
和茂华的“牛脾气”又上来了。“我既然要去,那谁也阻止不了。”但要说不怕,也不可能。要知道,那一年他已经56岁了,家里有妻有儿,全是牵挂。
出发前,他跟单位的同事一一告别,做了最坏的打算。为了应对晕机问题,他还专门从下关买了晕车药以备不时之需。
那天,和茂华乘车到大理祥云机场,看着其他州县航拍回来的同事,没有一个是直着腰杆下飞机的,全都拿着袋子,吐得东倒西歪。但和茂华依旧没有动摇,“怕是怕,但既然决定了,就一定要上。”
为了拍摄,型号Y12的小型飞播机拆除了侧门,在门内横着放了个柜子,防止意外。和茂华把重重的摄像机吊在内舱顶部,他又拍照又摄像,顶着寒风,熬了近4个小时。拍摄了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长江第一湾、宝山石头城、老君山等景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影像素材。根据航拍素材制作的专题片《奇山丽水》在电视台播出后,反响强烈,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不爱做官,只爱摄影
这样“倔”的性格,几乎在摄影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
为了筹集购买摄影设备的资金,这个老头放下身段,挨家去筹集。过程中,有人冷嘲热讽,“当父母官的居然还跟‘儿子’来要钱?”
老人心中纵有万般委屈和酸楚,却仍不肯放弃,连着跑了十几家单位,终于凑到了近8万元的资金。他说,“我不想当官,一心只想把摄影做好,干摄影就是我最幸福的事。”
▲ 和茂华拍摄的家人照片
和茂华对摄影的爱,从他家宝藏阁楼里可窥一二。
在阁楼里,他用一个大箱子珍藏了数百幅珍贵的历史画面,分门别类,极为认真。在如今数码拍摄流行的年代,竟然还能够在和茂华的宝藏箱里触摸到胶卷的质感,着实让人惊喜。
透过一张张反转胶片,我们领略了壮阔的雪山和淳朴的丽江生活。一瞬间,仿若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丽江。
闲暇的时候,和茂华喜欢吹、拉、弹、唱,还加入了丽江大研古城纳西古乐队,能够弹奏琵琶、三弦、苏古笃等多种古乐器。
说罢,老人拿起琵琶,为我们演奏了一段。在开始之前,和茂华笑着说,“装模作样呢谈弹一下嘎!”活脱脱的“80后”老顽童。
这样务实、认真、执着、可爱的纳西老大爷,你爱了吗?
记者手记
我问老人,如何做一个好记者?
已经83岁高龄的和茂华老师谦虚地说,他也没有上过几年学,一路都是靠着自学走过来的。在他看来,作为一个记者,你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要虚假。你虚假一次别人就看破你了,所以说一定要真实。
简单却又厚重的道理,老人用了一生的经历告诉给了我们。
他让我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古巴渔夫圣地亚哥挑战和突破了他自身的限制,与大海搏斗,跟鲨鱼拼命,尽管那只大鱼最后只剩骨头,他依旧是王者,是最强悍的人。
和茂华就是这样的强者。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坚定决心就不轻易动摇,对待事业全力投入。在特殊的时代和物质匮乏的背景下,他不断地挑战自身的极限,哪怕年近六十,对于像航拍这样的新鲜事物仍旧保有巨大的热情。
心脏装着两个支架的和茂华,精神很好,脸上很少显露疲态。83岁的他如今仍旧每天坚持绕清溪水库锻炼一小时。风吹雨打,从不间断。
他的人生,比他拍的照片还要精彩。
双规是什么意思 今日,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授权丽江读本发布2020年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为确保人民法院依法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维护法律的尊严与权威,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