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蓝皮书”中英文版在青岛电影之都联袂首发
2020年12月19日,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青岛电影之都办公室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第三部“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由泰勒弗朗西斯出版集团劳特里奇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图书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Film Industry一并在青岛亮相首发。
电影蓝皮书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青岛电影之都办公室联合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共同编撰的年度电影产业发展报告。《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立足全球视野,以北美、亚太、欧洲-中东-非洲(EMEA)和拉丁美洲作为四大研究视域,探析电影产业的发展规律,致力成为政府、业界、学界和公众了解全球产业发展态势的重要工具书。
电影蓝皮书倡导采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框架,基于权威的全球电影产业大数据,通过专业的理论视角分析,解读中国和世界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盘点电影产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事例。全书不仅概括论述了当前全球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还聚焦电影之都、头部企业和超级IP等热点话题,在构建电影产业发展研究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科学、准确地研判全球化格局下的电影产业发展趋势。《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20)》在结构上分为总报告、评价篇、中国篇、国际篇、案例篇、专题篇六个部分,对2018~2019年全球电影产业的总体及细分板块、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分析。
电影是全球化的娱乐产业,为促进中外电影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借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青岛为中国首个“世界电影之都”之际,于2018年创建了首部“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2020年,国际电影产业研究共同体已经初步形成,目前已囊括中国、英国、韩国、巴西、印度、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爱尔兰等国家的9个电影之都以及美国、加拿大、法国的20多位专家学者。
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副教授、国际电影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电影蓝皮书”主编牛兴侦指出,疫情带给电影产业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近年来,奈飞、亚马逊、苹果等IT巨头进军流媒体领域,试图重构电影的消费方式和市场格局;面对科技变革带给娱乐和传媒产业的颠覆性影响,迪士尼、华纳传媒等影视娱乐集团也开始推出流媒体服务,基于自有网络平台面向全球终端用户直接发行电影。
由此可见,电影产业的现行制作和发行方式在科技变革和疫情防控的环境中已经难以为继。面向未来,全球电影产业必须主动创新变革,积极探索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在电影的制作层面,积极构建并大力推广虚拟摄影棚体系。传统摄影棚以搭建实景和摄影机实拍为主,是一种人员聚集、劳动力密集型的制作模式;虚拟摄影是当前好莱坞工业化生产的新兴制作技术,虚拟摄影棚由多种技术综合构建而成,主要包括预演技术、动作捕捉和表情捕捉、虚拟拍摄系统、实时渲染技术、游戏引擎、交互和反馈工具等。特别是对于注重奇观设计的动画、科幻等类型电影,它将现场实拍画面与计算机生成角色(CGI)、虚拟场景进行实时合成,借助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实现电影制作的云端化和多地多人协同,并为创作者提供了一种实时可视化的互动反馈机制,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制作成本的同时,有效减少病毒传播的隐患。
在电影的发行层面,改变以影院作为核心发行渠道的传统模式,积极搭建通过影院、音像制品、电视频道、互联网等多个渠道组合发展的新模式。疫情催生出多种新的电影发行模式,包括跳过影院,直接通过流媒体发行;取消影院窗口期,线上线下同步发行等。电影产业应积极拓宽发行渠道,通过流媒体、虚拟现实等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探索以家庭和个人为核心的线上发行模式。
在电影的放映层面,构建以网络平台为中心、集成海量作品、面向全球观众分发的传播体系。随着5G和超高清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格式+网络传输+多种终端呈现为典型特征的流媒体服务,正推动电影作品走向更加广阔的家庭和个人观影场景。电影产业应秉持“一源多用”的经营理念,基于网络平台将优质电影作品面向影院、高清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电脑、VR等多种终端自动提供适配的观赏版本,更好地满足全球观众的多层次观影需要。
2020年,“电影蓝皮书”首次面向全球出版发行中文版和英文版。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基础上,英文版由具有184年历史的国际知名学术出版集团泰勒弗朗西斯(Taylor & Francis Group)旗下劳特里奇出版社(Routledge)出版,在欧洲(伦敦)和北美(纽约)两地同时发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