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老年群体亟需心理支援和教育引导
在束河古镇青龙桥附近生活的人总会看到这么一幅光景: 一个穿着灰突突、不算特别讲究的大叔,在青龙桥边画画,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他个头不高,腰背还算挺直。在太阳的直射下,留着络腮胡的面庞有笔仙惊魂3 电影
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老年群体亟需心理支援和教育引导笔仙惊魂3 电影
“当高龄老人有心理需求时,跟谁倾诉?”10月21日,在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携手首厚·大家养老社区联合主办的首期《老年心理健康与积极老龄观培育》专题研讨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丁志宏提出了一个关于高龄老人倾诉对象的课题。
通过与十年前的对比调查发现,90.2%的高龄老人选择跟家庭倾诉,在家庭当中主要的倾诉对象是子女,其次是配偶,在社会倾诉渠道上,选择向保姆倾诉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有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
3.9%的高龄老人无人倾诉
社区服务与老人所需服务错位
“高龄老人如果有想法时,最想求助的是家庭,90%来源于家庭,只有6%左右的是求助于社会,还有3.9%的是没有任何求助。”根据调查,现在高龄老年人的第一倾诉对象不是老伴儿,而是儿子和女儿,占比64.2%。在儿子和女儿之中,高龄老人更倾向于跟儿子倾诉,占比46.9%,在社会渠道的倾诉对象中,相比于10年前,老人跟保姆的倾诉比例明显增高,从0.5%增长到1.1%。
为什么老人选择倾诉的对象首选家庭而不是社会?丁志宏教授认为,目前社区提供的服务与老年人所需求的服务存在结构上的错位。也就是说,社区提供的服务是老年人不想要的。丁志宏教授建议,针对老人倾诉无门的问题,需政府通过政策、法律、文化等承担其对高龄老人精神需求支持责任;构建好高龄老人精神需求的家庭支持系统;转变“重物质轻精神”观念,使物质养老与精神养老及安全发展,实现高龄老人物质保障与精神满足的统一。
初入养老院老人焦虑很正常
调试老人情绪要从“心”出发
“我的一个老朋友在卖掉房子住进养老院之后开始失眠了。”从住了几十年的老房子,搬到崭新而陌生的养老社区,老人必然会经历一段时期心理上的震荡。心理学者陆晓娅将这个过程形容为“老人把自己的根儿从家里‘拔’出来了”。
在很多初入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搬进养老院意味着“我最后的归属就是在这里”,进入集体生活,周围的人和生活方式全然改变必然会引起不适应。陆晓娅认为,老人出现焦虑情绪、躯体反应,寻求外界的关注很正常,子女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要将这种焦虑当做老人自身的问题。
针对老人初入养老院的焦虑,护理人员和子女可从以下三方面调整——使用更适当的沟通方式。首抱有同理心,理解老人的焦虑;面对这类有心理创伤的老年人,光靠同理心是不够的,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在承受和分担老人伤痛的同时,引导老人,安抚老人;让老人正确认识衰老和死亡。让老人认识到衰老是必然的,要学会和衰老、疾病长期共处,同时,高质量的陪伴可以帮助老人纾解恐惧情绪,甚至为自己的死亡做好准备,从而更好地享受人生最后一程的生命旅程。
疫情重塑中国养老组织系统
校企联合为养老事业提供新思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首席研究员黄石松分析“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面临的变局:一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局;二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带来的变局。
在疫情隔离期间,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中的在线就医、接触跟踪、位置跟踪等技术服务开始普及,这将带来养老组织系统的更新换代,也将极大地改变我们的养老生活。“其实,养老方式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的方法。”黄石松教授强调,我们需要培养一种老年社会的文明观,通过各种途径推动老年相关政策实践的落地。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长乔东亮呼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有爱心、有情怀、能创新、人文素养高的优秀青年学子加入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北京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贡献的力量。
研讨会策划人及校企合作项目负责人梅丽萍、程华告诉记者,开展此次研讨会是为了集思广益,为行业探索老年人心理关爱和积极老龄观教育服务模式,帮助老年人“养心修性”,正确地认识老年、适应老年生活,收获幸福晚年。同时,将研讨会智力成果付诸实践,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实践经验。
据悉,《老年心理健康与积极老龄观培育》研讨会计划每季度举办一次,持续关注和推动相关领域的专业发展,弥补行业发展空白,使更多老年人受益。
本文转载自健康时报,记者梁缘。
笔仙惊魂3 电影 随着丽江疫情渐渐被控制住,丽江因疫情被延期的婚礼,如今也逐渐回归。 上周六,读本君到安乐村做婚客,这里堵车盛况再次重现。难道是因疫情被无限期“押后”的结婚热潮复出的节奏?准备结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