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貌重现 过去丽江古城人这样生活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1-09

11月22日下午两点半左右,一位网友发微博投诉“诱骗消费氧气”, 11分钟后丽江市场监督管理局跟进,12分钟后云南省旅游执法总队跟进,两小时后丽江旅游稽查支队跟进…… 系统化、常态化的本站

原貌重现 过去丽江古城人这样生活本站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丽江古城的风貌也在改变。现在许多人会怀念安安静静,像纪录片《云之南》里面的那个丽江古城。

  那时大约是1993年,古城有日常的市民生活,那个丽江确实安宁且美好。但要回到那个与世无争的年代的想法,过分理想化。

  小时候的许多事,我已经记不清了,然而那些年古城里那一个个铺子,却仍然驻扎在记忆深处的某一个角落,时不时窜出来,搅动那尘封的记忆。

  丽江是茶马古道重镇,抗战时期商贸最繁荣,那时候每天有几千匹的骡马,驮着国际上支援战争的物资从印度过来。过去丽江古城主要住着纳西族原住民,很多居民开铺子做小本生意。

  顾彼得在《被遗忘的王国》里详细描述了那个时期的丽江,不仅商业繁荣,教育也特别发达,从内地来了很多人才,本地一些纳西学子也出国留学深造。这段历史表明,一个地方的繁荣,确实需要跟外界交流。

  木氏土司时代非常开放、包容,把大量的内地人才请到丽江,让他们在丽江古城居住,所以在1949年,丽江有近156种姓氏,多是内地移民。

  各种工匠、教师、医生,包括道士都被请来,丽江古城汇集了原住民和以汉族为主的不同民族的外来人才。他们来到丽江后,融入了纳西族,有的逐渐就变成能说一口流利纳西语的纳西人。

  在中国,像丽江这么小的一个古城,姓氏竟如此复杂的确实少见。1949年以后,又有南下干部等外来工作者,大多数在丽江住下,姓氏就增加到了220多个。因为有开放的传统,丽江古城就成了一个文化多元的地方。

  现在,商户来做生意,很少会学习地方的语言,融入当地文化,或者扎根。但是如果现在旅游业不行了,很多人都会走的。也许其中有一些人会长居丽江,融入当地,这将取决于丽江的多元文化魅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会有各民族的人带着商品在丽江古城售卖。赶集每天都有,来的人很多。

  古城居民除了在国家机关工作的,很多都开小店,做小本生意。有的会去相邻的鹤庆贩东西到丽江古城卖。家里有铺子的,留一个人守着,其他人去做别的事情。

  顾彼得所描述的丽江古城是热闹非凡的集市,跟我小时候看到的差不多。建筑、理发、纺织、染布、医疗、擀面、铜器、银器……各种行业都有,非常典型的小镇生活。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也产生了诸如丽江大研古城合作小食店、合作凉粉店、合作豆腐店以及从事纺织、竹木器具制作等的组织。

  旅游改变了丽江。丽江古城从2000年开始逐渐改变的,现在90%以上的原住民都已搬离。古城的变化,最早从四方街、新华街(酒吧街)等区域开始,然后逐渐地往外面辐射。

  在工业薄弱的情况下,旅游其实也极大地促进了丽江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的发展,丽江涌入了更多的外地人,在古城开展旅游产业服务的一些新的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原住民的搬迁,把古城的日常生活、民俗都带走了,现在古城里商户的生活方式,跟原来的古城完全不同。

  现在,动员原住民回古城住,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因为大多古城里的人已不愿奢侈地住在里面,把房子租给外来商户就可赚钱生活,原住民当然乐意搬出去。

  不过仍有不少老人眷恋过去的生活。他们在古城生活了大半辈子,情感很深,离不开这个地方熟悉的地方。街坊邻居一起聊天,互相串门,社交生活非常有趣。这个民俗的失去,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讲,是非常痛苦的。

  就如我父母,算是不久前才搬走的原住民了,他们年纪越来越大,需要人照顾,而古城生活的确已经不方便居住了。

  丽江旅游的未来要怎么发展,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你的文化,你的个性和魅力怎么保持;二是你的自然资源接待能力,与旅游如何均衡、可持续发展。

  现在要恢复原住民在古城的文化是非常不现实的,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保留一部分空间,把传统生活、传统业态展示给游客。

  对于古城来说,在今天应致力于重新营造出一个新的古城文化,一个有当代气息、有审美情趣、有生活趣味,游客也非常喜欢的新的丽江古城。

  如今,需要承担这个责任的就是新的古城居民,当然原住民肯定要协助,但每天住在古城的新居民应该是主体的力量。

  我希望住在丽江古城的新居民们,不管来自哪里,是什么民族,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能够有意识地去营造一个新的有当代古城魅力的文化和相应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我们回不到过去,但也不能停留在所谓“艳遇之都”这样的层面。

  很多人目前仅仅是视古城为一个谋食之地,他们当然有经济压力,忙着挣钱,没时间精力去想美化日常生活的事情,还说不上已经认同自己就是一个新丽江人,还没有太多热情去参与这里的社区生活和文化的塑造。

  尽管丽江古城原住民已经搬迁到城外的小区了,但丽江传统社区现在古风犹存,邻里互帮互助,有自己的生活圈子,人情味比较浓郁。老人过世后,亲朋好友都会来奔丧和吊唁,有浓郁的亲情和人情。

  我想,当下住在古城里的新移民精英,是不是可以发起一些组织,举办一些包括艺术的、民俗的活动,甚至在古城里搞一些节日,可以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也可以是在传统基础上有创新的节日。

  搞社团,做活动,可以向本土的学习。这方面纳西族有比较好的传统。过去,古城有各种社区的组织,比如传统的“化賨”,人们根据各自的兴趣,聚集在一起,有各种活动,生活里也互相帮助,有唱滇戏的、唱花灯的,有放鹰的、钓鱼的……

  我对当下古城的一个理想是,我希望不管什么人住在古城里,都应当要有一种日常生活的乐趣,不能只是吃吃饭、做生意赚钱。

  对于古城原住民,不论他们现在已经分散居住在哪个小区了,也应多从祖先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中汲取有意义有雅趣的内容,然后创新,与新移民一起再营造当代丽江古城的魅力和人文精神。

本站 “建立服务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党支部太好了,为我们外出务工人员近距离服务,不用来回跑路,既省时又省钱。”常年在浙江玉环务工的贵州桐梓籍居民付守宽在玉环通过“跨省联办”窗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