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槃!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书坚详解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0-12-24

深圳卫健委8月14日通告,盒马深圳水贝店出现某品牌方促销员和员工疫情感染个例。 消费者和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是第一位。今天起我们会暂停深圳21家盒马门店营业,进行门店全面消杀,同时为所东极岛岛歌

凤凰涅槃!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书坚详解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东极岛岛歌

记者:当前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回望3年前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历史使命,您怎么评价这一重大战略部署的意义和作用?

王书坚: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展开的,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山东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这就要求山东必须进行新旧动能转换。

↑青岛自贸试验区。(经济日报山东记者站供图)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我理解,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为山东自身发展和服务全国大局两个维度:

从山东角度看,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山东是个经济大省,但不是经济强省。长期以来,形成了经济结构偏“重”这样一个局面,能源资源消耗比较大,空间、容量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比较典型的就是“三个天花板”——能耗、排放、土地。

首先是能耗。2015年山东的能耗光消耗煤就达4.35亿吨。这是个什么概念?是中国第一位。国家要求我们“十三五”末也就是2020年底前必须压减到3.9亿吨,压减10%。同时,我们又把全省所有的能耗企业全部理了一遍,发现没有统计进来的能耗还有6200万吨,也就是说总共要压掉1亿吨的煤耗,才能实现我们的减排任务。但经济发展不能不耗能啊,要想完成这个压煤任务,除了采取节煤措施,更重要的是产业必须要动大手术,否则的话根本压不下来。

第二个就是排放。山东2015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均列全国第一,排放的环境容量已经到了“天花板”了。要解决雾霾的问题,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必须下决心调整结构,否则的话也是不可持续的。

再就是土地。山东是人口大省,是全国唯一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双过亿的省份。山东同时又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是全国第三位,农产品出口长期占全国的24%,水果、畜产品、水产品等产量都居全国前列。但是,我们的人均耕地只有1.13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搞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比如继续发展重化工业这样占地较多的产业,土地根本支撑不了。

所以,面对这“三个天花板”问题,如果还是沿着原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高风险(就是有安全生产的风险)的路子往前发展,是没有任何出路了,必须主动调整,然后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烟台自贸试验区。(经济日报山东记者站供图)

从全国角度看,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同样十分迫切。山东是全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最具有典型意义。那山东为什么有典型意义呢?一方面,是山东的工业门类比较全,一共有41个大类,山东全部具备;207个中类,山东占了197个;666个小类,山东占了527个,占到75%以上。另一方面,山东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当中存在“两个70%”——传统产业占工业总量的70%,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的70%。这“两个70%”不改变,我们没有出路。而且,整个结构调整往往有这么个传递规律,就是从南向北传递、从下游向上游传递,黄河流域是一个典型的分界线。山东是南北过渡的一个重要节点,又是由东部沿海往西部梯次转移的一个重要节点。同时,山东的产业处于上游的比较多,比如原材料、能源产业在山东占很大的比重,中间产业、终端产品不像南方那么典型。国内外市场竞争和产业发展的矛盾,在山东就会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所以,解决好山东发展的问题,对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产业链中上游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有着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青州一汽车企业总装车间。王继林摄(中经视觉)

中央决定把山东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对山东来讲,既是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回首3年来,我们新旧动能转换其实也有一个窗口期,旧的动能淘汰之后,新的还没有培育起来,这个窗口期是一段很艰难的过程,没有战略定力是守不住的。我们一旦放开,中低端产能很快就会起来,发展会非常快,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中央所希望的,我们一定要倒逼自己要往高端走,咬着牙坚决守住,山东稳住了,对全国就是贡献。这个我们做到了,山东在结构明显优化的同时,经济体量去年仍是第三位,今年1至3季度,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记者:山东省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落实中央的部署,同时也是山东自己的主动作为。这是全国第一个,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的一个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在建设过程中,你们推进的总体思路是什么?重点是什么?又怎么保证推进机制的有力有效呢?

王书坚:大的思路,就是“三个坚决”,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

首先是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高风险的低端产能,要坚决淘汰。这就是做好“去”的文章,把笼子腾出来,“腾笼换鸟”。笼子如果腾不出来,鸟是换不了的,所以首先要把笼子腾出来,要把低端产能去掉。

第二是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我们讲新动能,也不是另起炉灶、从头再来。这些传统动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会需要,国际市场也需要。关键是如何把这些生产工艺、设备、产品改造成新动能,如何通过技改创新、信息化赋能等手段促使它走向高端,让传统动能成为新动能、焕发新活力,这就是做好“提”的文章。对于山东来讲,“提”的文章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因为我们工业体系非常完整。

第三是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做大“四新”经济这个增量。这就是“增”的文章。这方面山东大有空间。为什么呢?因为山东有一个庞大的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新动能的培育绝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一定要有一个工业基础。

这“三个坚决”是总的思路。同时,新旧动能转换绝不是一日之功,必须科学地去谋篇布局。所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提了一个时间表,“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这个时间表还是比较科学的。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建设总体方案,当年就要形成一个气势,从上到下统一思想,全面启动起来。“三年初见成效”,今年正好是初见成效之年,现在已经见到成效了。国家发改委最近派出评估组,正在山东进行评估。“五年取得突破”还有2年,我们正在拿再出发的方案。“十年塑成优势”,也就是说7年以后,新旧动能转换时间基本结束。这是大的时间表。

↑济南夜景。(视觉中国)

在推进体系上,我们有一套组织领导体系、规划体系、政策支撑体系以及监测考核体系。

第一个是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刘家义书记任组长,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决策机构,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但凡重大事项、重点工程、重要环节,都是书记、省长亲自研究、亲自拍板、亲自推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统筹协调新旧动能转换规划实施、政策制定、项目谋划等目标任务的推进落实。

第二个是规划体系。新旧动能转换,不能零打碎敲,想到哪里干到哪里。我们从规划来做,提出了“十强”产业,包括五大新兴产业、五大传统产业,这是根据山东的优势确定的。为了推进“十强”产业,我们每个产业搞了1个规划。这些规划都是组织全省智慧、全国顶级专家做出来的。同时还提出“三大动力、四大支撑”,“三大动力”就是创新、改革、开放,“四大支撑”包括“放管服”、制度创新、干部人才、交通运输等4个方面的支撑。

第三个是政策支撑体系。就是金融、土地等各个方面的生产要素怎么保障。这几年来,财税、金融、科技、人才、环保等各方面出台的文件都很有针对性,不搞那些含含糊糊的、定性的东西,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让大家都清楚,确保落到实处。同时,强化立法保障,颁布了全国首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

第四个是监测考核体系。由省统计局牵头,探索建立新旧动能转换监测报告制度,围绕质量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扩大、机制活力释放、生态环境改善等5个领域,构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进程监测指数,综合反映全省及各市新旧动能转换成效。这个体系,既是一个引导,又是一个检验。同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十强”产业发展、“四新”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市县给予专项激励。

具体到“十强”产业怎么来推进,我们还建立了“6个1”的工作推进体系,即每个产业由1名省领导挂帅、1个专班推进、1个规划引领、1个智库支持、1个联盟(或协会)助力、1只以上基金保障。

“1个工作专班”,就是由主管部门带头,各部门参与。比如说新一代信息技术,由1名省级领导负责,专班是省工信厅牵头,省发改委、科技厅等相关方面参与,服从牵头部门的指挥。“1个规划引领”,就是“十强”产业怎么发展,规划先要做出来。规划要科学论证,是一个经过国内外专家论证的、符合山东实际的、各方面认可的规划。“1个智库支撑”,就是每个“十强”产业里都有1位首席专家和1个专家组,这位首席专家一定是国内本行业领衔的专家,要能够预知这个行业在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和水平。“1个联盟助力”,就是每个行业组建一个行业联盟,把市场主体集中起来发挥作用。新旧动能转换,政府是搭平台起引导作用,真正推动变革的一定是市场主体、是企业。怎么把企业组织起来呢?组建企业联盟,大家比着走、比着看,互相助力。“1只以上基金保障”,就是每个“十强”产业必须建立1只以上的基金。政府资金作为母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负责操盘,专业的基金团队再吸收省内外甚至国内外的资金进来。山东的项目、山东的资源,向投资者、向所有的基金操盘者都是开放的。

↑山东长岛。(视觉中国)

当然,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更重要的还是要体现在干部思想观念和作风的转变上。所有的事情,制度设计是初步的,最关键的是人、是人的能动性。想不想干、会不会干、敢不敢干,这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解决好大家思想观念的自我革命,把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他为什么“不想转”呢?就是传统饭吃得很好,市场还有需求,只是外部环境不能支撑了。要是市场不行,它就自生自灭了;而在市场很好的情况下,你没有倒逼机制,市场主体他不想转。另外,作为干部来讲,他也不想转、不愿转,因为有风险啊。再一个是为什么“不敢转”呢?这里面有个路径依赖的问题,大家都习惯于老的增长方式、老的产业,认为“不转是等死,谁要转是找死”。解决这个问题,也要靠倒逼。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有斗争精神,有自我革命的这种胆魄。第三个要解决“不会转”的问题。新旧动能转换是个技术活,传统的做惯了,去做新东西,需要能力提升,挖煤的来搞智能化,炼油的来搞化工,这都需要人才、需要技术。如果没有一些机制来解决,是不会再改路径的。

因此,我们在解放思想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亲自抓解放思想,一年一个主题大会。2018年是启动年,召开了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刘家义书记那一篇讲话全国影响很大,直面山东发展问题,敢于揭丑亮短,让大家来讨论,从思想观念到产业结构应该怎么办?2019年我们叫工作落实年,刘家义书记讲话围绕怎么抓落实,大家也很关注,包括“启用李云龙式的干部”等等。这两次大会都是年初七开的,春节后一上班,全体干部参加,各市设分会场,视频会一竿子插到底。今年由于疫情影响,我们是在3月份召开的大会。今年叫重点工作攻坚年,实质上就是改革攻坚年,提出了九大改革攻坚举措。明年已经确定叫重点工作突破年。每年一次大会,都是全省思想解放的一个引爆点,是从上到下带有引领性、导向性的一次次动员。

同时,我们主动走出去找坐标。2018年,到广东、江苏、浙江去学习,2019年到北京、上海、雄安新区组织考察。回来以后,每个人自己准备稿子,下了火车就开总结会。比如2019年,我们总结提出要流程再造,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每一个部门都要研究流程再造,所有的流程从头走,掀起一场流程再造的革命。所以,在思想解放上,我们这几年是一环扣一环。应该说,这几年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我们理解和落实总书记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也就是山东经济逐步走上高质量发展路子的过程。

再一个就是作风。为解决干部怕犯错误不敢干的问题,我们提出来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建立容错机制,只要不是主观故意,就要提高对工作失误的容忍度,鼓励干部大胆往前闯,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2019年,省委又在全省开展“七赛七比”(赛的是敢为人先、担当作为、优良作风、能力本领、精准服务、制度创新、纪律规矩;比的是抢抓机遇、营商环境、双创平台、人才集聚、项目落地、优势特色、稳中求进),号召大家以奔跑的干劲、决战的姿态、冲刺的速度,比着干、赛着干、争着干。2018、2019年,省里还连续两年组织到16市进行观摩,看项目、比成效、观作风,等等。总之,通过思想观念的转变、作风的转变,从根本上使各级干部能够投入到新旧动能转换之中,最终目的就是要推动山东坚决走上高质量发展路子。

记者:这是非常系统的一个推进。3年攻坚克难下来,现在成效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是比较明显了。

王书坚:3年下来应该说初见成效。具体来讲,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是质量更高了。这几年我们通过对山东工业技术改造、智能化改造,使传统动能提升有了很大的转变。一方面,落后产能加快出清的成效很大。今年1至10月份,山东煤耗已经减了4400多万吨,减量超过全省煤炭总消耗的十分之一,预计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国家给我们的“十三五”压煤任务。另一方面,新动能的培育非常明显。2019年“四新”经济增加值接近2万亿元,增长24.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2017年的21.7%提高到28%,今年有望突破30%。一个具体表现,就是我们的上市公司大幅增长。山东有一段时间1年只有一两家上市公司,为什么少呢?因为传统产业的市场认可度相对较低,市场认的是有新技术、有潜力的企业。这两年我们新增上市公司36家,总数达到216家,明年还会增加。上市公司市值,我们过去没有超千亿的,现在过千亿的有7家。所以,整体来看,我们经济发展的质量更高了。

第二是结构更优了。2019年山东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是7.2:39.8:53.0,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协调、更加均衡了。其中,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59.6%提高到78.4%。每一个产业里边的“小结构”也更好了,比如今年前三季度,我们总的增长是1.9%,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增长7.5%左右,这说明新动能展现了新活力,产业结构更优了。

第三就是环境更好了。包括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也包括基础支撑环境。

营商环境方面,全国工商联组织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去年我们很多单项指标都在前3名、前4名,综合排名也比较高,今年更是进入全国前6强,这很不容易。“放管服”改革是营商环境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下放权力,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累计削减了4000多项。原来到省里办事,现在不用跑,省里的权力能放的全部放下去了,剩的很少了。基层、企业、群众办事都更加方便快捷,省级事项1228项“全程网办”,1830项“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个工作日。

生态环境方面,这几年我们的排放大幅减少,蓝天白云、繁星闪烁,都重现出来了。

↑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里的火烈鸟。俞方平摄(中经视觉)

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可以讲是大幅迈进。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包括动能转换,与交通基础设施密切相关。比如说,我们的高铁原来是全国第13位,去年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00公里,今年将达到2100公里,达到全国第3位,提升了10个位次,市市通高铁很快就能实现。曾经山东的高速公路很有名,是领先的,但有一段时间我们落后了。这几年我们加速提升,可以说密集性通车,去年是6400公里,今年底将达到7400公里,在全国从第10位回升到第5位,重回第一方阵。2015年、2016年的时候,我们一年的交通投资有五六百亿元就不少了。现在投资多少呢?2018年1600亿,2019年1700亿,今年在疫情冲击的情况下投了2317亿,明年计划投2400亿。为什么这么多?一靠谋划。我们准备今年开工或者今年做前期的,一共有9条铁路,这9条铁路就是高铁1800公里,总投资2800亿。今年能够开工6条,明年再开工3条。二靠市场。这么大规模投资的资金来源,高速公路是全部依靠社会资本,高铁是政府筹资,各级政府出资加引用社会资本相结合。济青高铁就是我们国家第一条地方投资为主通车的高铁;鲁南高铁也是,国铁集团拿20%的资本金、占20%的股份,我们占80%。总之,要先解决好项目的谋篇布局,再解决好钱从哪来的问题,再坚决抓好落实落地。

第四是动力活力更足了。一个地方环境好不好,发展潜力怎么样,取决于这个地方有没有人愿意在这发展、有没有人愿意来。刚才我也讲了,我们上市公司的数量、市值等,就代表了活力。2018年以来,我省市场主体平均每年增加100万户以上,达到1156万户,约占全国的9%左右,三年来增长46%。在今年疫情冲击影响下,市场主体活力仍然不减,前三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163.2万户,其中新登记企业60.5万户,增长14.5%。今年1-10月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0.2%,高于全国26.3个百分点,其中实际使用日资增长73.7%。疫情这么复杂,大家都很看好山东。

今年我们的增长速度也上来了。一季度我们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我们是-5.8%,全国是-6.8%;上半年我们是-0.2%,比全国高1.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我们是1.9%,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全国是0.7%。财政收入今年更好,可以讲超过预期。一开始政府的压力很大、费劲很大,现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上来了,这就是动力活力。

记者:您讲三篇大文章“去、提、增”,旧的动能减得多退得多,这些“人”是怎么办的?

王书坚:解决人的安置问题得靠转型。因为市场主体总体还是在增加,所以有很多办法。比如说,差的企业关掉了,新的企业又出来了,对一些企业政府也会帮着它转型。还有一些是政府帮助搞人员培训,原来从事技术含量比较低的岗位,通过培训实现再就业。总之,有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总的看,现在全省就业人数还在增加。前几年每年就业人数都在120万人以上,今年疫情有些影响,但前3季度新增就业人数近100万人,今年超额完成100万人的就业目标没有问题。

记者:人的问题上,处理得是比较稳妥、平稳的。您刚才讲到在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的建设中,“十强”产业是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十强”产业是依据什么来确定的呢?又采取什么创新措施来发展壮大?

王书坚:“十强”产业首先是根据山东企业的资源禀赋来确定的,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和条件,通过挖掘潜力、加快升级,实现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再一个考虑就是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谋篇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制高点、塑造新优势。新旧动能转换要有重点,不能笼统地提,否则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我们“十强”产业提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医养健康5个新兴产业,高端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服务5个传统产业。

具体抓“十强”产业的举措,分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重大产业布局调整。比如说化工产业布局调整。山东是化工大省,化工产业总量2万多亿,是中国第一位,但“大而不强”的问题十分突出,未能形成聚集优势,“炼而不化”、产业链条短、层次较低,初加工产品占比80%以上。现在很多只是炼油,可国内炼油产能过剩,如果炼完了再卖出去,就加工这么一点增值率,却把能耗和污染留在国内,这是国家产业政策不支持的。所以,在化工产业布局上,我们一个重要的决策就是上大压小、上整压散、上高压低,下决心整合产能,拉长产业链条。这是其他省市区所没有的,国家批的其他炼化基地都是直接批项目,而我们是背着包袱做起来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我们谋划布局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规划建设20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300万吨混二甲苯,既助推了山东地炼转型升级,又实现了进口产品有效替代、打造竞争新优势。同时,结合“十四五”,我们还有一些新的布局,山东炼化将会脱胎换骨。

像这样的布局调整,如果没有顶层谋划,没有省里的直接设计,没有各市的大力支持,谁都办不成。在产能整合过程中,我们坚持先立后破,采取了多种方式,比如我们组建了230亿元的产能置换基金,专门用于小炼油厂产能指标退出补偿,而且早退的话还给奖励,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它们的积极性,企业转型、员工安置、金融风险等问题也都可以通过补偿资金得以解决,有些企业很好地进入新的领域。

记者:把旧的门堵上,把新的门打开。

王书坚:是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能让企业、让员工没有出路。这个是必须要考虑的。现在很平稳,大家从心里边支持、赞成这个大的决策。

再比如说钢铁布局的调整。山东一年的钢铁用量约9000万吨,有1000多万的缺口,但我们坚决不再上新产能了。钢铁是能耗大的产业,如果在钢铁里边节约1000万吨标准煤,我们在别的地方可能上几倍产值的项目。关键就在于我们的8000多万吨钢铁怎么来做优?现在是19个企业分散在10个城市,我们的布局就是要集中到“两基地、四集群”,产业集中度要提高到70%,其中70%到沿海。

再比如说电解铝。我们的铝业是中国第一位,山东三大民营铝企业魏桥、信发、南山,占着中国铝业的半壁江山。它们的技术设备都是先进的,但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链条短,氧化铝、电解铝都在上游,能耗很大。我们现在一是控制总量。违规上的产能一律关掉,合规的也往电力富裕的省份转移走了217万吨。这个需要气魄,100万吨电解铝是不得了的大项目啊,都是上百亿的投资。二是存量吃干榨尽。一方面,与著名的大学研究机构成立市场化的铝业技术研究院,研发生产铝的替代产品。铝可以替代木材做桌子做书橱,可以做红木花纹的、黄花梨花纹的,做出来很漂亮。另一方面,通过前端增加技术含量,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向发动机等耐磨性的高端产品走,像南山铝业的航空铝,已经进入到波音的产业链条里了。

二是培育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化发展,是发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经验,也是我们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方向。今年以来,我们分两批认定了7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全部实行入库动态管理,逐一细化落实到具体市县、园区、企业和项目,集中政策资源给予重点支持,探索形成了“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优势产业集群的壮大带动了产业园区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目前,国家发改委一共认定了65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其中山东有7个入选,数量居全国首位。

三是智能化提升。通过“人工智能+优势产业集群”这些重大战略,使我们的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也是做强“十强”产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举个例子,煤炭是最传统的产业,我们在煤炭开采智能化方面就走在了前面。深井的开采,尤其是800米以上的深度,冲击地压等是很大的危险,所以我们全面进行了智能化开采的改造,80%以上深井开采全部实现智能化,远距离遥控,各方面危险性大幅降低。国家在山东能源集团召开现场会推广我们的经验。所以,这么传统的产业也是可以智能化改造的,关键是要有决心、有信心,要下本钱。同时,我们把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重要战略安排,着力打造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两大国家级“双跨”平台,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70个,目前海尔卡奥斯已覆盖25个行业、12个区域,浪潮云洲为18省、176个地市提供服务。

四是培养良好的产业生态。产业生态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产业在一个地方不能孤零零地发展,产业链条要完整,要能够形成产业集群,这样一个产业才能蓬勃发展。否则的话,就算有生产整机的头部企业,如果零部件配套本地没有,就得跑很远的地方去搞配套,那么运输半径、成本、效率、技术进步,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样整机也就很难做得好。

在产业生态上,我们实行“链长”制,在“十强”产业集群里培养30条产业链,把最具代表性的链条拉起来。有一些重要的产业链,甚至是省领导担任链长。这等于把“十强”产业又细分了。比如高端装备产业,山东重工和潍柴很有优势,盯着它后边的发动机、零部件,这样形成一个产业园区,链条就完整了,竞争力就上去了,1个企业就可以形成1个链条。招商引资也是如此,不要笼统地招,不要“挖到篮子都是菜”,必须沿着链条走,有整机的就招零部件,有零部件的就招整机。我们也不搞大而全、小而全,省内不能配套的,要与省外的形成链条,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链,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好的产业生态。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比如说我们聊城,它的东阿县是全国最大的钢球生产基地,同样在聊城的临清县生产轴承,从集散到生产都是全国最大的。它实际上就是一个链条,把东阿的钢珠装到临清的轴承里边,然后沿着轴承,再往整个产业链条走。

对位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我们培育的力度很大,实施了“领航型”企业培育计划,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企业培育工程,逐步形成“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的产业生态。截至2019年底,中国500强企业数量达到50家,居全国第三位;我省认定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分别达到8家和337家,经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3家(居全国首位)。

记者:可不可以说我们在“十强”产业的发展状态上也实现了全省一盘棋,同时和省外也实现了很好的一个循环?

王书坚:可以这么讲。全省的资源要有一个整合,同时各地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但又不能搞大而全、小而全。比如说出口企业,我们与国际市场也形成一个产业生态,相互融合。与省外的怎么来融合?这就是总书记讲的大循环里边不能搞地方的小循环。山东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这个大循环里就是要整合全球的资源、全国的资源,然后融入到这个大格局当中。我们的能源因为消耗比较大,已经严格控制煤电发展了。现在外电往山东送,今年外电送山东的超过1000亿度,包括宁夏、青海、甘肃等。下一步正在规划陇电入鲁,就是甘肃陇东的煤电和新能源专门建一个线路到山东。最近我们又和吉林探讨新能源合作,山东企业去投资,然后电送到山东来。这就是典型的总书记讲的国内大循环,而不是小循环,如果都搞小循环的话,那各自的优势都发挥不了。

记者:我们也注意到今年一到三季度,山东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2.7%,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了1.9个百分点,这份“稳投资”的成绩单是很亮丽的,这个得益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哪些方面呢?

王书坚:山东的投资有这么几个重点机制:

第一个是项目遴选机制。我们的项目准备比较充足,有“四个一批”,也就是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过去说项目,先拢一拢,然后去干。现在是先去提前谋划,然后再推动做好前期,再开工、再竣工,形成一步一步的梯次配备往前走。我们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有几个层面:第一类是涉及到全省投资额比较大的重大项目,包括基础设施、产业项目,这些重大项目每年都是300多个,省里直接调度。第二类是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这个项目库进了1000多个项目,都是经过论证的,完全符合产业政策的,论证充分了才进库,进库后再培育,培育好了拿出来直接开始干。第三类是双招双引签约项目,每年200个。今年我们的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一共是12121个。

第二个是项目推进机制。项目落地是很不容易的,当中牵扯到土地问题、能耗限制、环境容量、资金等等。

记者:您说的这几个问题是地方上普遍头疼的。

王书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有一个“提级”制度,就是下一级出现的问题,可以提到上一级来一块研究解决,这样快速推动项目落地。光靠优化环境、审批窗口解决不了项目落地的问题,一个项目从批准到建完隔着十万八千里呢,所以推进机制是一个软实力。

在这方面,我们实行了重大项目并联审批机制。就是各个部门都在一个地方集中,都有一个说了算的代表。每天会上,各市认为不好落地的项目,有什么问题全部提上来、往上报,然后分级解决。哪些是你自己能够解决的,哪些是需要省里统筹解决的,哪些是属于各部门一块来解决的。我们定了个原则,“3天答复、5天办结”。所有问题提上来,3天之内我给你一个答复:这个事谁来办?怎么办?5天之内给你一个结果,行还是不行?不是项目都行啊,有一些明显违背规划的,非要在基本农田上建项目,那门都没有。

我们还成立了“四进”工作组,今年从省市县三级抽了1万人,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到一线解决问题。这个“四进”工作组,省里这一块是1000人,每个市有1个总牵头人,每个县都有负责人,直接到工地到现场,围绕着12121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去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们还有一个服务企业的接诉即办机制。全省整合了一个热线叫12345,可以打电话、发微信、发短信,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项目都可以咨询、可以投诉、可以提出问题困难来,我们立即协调解决。

记者:这对于你们后台的操作,其实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王书坚:对。后台要马上根据问题性质马上分解,马上要有一个答复。现在看,多数是咨询的,投诉类的越来越少。

第三个是“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为了破解要素制约,我们采取了很多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比如土地方面。原来土地都是切块分,你多少他多少,结果是有的地方有项目缺地,有的地方有地缺项目,或者有的地方的土地配置到了一些低端项目上。所以我们现在就是保障大项目用地,省重大项目由省里统一保障,市一级的由市里来保障,县一级的县里保障,但是有一样,不切块了,你有项目我就给你地,没项目你就放那儿。民生用地当然会给你,但项目用地就是跟着项目走。比如能耗方面。创新出台了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使用办法,从今年起,每年由省里统筹一些煤炭替代指标,专门用于保障重大项目落地,2020年这个数是1000万吨,目前已使用849万吨。对全省有影响的重大项目,省里可以卖给你能耗指标,当然是市场化交易,我们收储也是市场化收上来的。这样的话,就会用多少要多少,否则白给的话,谁都想越多越好。再比如环境容量方面。我们采取“先立后破”的办法。要上一个项目,按过去来讲消减量是前提,倒不出空间来就不允许上。现在我们是怎么做呢?实施污染物削减量预支的方式,明确建设项目所需的污染物总量指标,可从拟替代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并要求污染物减排方案于新项目投产前必须完成。项目点火之前,把该关该改该减的全部兑现,才允许你点火。这个“先立后破”的办法,使得时间上可以交叉进行,这样就升级了。这几个措施再加上资金上给一些支持,比如银行贷款、小微企业扶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支撑,就是在“要素跟着项目走”方面加大了倾斜。

记者:在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里面,还有一个“三核引领”,就是要发挥济南、青岛和烟台的辐射带动作用。现在这3个城市的作用发挥得怎么样?各有什么侧重呢?

王书坚: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济青烟“三核引领”,这3个城市在山东可以讲是“主发动机”。济南,是山东省会城市,也是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主要定位是加快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蹚出路子、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当好引领、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示范。青岛,是山东发展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多个国家战略叠加,是山东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对外开放的领头雁,主要定位是打造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形成东部地区转型发展增长极。烟台,制造业基础比较雄厚,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居全省前列,其定位主要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名城。我们布局上就是要有这样几个支点。

↑青岛港外贸集装箱码头。俞方平摄(中经视觉)

在区域发展战略上,山东现在是三个经济圈,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省会经济圈就是以济南为支撑点,必须把省会做大做强。这是3年来新一届省委很重要的一个战略。山东是大省、小省会,济南过去在发展上有一些不足,现在我们对济南的发展给予了倾斜,济南发展现在很有活力,后劲越来越足。特别是高铁时代来临,济南对接京津冀、融入京津冀,承接项目转移有很好的效果。济南已经形成了一些大的支撑,比如,依托浪潮等龙头企业、国家超级计算机济南中心和量子技术研究院打造“中国算谷”;依托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培育医养医药产业集群;依托济南国际金融城,全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依托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努力建设引领全国的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等等。同时,济南又是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节点。总书记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好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我们在济南黄河以北布局了一个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未来济南将跨过黄河向北发展,发挥好在周边区域的龙头作用、枢纽作用。

胶东经济圈的活力是比较足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这5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到全省的42%。这里边青岛、烟台是两个重要的支点。青岛经济总量是全省第一位,烟台在第三位。青岛的港口、海洋经济、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发展质量好,烟台也有很多的亮点,像海工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化工新材料,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也是在烟台布局的。

所以,这几个城市各有特点,形成犄角之势,拉动全省的发展。现在看效果不错,这“三核”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山东自贸试验区就布局在这三个片区,120平方公里。今年前三季度,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9亿美元,占全省的8.3%,开放能级大幅提升。

记者:接下来一个问题,其实刚才您在很多方面都涉及到了,还是想请您再总结一下,就是这个试验区的建设,创新、改革、开放的动力支撑是很重要的,怎么来强化动力支撑?

王书坚:创新、改革、开放,既是我们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支撑,也是山东今后发展的动力支撑。

创新上,我们这几年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每年整合120亿的科技创新资金,集约投入,用于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研发投入,同时用政策引导企业发挥好创新主体的作用。建设形成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比如设立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这是一个“四不像”的新型研究院,通过它引进各种高层次的技术团队来做成果转化,培育新的增长点;建立高等技术研究院,这是一个基础研究的平台;利用山东能源的优势,与中科院、石油大学合作建设能源研究院;青岛建立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另外,我们还布局了4个省级实验室。同时,发挥好企业主体的作用,引导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我们这几年高科技企业每年都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再就是从人才支撑等方面,解决好创新的问题。

↑青岛中铁世界博览城展示的机器人。俞方平摄(中经视觉)

改革上,这几年下了很大功夫。包括开发区体制的改革、财税体制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改革、“放管服”改革等等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比较典型的是国有企业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港口整合效果就比较好,这是一个大战略。山东海岸线3345公里长,全省港口总吞吐量达16亿吨,是中国第二位,但是比较分散,港口不整合就造成低端重复建设,相互之间支撑作用发挥不好,构成恶性竞争。所以我们首先把沿渤海湾的这3个地方,潍坊、滨州、东营,组建成一个渤海湾港,同时把黄海边比较小的威海港让青岛港吸收合并,变成一个新的青岛港,这样形成了全省四大港口的局面: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渤海湾港,青岛、烟台、日照港都是全国前十大港口之一。在这基础上,我们又将这四大港进一步整合成了山东港口集团,去年组建当年港口吞吐量增长10.9%,集装箱超过2900多万标箱,今年这么困难,我们增长5%以上。山东港口集团作为一个单一集团来算,吞吐量达世界第一位,集装箱居第二位。整合后,集约效应发挥的很好,与铁路各个方面的组合也好多了。再比如说机场集团,我们第一步先整合了6个机场,组建山东机场集团,组建之后效益就显示出来了,包括和航空公司的谈判能力,小机场过去发展都没人管他,现在攥成了一个拳头,通过整合资源,去年完成客货吞吐量分别增长13.3%、17.8%。我们今年又有两个大动作:一个是两大煤炭企业组建新的山东能源集团,另一个是山东高速集团和齐鲁交通建设集团的整合。“放管服”改革的力度也更大了。比如,我们通过大数据平台,民生服务的事情都往手机上去集约。我们学习先进地方的经验,提出来“让群众办事像网上购物一样方便”。我们现在把270多个电子证照都在手机终端上集约起来了。过去办事要带很多证件,现在好了,只需要个人电子码、身份证号,所有东西都在上面,什么证件也不用带,带个手机就都办了。开发区改革也取得很好的成效。开发区过去都搞成行政区了,一个开发区带了好几个乡镇,抓项目抓招商引资的功能在不断弱化。现在回头看,我们剥离这些不必要的社会职能,让开发区轻装上阵,就集中精力干项目,一心一意招商引资。首批54家试点单位内设机构撤减65.2%,人员精简63.9%。

开放上,这是山东的优势,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举个数字就可以看出来,今年1-10月份,山东的进出口总额增长5.8%,其中出口增长13.3%,特别是8、9、10这三个月,出口分别实现28.2%、40%、43.6%的高速增长。你可能想,出口怎么能这么高呢?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个当然是一部分医用物资,山东是医用物资的生产大省,国外疫情需要;第二是生活物资,纺织服装、农产品、机电产品等,国外很多企业受疫情影响都不生产了,但市场需要;第三是国际产业链的转移。由于疫情蔓延,跨国公司在别的国家组织不了生产,那就来中国吧,我们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放山东吧。所以有一部分出口是他们把订单放到我们这儿干。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产业链稳住,疫情结束后仍然留在山东。所以按照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在山东实践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记者:取得这么大的成绩,啃了这么多的硬骨头,您作为操盘手,这3年觉得最难的或者是最有感触的事情是什么?

王书坚: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一直是在党中央的领导、关怀、支持下进行的。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刘家义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操作。两任省长,之前的龚正省长和新来的李干杰省长,都在一线指挥,我是做一些具体工作。具体工作当中,我感到最难也是最关键的有这么几个地方:

第一个,就是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怎么贯彻好?在淘汰落后动能过程中,企业职工的利益怎么来统筹好,这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产能的调整,涉及到广大员工,肯定会有阵痛,但阵痛当中你要有预案、要有措施,不能推给社会一推了之。所以我们在政策体系的制定上,就要通盘考虑,包括金融体系的稳定、企业的永续发展,都要考虑,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大家思想观念的转变。每个人都懂这个道理,但一听要“腾笼换鸟”,都想着“腾别人的笼子,换上自己的鸟”,老想把你那个环境容量借我用用,把你那个能耗借我用用,把你那个土地指标给我用用。在这一点上,省委要求非常明确,必须自我革命,每个地方都要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好“三个坚决”的文章,不能把淘汰的交给别人,把发展的留给自己。从思想转变到落地,需要强力推动。

第三个,就是保持战略定力的问题。因为动能转换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空笼期,在腾空笼子的同时,新动能进来有一个窗口期。这个窗口期就意味着这段时间要牺牲发展速度,牺牲发展速度就意味着一种煎熬,意味着社会的质疑。往往在这个窗口期里边,那种往回走的声音、放宽放低标准的声音是很强的,这一段是非常艰难的一个过程。就像人做手术一样,总要经过阵痛,手术还可以打麻药,我们这个是没有麻药可打的。这就需要各级保持战略定力,不改变自己的方向,无论别人怎么讲,无论社会怎么看,有些可以解释,有些没法解释,认准的道路一定要咬着牙走,挺过这一段困难的时候才能喘口气。

↑初冬时节的日照。(视觉中国)

这几年,全国的媒体人、网友以及各个方面,对山东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关心,有的对山东很包容,也有一些不是很了解情况。山东怎么了?怎么发展老这么慢、老这么低呢?还是有这样的声音。这种过程一定会有,就是怎么尽可能时间短一点、烈度弱一点。今年我们就开始走出来了,三年初见成效,我想后边会越来越好。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但是整个走出来,我们按照“五年取得突破”,还有两年。这个突破是阶段性成效,十年才能塑成优势。没有这种定力,这个事情是走不到底的,中间就拐弯了。这要求我们必须咬着牙,一届一届地干下去,这样山东才能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就是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蹚”就意味着会有泥有水啊,没有这种勇气,这个事情是做不了的。

记者:下一步怎么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王书坚:我们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山东的“十四五”规划,同时也在制定山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规划,以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按照总书记要求,面向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我感到山东必须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要创新。创新才能创造不竭的动力。尤其是美国的打压使我们进一步看到科技的短板。中央正在全国布局,举全国之力突破一些卡脖子的技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要走出来,根本的问题就是技术要向高端走,经济转型向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去发展。传统产业也要通过新技术来融合来提升。所以从这一点来讲,就是要继续抓好创新,从资金到人才、到平台、到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都要继续研究具体的措施。

第二是改革。改革其实就是要突破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遇到的一些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有一些可能是制度性的,必须把它梳理好,打通整个生产要素链条,使生产要素能够畅通。法制建设很重要,能够创造最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家真正去干事业,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能够生活得更方便,能够少一些烦心事操心事。包括民生各个方面,也要做好工作。我们的政府要做真正的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为民务实清廉,做好政府自身改革。

第三是内需。按照新发展格局的要求,怎么做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呢?很重要是扩大内需。内需市场上,要从消费到市场各个环节,把链条打通,使扩大内需更顺畅。现在我们在体制机制上还有一些问题,要通过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同时,继续抓好我们的大项目建设。扩大内需离不开项目建设,还是按照“四个一批”,滚动式地把项目抓好。通过项目建设,第一是创造了需求,第二是创造了新的动能。新的动能反过来讲,按照中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又能够创造新的需求,使需求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扩大内需,还要把民生保障的事情做好。扩大内需不是简单地叫老百姓花钱,要把老百姓民生保障做好,比如说对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我们的标准要提升,做好社会保障,做好老百姓关心的事,让他能够放心地生活、大胆地消费,这样才能够使内需市场真正有活力有动力。

第四是开放。就是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山东是一个对外开放大省,外贸在全国前6位,进出口总额超过了2万亿。一方面山东的发展离不开开放,开放的大门只能越开越大;另一方面,山东开放做好了,也能为全国大局做贡献。

第五是产业链。产业生态要继续做好,制造业水平要提升。按照五中全会精神的要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我们现在差距还很大,要把产业基础培育得更好,让产业链往高端走。我们要梳理产业链的水平,包括30条产业链,卡脖子在哪个地方?卡脖子的技术在哪里?使科技创新的资源和产业链培育紧密结合起来,研发与产业“两张皮”是不行的。我们所有的研发力量要和产业链的培育紧密扣在一起,这样使我们产业链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产业基础有一个大的提升、制造业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山东这么一个大省,离开了制造业发展是不行的。所以我们还要建设制造业强省,制造业好了,服务业才能向更高水平迈进。很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靠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来决定的。没有制造业,光靠旅游、吃饭、看电影这些东西是不行的,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相互共生的业态,所以要把制造业发展好。

落实好五中全会的精神,最重要的保障是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这几年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之所以取得了一些成绩,离不开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党的建设,通过贯彻党中央的要求,使我们各级干部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有一个扎实的工作作风,这是我们做好各项事业根本的前提和保障。按照刘家义书记给我们反复讲的一句话,就是头拱地、往前冲。各级能够发挥好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作用,头拱地、往前冲,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我相信,山东“十四五”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更加美好的未来。

记者:我不是山东人,都为山东人感到很激动了,谢谢您!

来源/经济日报微信(记者徐立京)

监制/张益勇主编/王玥

视频/李红光 江蓝

东极岛岛歌 带着手机去采风,OPPOReno 系列采风行来到丽江 12 月4 日,“OPPO Reno 系列——OPPO& 国际摄影协会(IPA) 云南分会丽江采风行”活动开始了。 昆明摄影家协会会员,昆明航拍摄影协会员、广告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