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复游的痛与机丽江告诉你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2-04

  为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丽江,助力丽江文旅产业和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新媒体优秀作品、优秀达人和机构的示范作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团结和引领新媒体从业者更好服务丽江经济社会发展,丽江市委网信办将开展2022年度丽江网络宣传精品、丽江网络推荐官、丽江直播带货优秀达人机构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立足丽江特色,展示丽江形象,传播丽江声音,反映新时代丽江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自主创作,拥有完整版权本站

景区复游的痛与机丽江告诉你本站

  2020年的春节,丽江似乎调小了热闹的声量。这座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川藏三省交界处的城市向来是春节黄金周最热门的出行目的地之一,也是国内的一处旅游重镇。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丽江市共接待游客5402.35万人次,同比增长16.35%;旅游业总收入1078.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8%。然而,随着疫情黑天鹅袭来,旅游景区关闭、旅行团暂停出行,以丽江为代表的旅游名城无疑被寒冬的暴风雪所裹挟。它们究竟遭受了哪些冲击?“疫后时代”来临,旅游名城又将借助何种方式唤醒游客们的信心?为此,记者采访了丽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丽江4个A级景区,希望通过和旅游局、景区的对话,寻找问题的答案。

  根据丽江文旅局提供的数据,自今年1月23日起,丽江全市91个公共文化场馆、26个文物保护单位暂停对外,6家共7场演艺暂停对外营业;1月24日,全市所有旅行社、散客接待门店和在线旅游企业暂停旅游经营活动;1月25日,全市18个A级景区、6个非A 级旅游景点全部暂停营业。全市文旅行业各要素进入了“休眠”状态。

  “危机与机遇总是并存的,此次疫情从短期来看给整个丽江文旅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创新不足、业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的文旅企业会被淘汰出局,文旅从业人员收入会减少,甚至会失业。但从长远来看,此次疫情也为我们加快文旅行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调整产品结构、促进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提供了机遇。”丽江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

  在随后对于景区的采访中,各景区负责人的回答也同样应和着文旅局所提到的这句话——短期压力、长期机遇。如果要概括采访中让记者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应该是文化为底、触网线上、创新业态和延伸链条。

  对于丽江古城景区的工作人员们而言,景区的防疫工作有着双重意义。“丽江古城有些特殊,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景区,而是景区和社区结合在了一起,这里既有当地的住户,也有往来的游客,往来进出人员比较多,进出的门口也比较多。”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副局长张育根介绍道。除了安排工作人员在各进出口24小时值班以外,测体温、登记信息以及检查“云南抗疫情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云南健康码”已经成为了丽江古城疫情期间的“常规操作”。

  根据张育根提供的数据,景区关闭期间,由于缺少游客,古城维护费、景点活动的门票费等收入归零,景区每天所产生的直接损失达到了51.8万元;而旅游活动的取消以及商铺经营活动等的暂停,致使景区每日综合收入的损失达到了3000万元。除此之外,景区的日常维护、全新测温仪器购入所产生的运营成本,则在原本失重的天平上又增加了一重砝码。

  丽江古城景区为国家级5A景区,地处云贵高原之上。它的主体是大研古城,因丽江盆地西南角耸立着一座文笔峰,在群山环绕之下,丽江盆地如同一块大砚台,古时“砚”和“研”相通,得名大研古城,寓意文脉昌盛、地杰人灵,古城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2月20日,关闭了20余日的丽江古城宣布面向云南省内以及国内疫情防控低风险地区的游客开放。“游客量在逐步回升,但是很缓慢。截止目前,丽江古城当日最高接待人数为38000人,游客量只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张育根说。近期,中央出台了《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张育根结合当下的景区运营状况表示,丽江古城景区往日的游客是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个地方的,一方面,疫情来临后,游客本身的出游意愿整体呈现下滑的态势,另一方面,跨省跨境游还没有恢复,景区彻底回暖还需要一段时间。

  丽江古城自古就没有城墙,它的街道依山傍水而建,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行于古城内,廊檐翘脚、流水回廊、摇曳枝影,古典之美呈现眼前。

  近年来,夜游经济成为各大景区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对于红火的古城夜游,张育根则保留了谨慎的思考,“夜游经济景区也有涉及,但目前还是以贩卖小吃这种比较简单的方式为主,首先还是希望更多地保留古城的气质,文化古韵保护好,然后再发展夜经济。”他口中的文化古韵则成为了丽江古城景区破开“疫后时代”迷雾的一柄利剑。“此前,景区也打造了20多个文化院落,在不同的院落中展示丽江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其中部分文化院落还融合了丽江文化和外来文化。此外,景区还积极策划‘云游丽江古城’线上直播宣传推广以及‘我的世界·丽江古城’网易游戏等助力旅游回暖活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为游客们展示古城现在的模样,让游客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浓缩了汉族、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多元民族文化,纳西古乐、东巴仪式以及白沙细乐等民俗文化,展现着别具一格的风情。

  “景区就像是一个综合的小社会,有往来的游客、居民,也有像我们这样的企、事业单位。”玉龙雪山旅游景区机关党委委员、市场营销中心主任和程红如是说。4月9日,玉龙雪山这个“小社会”借助一场“‘春暖花开 畅游丽江’2020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恢复旅游市场暖场活动”,进一步拉开了景区复游的大幕,包括微博一直播、抖音直播在内的网络平台,成为了连接景区和游客的桥梁。根据后台统计数据,观看此次直播的观众数量累计突破了360万。“从直播宣传的效果来讲,效果还是不错的。”和程红表示。

  在纳西语中,玉龙雪山被称为“欧鲁”,意为银色的山岩。山体被皑皑白雪所覆盖,十三座雪峰连绵不绝,远远看去像是一条腾飞的巨龙,所以又被称为“玉龙”。在纳西族人的眼中,玉龙雪山是一座神山,是纳西族保护神的化身。

  除了线上直播,玉龙雪山也依照相关规定,门票价格优惠了50%,同时推出了面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票的优惠政策。这些游客吸引措施已然显现出一定成效。据和程红透露,尽管和去年同期相比,景区内游客量下降了94.18%左右,但已经逐步从3月份的每天800名游客提升到了4月份的每天大约1000名游客。“大部分还是散客,省内游的比例占80%左右,云南户籍的游客约占57%,还有一些非云南户籍,但是长期生活在云南的务工人员。”和程红说,“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以景区索道为例,原本每次可以乘坐8个人的缆车,乘用人数也控制在4个人以内,我们做好了准备,也欢迎游客在方便的时候来玉龙雪山观光游览。”

  玉龙雪山不仅仅有雪景。冰雪消融后,雪水顺着峭壁流下,在蓝月谷中汇聚成清澈的河流,碧水拥抱着蓊郁的植被,如同艺术家精心绘制的画作;云杉坪上,缥缈云雾笼罩着高山草甸,偶尔有年轻人在这里唱起民歌,跳起民族舞,欢迎远方来客。

  精准的数据统计得益于景区在智慧旅游方面的投入。根据和程红的介绍,玉龙雪山景区除了将门票、索道票以及停车场空位状况等同步到了“一部手机游云南”APP上,还在景区内打造了智慧厕所,厕所附近的电子屏幕能够显示其使用状况,在景区繁忙的时候,节省游客的排队时间。下一步,玉龙雪山景区还将在山上建设一个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同时会在景区内安装超过300个感应探头。和程红解释说,“一方面,这些感应探头搭配上无人机,能够帮助景区更好地完成森林消防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山上的生态和游人出行状况,比如卫生间游客多不多,垃圾桶清理频次如何,便于安排工作人员及时清扫,维护雪山生态环境。”

  2020年1月17日,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审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丽江老君山黎明景区被列入了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预备名单。正当景区的工作人员们摩拳擦掌,准备以更加精彩的方式写下景区2020年的故事时,突如其来的疫情,为景区的运营按下了暂停键。

  老君山黎明景区是傈僳族的聚居地之一。红色的沙砾岩层经过断裂、侵蚀和风化,形成了壮美的丹霞地貌。

  1至3月份,老君山黎明景区一共接待了3952人,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4.56%,第一季度的旅游总收入也减少了75.98%。“一方面是因为景区的门票价格下调了,除此之外,景区还有日常运营、宣传营销、偿还等开销。2020年全年预计亏损6000万至6700万元。”丽江老君山黎明景区管理局副局长和文华在采访中表示。

  在和文华看来,疫情确实为景区的运营发展带来了空档期,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景区也可以把它变成未来长效发展的机遇期。以老君山黎明景区为例,和文华进一步解释道,“老君山黎明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交通的通达度、电力电信网络的建设等都有待提高。另外,尽管景区也开通了线上的售票渠道,但是大部分游客还是选择线下购票,这意味着我们的线上宣传程度以及景区的智慧游程度也亟待提高。景区可以就这些问题做好规划和建设。”

  除此之外,在常规休闲旅游项目的基础上,下一步,老君山黎明景区还将以大滇西旅游环线A景区为抓手,打造独具特色的新业态来推动景区的新发展。和文华介绍道,“老君山黎明景区受到国际和国内攀岩爱好者的喜爱,从攀岩运动出发,包括山地徒步、骑行在内的体育运动都可以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另外,景区还将打造一处汽车营地,延长游客们在景区的停留时间,借助高品质的生产性产品,构建高质量的旅游形态。”

  千龟山因山顶状如龟壳而得名,自千龟山公园入口处拾级而上,头顶是澄澈的天空,两侧是秀气的小屋和摇曳的林木,光和影如同山间精灵般自在起舞。

  对于泸沽湖景区而言,疫情的到来为景区运营转型拉响了“警报”。“我们景区做过一个测算,一个游客来到泸沽湖之后,停留时间大多数是1-2天,平均消费金额500-600元,从消费水平方面来看,中低端游客相对更多一些。疫情来临之后,游客量不足往年的一半,景区的各项收入也在同比降低。”丽江泸沽湖管理局副局长邱继盛介绍道,“去年的游客量达到了200万左右,今年的游客量可能只有80万,门票收入方面,今年预计是2400万左右,大约是去年的五分之一。”因而,如何提振游客来访信心、如何让来到的游客更深入地感受泸沽湖之美、如何吸引高端消费游客成为摆在景区运营方面的难题。

  在摩梭语中,“泸”为山沟,“沽”为里,泸沽湖意即山沟里的湖。它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最大水深93米。

  除了在景区运营的同时做好防疫工作、制定景区线上线下的宣传营销计划之外,邱继盛表示,仍要寻根溯源,通过产业链条的拓宽来解决更为根本的问题。未来,泸沽湖景区将和在建的摩梭小镇进行联动,让优美的风光和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搭载在一起,把相对单调的观光游转变为复合型的休闲度假康养游。

  邱继盛补充道,以泸沽湖景区为中心点,辐射带动周边产区,进行游客分流,也减少了景区的环保压力。发展复合型旅游业的前提,仍是要处理好环境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平衡。根据丽江的环保建设要求,环湖80米范围内为生态红线保护范围,目前泸沽湖景区正在实施湖区客栈等非生态项目的搬迁,让原本独立、分散的湖滨生态区连接成生态带。此外,景区内还搭建了“泸沽湖全域智慧文旅系统”,其中的环境监管平台能帮助景区搜集水质以及空气质量的数据。未来环湖生态带也将成为泸沽湖景区复合游中的重要一环,“游客可以环湖骑行、散步,形成景区‘慢’游。”

  世代生活于泸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大家庭生活,“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被誉为人类家庭史、婚姻史的活化石。

本站 5月10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对作业帮和猿辅导两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处罚结果。250万元的顶格处罚,一方面彰显了监管部门聚焦民生领域加大执法力度的坚定态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两家企业在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