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首日上海首场影片在此放映:座位没有发霉空气有淡淡的消毒水味还有爱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12-10

  7月20日晚,影院正式复工后首部定档上映的新片《第一次的离别》的“上海首映礼”在长宁区虹桥艺术中心举行。而早在当天上午9时50分,影片在上海的首场放映就在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开启,这也是影院复工后上海首场放映的电影,27名幸运的观众走进阔别了半年的放映厅。

  时隔半年终复工,院线、片方和观众都心怀期待。身为去年上海电影节“四大票仓”之一,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店因其集合剧场、影院、公共文化活动空间于一体的定位,在过去半年中也历经了一段饱含酸甜苦辣的时光。

  “首日出票情况很好!”上海天山电影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章文广告诉记者,截至当天15时,上海345家影院中已经有超过100家影院复工。虹桥艺术中心根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电影放映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指南》的要求,开出17个放映场次,而每场不超过30%的上座率标准,使部分热门时段一票难求,当天中午已有超过10个场次满座。

  谈及幸运地成为复工后首场影片的放映地,章文广直言是“无心插柳”。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一直有“彩虹场”公益放映的传统,每天早上10时前都有优惠票价的场次开放。7月16日得到影院复工消息后,影院方面决定将公益彩虹场同步恢复。7月18日售票通道开启,27张观影票很快被“秒杀”。观众的观影热情,成为对影院坚持“彩虹场”回馈消费者的最好反应。

  “观众的观影热情、观影的是最重要、最需要保护的,观众是行业复苏、重拾信心的基石。”上海东虹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臻桦介绍,为了保证复工后影院的服务和“颜值”与疫情前一样始终“在线”,虹桥艺术中心自疫情以来一直坚持对影院、剧场的空调设备按照要求全部清洗消毒,复工前还请来专业第三方机构对空调消毒质量出具检测报告。影院的大堂、影厅、卫生间、走廊、疏散通道等公共区域每日不少于2次喷雾消毒,售取票机、商品售货区、自动贩卖机、公共区域座椅、入口闸机、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则每日不少于5次擦拭消毒。

  细节是让影院迅速恢复工作节奏的关键。“我们屯了一屋子的手套、口罩、消毒水,放映厅的地面、扶手座椅和空气分别采用84消毒液、滴露、进口无味消毒液等三种原料消毒,既保证空气中消毒水含量不影响观众健康,又让大家能隐约闻到消毒水气味,感到安心。”孙臻桦说。

  疫情前,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店全天放映场次在42-44场之间,每个放映厅一天可开放6-7个场次。而今,虽然每部影片的放映时间保持在2小时内,但由于每位观众都需要进行登记,因此院方仍增加了放映间隔,从疫情前的15-20分钟提升至40分钟,保证每个放映厅在迎接新一批观众前,严格完成消杀工作。有的影院半年未开放,座椅已经出现发霉情况,虹桥艺术中心则坚持定期为影院、剧场除湿,工作人员坚持检查放映厅每一把椅子、每一块地毯,保障影院复工后人员配置完整。

  复工首日坚持在“彩虹场”也放映新片,章文广说,想用这样的排片表达影院欢迎观众回归的诚意。而“第一次的离别”这题一片名,也恰好映衬了今日观众与影院再一次的相聚。

  《第一次的离别》讲述的是新疆男孩艾萨的生活,以此为线索,用诗意现实主义风格展现了大银幕上以往较少见到的生活图景。去年以来,该片曾在柏林、东京、香港国际电影节上三次获得所在竞赛单元的“最佳影片”大奖,在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时,评审认为该片“完美地展示了电影之迷人”。

  “每部影片上映,档期的选择最为关键。”斩获多项荣誉,《第一次的离别》却迟迟没有上映,该片联合发行方、大象影业创始人吴飞跃坦言,中小体量的文艺片在传统热门档期中很难脱颖而出。影片获奖后,片方一直在寻求合适的上映档期,也一直保持与腾讯视频、芒果TV等平台的沟通。今年6月,吴飞跃突然想到,为何不选择一个“最极致”的档期——影院复工首日,上映《第一次的离别》,呼应观众与电影院久别重逢的历史性时刻。

  7月16日影院部分复工的消息发出后,不止吴飞跃和大象的团队,整个与《第一次的离别》发行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从业者都仿佛“打了鸡血”。“16日中午我看到新闻后,花了足足半个小时,跟所有与制作母盘、复制硬盘相关的企业,还有快递公司、密钥制作方、发行通知制作方等每一个合作伙伴逐一打了电线日上映。”产业链上下游的热诚和凝聚力,以及政府部门的支持让吴飞跃感慨万千,电话中几乎每个人都跟他说了同一句线日上映,我们所有人加班加点也要帮你们实现。

  于是,接近1.1万个装有影片拷贝的快递包裹,像小山一样出现在大象的办公室,望不到尽头的山顶之下,是产业链中一条条的绿色通道,支持影片在预期时间节点前顺利、安全地将拷贝送到各大影院。“中国电影的速度和电影产业团结一致的精神就在此刻展现。”

  市场的反馈也如吴飞跃预料之中那样——“在复工首日这个历史时刻上映,找不到比这更有意义的档期了。”他透露,《第一次的离别》的首日排片量达到30%,截至傍晚17时左右,影片票房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0%-50%,毫无疑问是这部以离别为主题的文艺片,所能获得的最好的开始。

  大象影业是一家注册在上海长宁区的企业,而目前全国第一批定档上映的5部电影中,有3部都来自于长宁区的影视企业,分别是大象影视的《第一次的离别》、翠湖文化的《璀璨薪火3D》和计划8月25日“七夕节”上映的来自井树影业的《荞麦疯长》。

  身为去年上海电影节“四大票仓”,截至7月20日15时,虹桥艺术中心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90个场次的影片已有70余个场次满场,有望再次冲击票仓前列。孙臻桦表示,影院正抓住电影节开幕前宝贵的“适应期”,对员工精神面貌、放映厅硬件进行全面检查和提升。

  6月中旬,剧场先一步复工。“无论是影院还是剧场,30%的上座率都不够回收成本。”孙臻桦坦言,人员、水电等成本以及票房分账等都是“硬支出”。既然“30%”的上座率意味着“营业即亏损”,为何影院仍满怀憧憬,期盼复工时刻的到来?

  “因为观众再不来,大家担心市场信心恢复不了,大家的消费习惯被彻底改变。”孙臻桦表示,线上放映是无法阻挡的趋势,因此线下影院唯有不断提升服务,做出与线上放映差异化的特色定位。此次影院复工首日,虹桥艺术中心就为每一位观众提供了“防疫小礼包”,内含口罩、纸巾、擦的消毒片等物资,欢迎观众重回影院,也释放美好生活重启的信号。

  也有好消息传来。章文广透露,目前影院的映前广告投放已经逐步恢复。“今天我跟相关广告公司进行沟通,告知对方我们影院已经复工,可以开始投放广告了。”事实上,除了观众最直接接触到的影院,包括广告、发行等等环节在内,整个电影产业都在发生变革。

  当“30%”成为影院、剧场等演出场馆的新常态,如何吸引人流、重拾消费信心、获得更高的客户粘性,成为每一家运营单位都必须思考的课题。“好的服务肯定是首位。”孙臻桦表示,长宁区此前在新虹桥商圈试点的“商圈免费停车”将各大商场和虹桥艺术中心连接在一起,起到了显著的导流效果。眼下,艺术中心也在与“花+”等企业展开合作,在周末开出花市。“有人冲着花来看剧,有人看完剧去买花,大家相互为对方导流。”

  更重要的是放映内容的及时补位。章文广介绍,目前包括环球、哥伦比亚、索尼等在内的片方提供的待上映片单都令人期待,“说明不止是我们影院在坚守,发行方、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坚守,大家对电影产业仍保有信心。”对“新常态”有不确定,但也时刻保有期待,而更重要的还是那句老话:时刻准备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