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两万张照片!他记录下最真实的丽江生活!吴老走好!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走过了跌宕起伏的2020年,2021年人们开始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也更加积极面对疫情影响下经济生活的新变化。 持续两年的疫情,每个人或本站
60年两万张照片!他记录下最真实的丽江生活!吴老走好!本站
60余载摄影生涯,吴老用相机记录了2万多张照片,还原了从1947年到如今的历史变革与生活风貌。他以真实客观的视角,将丽江最为鲜活的民俗民风跃然于胶卷中,用黑白影像书写了一部丽江当代史。
今年10月1日,从教多年的吴老收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尽管由于病痛老人已无法站立,但他仍坚持着在家人的搀扶下接过奖章。
吴老的家属回忆说:“老人当时说,以前经历了这么多,现在70年了,最值得欣慰的就是还能亲自领到奖章,这证明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奋斗过、努力过、有过信仰,值了。”
一番话听得旁人热泪盈眶,也让我们得以瞥见吴老甘于奉献、努力奋斗的一生。吴老从教多年,曾在多所小学任过校长。1985年,他从文化馆离休,从此更加钟情于摄影。
他身材高大,1米85的个子常常背着小巧的相机,穿梭于丽江的大街小巷,山野乡间。晚辈们仍记得,吴老爱给院子里的孩子拍照。逢年过节,他就给周围的邻居拍全家福。看到街巷里洗菜洗衣的居民,他也爱举起相机记录瞬间。摄影只是吴老的业余爱好,却成了他此生的最爱。
在周围人的眼中,吴老一直是一位乐观、积极向上的榜样。退休后,吴老还在古城担任古城讲解员,给游人讲古城里的故事。他还酷爱运动,在自行车盛行的年代他依旧坚持步行。直到70多岁的高龄,还只身前往、怒江采风,拍摄沿途的风土民情。
亲友沙文慧则写道:“吴老先生是个文化人,他用相机真实地记录下了丽江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我们永远怀念他。吴老先生永垂不朽。”
由相机记录的影像资料反映的往往是摄影师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也是最触动人心的。而吴积仁更让人折服的,是他一生淡泊名利,追求真实的人格魅力。
吴积仁,出生于1929年丽江古城大石桥边的吴家小院,屋前有棵绕柳树而长的高大月季。每到三四月份,树上就开满上千朵粉红色的花,映衬着潺潺流水,让人沉醉。大石桥上不时传来的马帮驼铃声,伴着他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1947年,中学毕业后,吴积仁到丽江电信局送电报。当时除了几大商家和洛克用电报外,没人用电报。业务萧条,一年后吴积仁实失业,只得在家纺毛线。碰巧,一位姓张的河南人到他家租房开照相馆需要一名帮工,吴积仁就做了照相馆的帮工,漂洗照片。
当时丽江周围13个县都没有照相馆,所以这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吴积仁也想学照相,但老板不教技术。于是他跟随马帮走了18天,来到昆明买相机和书籍。书没买到,但却买到一台德国的罗兰福兰折叠式相机,让他如获至宝。回到丽江后,吴积仁自己摸索着拍照,开启了摄影生涯。
吴老让人敬佩的不仅是他的摄影成就,还有他充满魅力的人格。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大烈在《记录民生六十年 历史存照二万张》一文中,曾生动地刻画了吴老的形象——
高风亮节。吴老以“我一个老头拿了国家的离休工资,不缺钱花,不出卖历史”屡次拒绝把珍贵历史资料卖给外国人。
“历史存照、记录民生”。吴老没有把照相当作一个饭碗来看,他不惜胶片,爱美乐观,追求真实,记录下来中毁于刀斧的玉湖龙女村、毁于“情死”大火前的得月楼,照片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不畏艰险,摄影不辍。为了拍摄“与世隔绝”的山民生活,吴老几次爬过金沙江边绝壁“狗哭崖”。他为了抢拍东巴延寿仪式,一天24个小时,守在现场。
金针度人。吴老从未想过“老虎会爬树,对猫意味着什么”的问题,先后办培训班,先后教过80多个学生,有的直到现在还活跃在摄影战线上。
甘于寂寞,甘于淡泊。吴老微薄薪酬抚养4个子女,同时照相是很费钱的爱好,但他处之泰然。吴老二万张照片,仅发表过约200张,仅占1%,他不求名利,所累积的一本本图片资料放满两间屋子,俨然一个博物馆。
多年的摄影师生涯,吴老记录了诸多丽江发展与变迁中的闪光之处。其时间跨度之长、资料保存完整,堪称丽江第一人。
1984年,曾撰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的美国学者索尔兹伯里夫妇曾采访过他。90年代,中央电视台为他拍摄专题片忙了5天。更重要的是他在丽江文化界以“活档案”著称。
他曾说:“我用照相机反映社会,记录民生,为历史存照。让同胞能寻找到往日美好生活的记忆。我不是摄影家,也不是艺术家,只是一个用相机记录历史者。所以我从来不用摄影技术改变画面,而是客观地拍摄。真实是最能打动人的,也是最美的。只有这种美才能留世。”
本站 说起丽江,大家都不陌生了,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共有12个世居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