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影》 2019年第一期“电影产业”栏目概要
本文详细回顾了澳大利亚电影产业的发展历程和复兴之路。基于后殖义理论,解读其如何在被好莱坞垄断的国内市场中开辟本土电影的发展之路,并根据官方数据资料,简要分析了当代澳大利亚电影产业的现状和特征。
“国家电影是什么?”对于澳大利亚电影来讲,这个问题更难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作答。正如学者斯蒂芬·克罗夫茨论述的,国家电影是一个综合的概念 :它不仅是对由某国制作并在该国境内完成电影的总称,而是更广泛地延伸到更多的因素,例如制作、发行、放映、观众、批评与文化话语等。澳大利亚电影处于后殖民时代的阴影中,很长时间受到英美等国的文化输出和资本占领。本土电影在早期的发展中,没有快速完成生产的工业化转变,也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发行放映产业链。产业发展的不足对学术研究也产生一定影响,澳大利亚的电影学者之中有不少专门从事他国电影的研究,特别是研究在澳大利亚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份额的好莱坞电影以及较高份额的亚洲电影。有趣的是,很少有学者用同样全面的视角审视本土产业。这跟澳大利亚电影长期产量偏低,在文化、商业以及艺术方面都不够突出,没有在世界电影或者英语电影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有很大关系。如果从产业角度来回答“澳大利亚的国家电影是什么”,可以非常直接简洁 :澳大利亚电影业被定义为“一个中等规模的英语电影业”(A Medium-Sized English-Language Cinema)。这个定义基于把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国家作为一个主流英语电影市场来考虑。“一战”以来,好莱坞电影占据这些国家票房的 75%—99%。澳大利亚官方近十年的数据统计中,好莱坞电影占国内票房的 80%—86%。英国电影占 5.6%—9.7%,本土电影只占 3.4%—4.4%。汤姆·奥里根把澳大利亚在本土电影市场的劣势归因于语言。语言作为文化系统、交流渠道、市场、国际贸易体系和联盟的载体,它构成了国家层面之上的文化空间。所以,研究澳大利亚电影业,需要把它当作英语文化和电影的一部分,并且把其语言和文化属性与主流英语电影市场和英美宗主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考量,是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发行放映体系被好莱坞长期垄断的局面下,澳大利亚电影产业通过政府财政扶持,经由几十年的复兴之路,在商业化运作和国家宣传机器的夹缝中向世界展示本国特色文化。然而,本土电影业受到国家人口总数的限制,国内市场一直不温不火。影片类型单一,故事母题带有鲜明的殖民烙印和重复的特点,在好莱坞和美国院线公司的双重枷锁下无法取得足够的发行支持。虽然有个别影片取得了海外和国内票房的成功,但整体上的票房收益不足以支撑产业健康有序的成长。在本土市场占有率长期偏低和海外市场认可度不高的困境下,政府的税收政策给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影企业纷纷以不同的合拍形式寻找外国合作伙伴。展望未来,合拍片将通过优势互补为澳大利亚国家电影树立更明确的定位,成为推动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助力。
提要:本文对 2000年以来俄罗斯电影产业的整体面貌进行初步回顾和梳理,厘清当前俄罗斯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着重从电影制作的角度出发,分析国家支持对本国电影产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俄罗斯商业电影在类型开拓上取得的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而结合艺术电影在商业环境中的发展现状,考察俄罗斯电影的国际化水平。
进入 21 世纪以来,俄罗斯电影逐步跟上了电影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复兴浪潮,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通道。俄罗斯影人在艺术创作中继续保持着传统优势,同时也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产业属性正在为电影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远见、有经验的俄罗斯电影人率先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商业电影的制作与发行,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保持了旺盛的创作精力,以接连不断的佳作,宣告一个属于俄罗斯电影的“时代”正在悄然来临。
总体而言,近 20 年来俄罗斯电影产业发生了如下一些主要变化 :一是,市场主导由国营电影厂变为民营公司。二是,政府的角色从计划经济的主导者变为市场的推动者。三是,电视媒介积极参与电影制作过程,投资电影生产和发行,推广电影文化。四是,俄罗斯电影人与好莱坞电影体系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纷纷在俄罗斯开设分公司,除了行销母公司的电影,还积极投入资金制作和发行俄罗斯本土电影。五是,千禧年后成长起来的俄罗斯电影观众群体在悄然“老化”,却仍然是主力观众群体,这给成长中的俄罗斯电影市场投下了一丝阴影。进入 21 世纪以来,俄罗斯电影人一面坚守本土文化之根,一面积极学习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经验,在魔幻和战争类型中首先取得突破,涌现出《守夜人》、《守日人》、《第九连》等票房口碑双收之作。在传统优势类型战争片、喜剧片和国际新兴类型体育片、灾难片以及类型融合等领域也都实现了可喜的突破。在类型电影大步向前的同时,俄罗斯的艺术电影(артхаус)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不仅屡屡在国际主流电影节上获奖,其国内电影票房上也在稳步提升。
提要:本文以加拿大电影全产业链发展为对象,从纵向角度研究了加拿大电影全产业链的发展演化及相应扶持政策,从横向角度研究了加拿大以及代表城市温哥华电影全产业链的布局,从中发掘出加拿大电影全产业链发展对中国的重要启示。
电影产业属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国家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近些年为了推动本国、本地区电影产业的发展,很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电影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如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和香港地区。发展电影全产业链有利有弊,降低交易成本是电影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优势,而同质化、不公平竞争和财务风险则是它的劣势。在理论界,有一些学者对电影全产业链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如王广振和王新娟;也有一些学者对其应用进行了分析,如龙锦和俞胜男、唐榕、何群等。加拿大电影是北美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不少人认为加拿大电影是美国电影的“后花园”,但加拿大电影产业不仅产值高,2016—2017 财政年度电影产业产值超过 80 亿美元,而且有它自己的特色,实际上加拿大电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影全产业链。
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在促进电影产业发展时,采取了电影全产业链的发展方式。发展电影全产业链有利有弊,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虽然全球化、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在复杂的国际背景下,特别在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反全球化愈演愈烈,针对我国的各种贸易战持续升级。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电影产业更应该坚定不移地走电影全产业链发展道路。即使加拿大这种美国邻国,占有“天时地利和人和”等优势,为了不沦为美国电影产业的附庸,仍然进行电影全产业链发展,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借鉴加拿大电影全产业链发展的经验,当前我国发展电影全产业链时,既要通过逐渐扩大开放,学习国外知名电影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又要引入竞争,从根本上激发我国电影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要保护本国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形成一定的独立性,并通过系统的制度建设、政策扶持以及科学的规划布局等形成国际竞争力。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政策也可能具有负面性。如加拿大电影产业的税收抵免制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缺点是更关注工作量,而忽视工作质量,这实际上破坏了刺激和维持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活力的创意经济体的基本公共政策目标,对高技能影视制作人才的工作条件和劳动力流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我国在制定、出台和修订促进电影全产业链发展的相关政策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到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