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在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奉献古城担当
近日,杭州一快递小哥,发现一价值5万的包裹不见了,里面是重量达100多克黄金的金碗,由于找了半天没找到,就急忙报了警本站
奋力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图景——在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奉献古城担当本站
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既是市委、市政府立足丽江市情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更饱含着省委、省政府对丽江发展的期待和厚望。2021年6月,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明确提出要把丽江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今年2月,省委王宁到丽江调研时强调,丽江旅游要成为引领云南旅游发展的一面旗帜,始终走在云南旅游发展最前沿。古城作为丽江旅游皇冠上的明珠,必须在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一年来,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立足全市发展大局,自觉担起打造世界文化旅游名城的历史使命,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内涵提升、智慧小镇建设、旅游转型升级上谋突破、求实效,努力在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体现古城担当、作出古城贡献。
精心呵护世界文化遗产。科学、全面、完整地保护好丽江古城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让全世界人民与我们一起永远共享丽江古城的独特风韵,是我们遗产保护管理部门的历史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丽江古城遗产只有得到了真实、完整的保护,建设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重塑丽江旅游新优势才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把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着力在风貌管控、动态监测、完善基础等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是加强遗产风貌管控。强化古城建筑风貌管控引导,严格民居修缮审查和不协调风貌整治,开展地下室排查整治,拆除不协调风貌66户、面积10494.68㎡。加强古城备案施工队伍动态管理,取缔违规违建施工队2家。二是开展遗产动态监测。建立保护—监测—管理“三位一体”,政府—管理机构—各遗产组成部分“联动”的监测管理体系,加强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完成丽江古城保护范围地形图修测工作,成立丽江古城建筑遗产保护学会,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探索遗产保护新路。三是优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古城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完成丽江大研古城河道老旧排污管网提升改造、电力通道应急改造、电表箱及线路风貌整治、消防器材箱更换、垃圾桶采购及安装、大水车附属设施龙池修缮提升等项目,景观环境不断提升,古城风貌更加协调。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化成就古城,古城引领文化。不发展旅游,古城保护管理就没有资金来源;如果忽视了文化的保护传承,旅游的发展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吸引力。古城旅游的转型升级,必须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方面做文章,用文化浓度来稀释商业密度,让二者兼容并蓄、相得益彰。一是商业业态调整取得新进展。更新发布《丽江大研古城市场经营项目准入及退出管理暂行办法》,贯彻落实好《丽江古城内经营项目目录清单》,对扶持鼓励类项目进行包容审慎监管,核发监管标识1014户,文化项目占比不断提升,古城经营业态持续优化。二是文化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滇西北根据地暨边纵七支队纪念馆、陶刚油画艺术馆、同心阜马帮博物馆建成开馆,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成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沉浸式文旅游戏体验馆沄汐剧场开业,古城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三是文化名片打造取得新成效。围绕美术、文学、民谣三张“新名片”,举办了“鲁奖作家写丽江”、三联韬奋书店读书会、丽江古城民谣音乐广场等高品质文化活动,古城艺术气息更加浓厚。四是文化品牌塑造取得新突破。以“旅游+”思路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发展“夜经济”,成功创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坚持“文化注入科技元素、创造全新体验、优化文化供给”的理念,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打造智慧管理服务范例。丽江古城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我们坚持以科技赋能古城转型升级,聚焦“游客端”和“管理端”,不断提升综合管理数字化和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以管理的精细化助推服务的精致化,打造“政府监管无处不在、游客体验自由自在”的应用范例。一是聚焦“游客端”,提供精致化智慧服务。建设“一部手机游云南”丽江古城智慧小镇专区,聚焦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开设品质餐厅、精品客栈、特色酒吧、文化院落、诚信购物等板块,为游客提供更加安心、舒心、便捷的服务,初步实现一机在手、畅游古城。二是围绕“管理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打造丽江古城“一部手机管旅游”平台,集成已建成的智慧化应用,整合业务资源、数据资源,构建了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的管理体系。“一部手机管旅游”综合管理指挥平台可实现信息共享、反应快速、监管高效,大大提升了丽江古城综合管理效能。丽江古城“智慧小镇”数字化转型实践入选国家文旅部发布的2021年智慧旅游典型案例。
缔造古城命运共同体。古城是向往美好的人的灵魂栖息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过又离开的人、关心爱护过她的人共同成就了今天的古城,让她有了我们今天的看到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样子。今天的每一个古城人,都是新的古城历史的执笔人,是未来古城模样的镌刻者、书写者。大家是命运共同体,没有局外人,都是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因此,一是引导原住居民回流古城。组织户原住民到古城开展志愿服务,调动广大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古城保护管理,2021年参与志愿服务人数累计达2万余人次。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开展喜迎新春、浓情端午、情系中秋等“和美古城”系列民俗节庆主题活动,加强居民和经营户的沟通交流,在建党节等节点组织缅怀先烈、红歌传唱、书画展、红歌快闪、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和游客参与。三是构建共治共建共享新型社区。增强古城“主人”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引导多层次、多领域、多方位参与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推介丽江,真正融入古城、珍爱古城,做到人人参与保护、处处都有服务,让广大群众和游客在丽江古城“遇见美好”。四是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困。针对在疫情影响下市场主体经营困难的实际,采取有力措施纾困解困、共渡难关。2020年至2022年6月,共计减免公房租金2094万元,积极倡议私人房产房东进行租金减免。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持力度,2022年1至5月,共有438家经营户获得授信23077万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精简办事流程,办理经营项目监管标识手续“一次都不跑”,扶持鼓励传统文化等项目经营。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当前,丽江古城在遗产保护和文旅融合方面作了一些有益探索,但距离引领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在今后工作中,丽江古城将紧紧锚定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既为丽江古城品牌打造争光,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添彩。
一要保护为先,不断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加快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好文化遗产监测,做好对丽江古城建筑本体、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建筑、街巷广场、水系、桥梁、古树名木等要素的系统性保护,保障消防安全和文物安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强化民居修缮和市场准入监管,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长效监管联动处置机制,加大对遗产不协调风貌和建筑安全隐患的整治力度,杜绝增量、消化存量,严惩违法违规修缮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守护好丽江古城的“绿水青山”,维护好文化遗产的品牌价值。探索创新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方式,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争取金融机构融资支持,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保障。
二要以文塑魂,持续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文化项目建设上持续用力,加快推进东北片区环境整治、文庙武庙修缮等建设,确保项目不断档、不脱节、不停摆。在文化名片打造上聚力,聚焦美术、文学、音乐“新名片”,加强与中央美术学院、十月杂志社等行业领军主体的良性互动、深度合作,组织策划一系列高品质的文化活动,提升丽江古城文化品牌的影响力、辐射力。在文化宣传拓展上发力,依靠主流媒体平台,借力新媒体平台,讲好古城故事、展示古城形象,挖掘亮点、突出重点、打造热点,吸引流量、维持热度、打造IP,让文化“软实力”成为“硬支撑”。在文化体验提升上着力,将古城韵味、民族文化等独特资源叠加起来,积极打造红色旅游、研学旅游、文化体验产品,打造兼顾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推动传统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更好地满足游客多元文化消费需求。
三要科技赋能,稳步推动智慧小镇提质增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整合系统资源,深化数据应用,推动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赋能八百年历史古城转型升级。在管理端,深化基于5G、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采集、整合、利用系统资源数据,建立智能、精准、稳定、安全的智慧小镇运行体系,实现古城的态势感知和运行监测,逐步形成技术领先、管理高效的丽江古城智慧小镇新型治理模式。在游客端,围绕旅业全要素,按照有用、管用、好用、常用的原则和市场化发展方向,将智慧小镇建设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游客、应用于市场,实现造血和服务的良性循环,为游客提供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旅游服务,让游客“吃”更放心、“住”更安心、“行”更省心、“游”更舒心、“购”更放心、“娱”更开心,不断推动“智慧小镇”成为全省标杆、全国样板,为其他城镇类的遗产和景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四要精准施策,加快构建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成果,严格落实“1+5+N+1”旅游监管模式、“1+5+14+X”旅游投诉快速处理、“30天无理由退货”、诚信评价、舆情处置、“红黑榜”等机制,严惩侵害旅游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破坏旅游环境等违法违规行为,形成运转顺畅、凝聚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营造规范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强化“主人意识”,加强与古城原住民、经营户的顺畅沟通,通过宣传教育、文化活动、联合巡逻、联合监管等方式,调动社区群众回到古城参与保护管理,鼓励经营户融入古城共同生活,缔造古城文化、利益和命运三个共同体。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加强和涉旅从业人员的培训管理,督促行业组织发挥自律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树好古城景区一面旗,当好丽江旅游排头兵。
过去,我们曾经创造了保护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丽江模式”。今天,我们有信心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旅游业创新发展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打造出更有文化内涵、更多业态产品、更加便捷智慧的古城,努力把古城这个丽江旅游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本站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纲领性文件,提出实施路径和阶段目标。绿色金融是推进双碳目标的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