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机遇与挑战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14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文明交流互鉴搭建民心沟通之桥。电影艺术是传播文化价值观和展现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媒介载体,“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克服挑战抓住机遇成为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

  机遇之一为政策优势。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大量优秀的国产电影走向国际市场。2015年3月,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文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2016年,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发布文件《关于奖励优秀国产影片海外推广工作的通知》,主张为走向海外的优秀国产电影提供丰厚的奖励,从而引导制片单位生产更多的优秀电影并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获得更好的成绩。在多项政策的助推之下,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不断创造历史新高并且展现出良好增长的势头,2016年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达到38.25亿元,2017年达到42.53亿元。同时,2016年成立的“中国电影·普天同映”国产电影全球发行平台更是相继在海外市场发行了《老炮儿》《盗墓笔记》《一句顶一万句》《战狼2》《悟空传》等多部国产优秀影片。其中,2017年上映的《战狼2》创造了近十年以来海外华语影片发行的票房记录,而2019年上映的《流浪地球》更是在单周票房名次上斩获北美票房榜单的第13位以及澳大利亚的第7位。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还鼓励积极地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2016年中美合拍的《功夫熊猫3》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功夫熊猫3》中,影片的画面与剧情都极具中国特色,但是,影片的技术层面则主要借助好莱坞的现代科技。《2018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中指出,中外电影合拍进入了新阶段。与世界一流的电影企业合拍,与世界一流的电影人合拍,甚至面向全球主流电影市场合拍,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创作态势。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电影合拍模式为中国电影的拍摄制作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

  机遇之二为理念优势。“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互为表里,内蕴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国电影的拍摄提供了崭新的思想主题。《流浪地球》是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一部“现象级”。通过观影,可以发现,在面临危机时,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体都是渺小的,只有形成一个“共同体”才能克服危机。由于《流浪地球》中所展现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观念,影片一上映便大受好评。业界人士普遍认为,该影片罕见地着眼于对人类发展未来的思考,用影像表达对于人类未来命运的忧思,用电影话语强调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机遇之三为平台优势。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创办了以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体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宗旨是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条件。目前为止,“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展演作品近千部,涉及沿线大部分国家和语言。借助“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平台,中国电影得以与世界电影展开更为密切的交流,而同场竞技也随之提高了中国电影的综合实力。2019年5月15日,习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指出,中国愿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和亚洲影视交流合作计划,帮助人们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为展示和传播文明之美打造交流互鉴平台。从讲话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将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构筑更大更广的平台。

  挑战之一为文化差异与文化折扣。“一带一路”倡议所囊括的国家众多,各国的文化经济情况又各不相同。经济层面上,既含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欧洲地区,也包括经济发展水平较不发达的亚非地区;文化背景上,既有教文化的影响,还有伊斯兰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儒家文化的影响;语言层面上,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闪含语系和阿尔泰语系国家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因此,中国电影的发展面临着因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折扣问题。如何应对文化折扣问题是摆在中国电影发展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一方面,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语言规划,调整语言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大力培养既懂外语又懂电影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在电影拍摄过程中,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增进各个国家之间相互的理解和兴趣,尊重他国文化,不对他国文化进行刻板的描绘。要选择具有普适性文化素材,全力避免有争议的主题,在内容层面上要对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行恰当的国际化处理,减少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的认知障碍。

  挑战之二为文化渗透与文化安全。“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得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世界也随之进一步走进中国,伴随中国在经济、文化领域与世界展开的大规模交流,众多不同类型的文化也随之涌入,众多外国电影也被大量引进中国。值得注意的是,引进的电影除了带来经济性、娱乐性之外,也有部分引进影片对中国文化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维护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首先应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从根本上树立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其次,要立足本土文化,中国电影人应当以身作则,努力发掘本土文化资源,讲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向全世界传达出属于中国人的独特声音。再次,要转变传播理念,优化传播方式,根据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文化政策,加强监管措施。最后,要强化产业融合,提升海外竞争力。文化安全问题的实质就在于自身的竞争力不够强大,产业融合是中国电影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依托产业融合,去除原有产业链中陈旧落后的部分,从而提升整个环节的运作效率,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

  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电影人应当“不畏浮云遮望眼”,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与困难,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盛宴,借助新中国70年的深厚底蕴和“一带一路”建设之东风,将中国电影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今后五年对于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好在哪里”“难在哪里”“路在哪里”,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梳理。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要更加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完善科技治理体系,就是要围绕科技创新体系中企业和大学这两个基本主体的定位,为企业和大学创造好的环境。

  我们应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反对傲慢和偏见,倡导科技无国界、无障碍、无歧视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理念,共同寻求科学的答案解答,共同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我国不断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提升综合国力的正确选择。只要全体中国人民咬定青山不放松,充分激活中国人的潜能,中国在创新上一定能够“再攀高峰”。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财政、货币等宏观经济政策要将就业目标置于更加优先的位置,根据就业目标进展情况,动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力度。

  直播电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当前市场迫切呼唤更加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正面引导,为直播电商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无论范围如何扩大,学学科的核心本质没有变化,它是一门基于学的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当前在扩大学内涵的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明确其边界到底在什么地方。

  为保障委托代理实效,应对体制机制挑战,需要抓住机制设计的“牛鼻子”。只有做好权责区分、监管闭环的设计,才能解决委托代理面临“代理人道德风险”的问题。

  在增强主体性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实现本土化,但本土化并不意味着建构封闭的纯粹地方性知识,而是以民族性、本土化的形式体现出以全部人类文明成果为基础、面向未来的普遍性内容。

  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过程中,既要维护全国大市场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地方发展的差异性,平衡好两者的关键要素在于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地位和依法行政。

  在当前发展阶段,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在需求侧,因此“分好蛋糕”以保持消费的稳定和扩大,是“做大蛋糕”即经济增长的一个必要前提,不“分好蛋糕”也难以“做大蛋糕”。

  正确界定中国知网的相关市场,有利于社会各界包括中国知网、科研机构、高校师生乃至执法机关达成更多共识,在共识基础上回归理性,最终找到妥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

  发展日新月异,部分老年群体好似数字时代的一叶孤舟,积极推进老年群体融入数字时代,享受数字红利,需要全面考量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困境,挖掘背后的影响机制,从而找到弥合路径。

  社会主义协商是我国特有的形式,具有与西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通过平等协商得以解决。

  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因此企业必须主动拥抱数字化。换而言之,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适应数字经济、寻求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

  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关键课题,也是“”接续讨论的重要问题,“粮食”“社会保障”“安全”等热议话题都突出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真扶贫扶真贫”到“真脱贫不返贫”,新征程上我们更需要通过创新观念、激活动力、稳定收入来源等方式,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增强其发展能力,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

  “东数西算”工程的全面实施,能够有效匹配东西部优势资源、扩展东西部产业合作、推进东西部发展机会均等化,对于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抓住正确理解意识形态整体性问题的方法,才能对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意识形态诸要素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性认识。

  延续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不仅要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