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优秀的民间文化增强认同润通心灵
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民间文化同样是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反映和载体。一部民间文化传承史,就是一部文化润疆史,更是一曲新疆民族团结、民族和睦的颂歌。
习总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民间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弘扬好民间文化,对于增强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人们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能通过口头的形式。久而久之,一些口头文学样式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小戏就慢慢产生出来。《诗经》中《国风》的绝大部分和《小雅》的一部分,就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的民歌,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情境,是民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正如清末著名诗人黄遵宪所说:“十五国风,妙绝古今,正以妇人女子,矢口而成,使学士大夫操笔为之,反不能尔:以人籁易为,天籁难学也。”
民间文化体量巨大。仅民间文学一项,就浩如烟海。1984年,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民协联合发起中国民间文学普查和《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编纂工作,获得了海量的第一手口头文学资料,仅民间故事就搜集到184万篇。收入《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疆卷》的新疆民间故事1033篇(含异文),近300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悠久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创世神话、各民族的交流融合,它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增强了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认同。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理念,构建了良好的道德体系,形成了博大的人文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具有独到的“日用而不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断地从神话传说、俚语故事、民谣小戏里,从乡风民俗、村规家训、剪纸年画中,获得精神滋养,砥砺家国情怀,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作为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的民间文化同样是中华民族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的反映和载体。在新疆民间故事中,虽然有不同类型的故事出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但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意识却惊人的一致。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13个世居民族,像蒙古族的民间故事《善有善报》那样的故事情节和价值观念,生活在内地的同胞同样耳熟能详。
在众多的新疆民间故事中,主人公作为正义的化身,多具备善良、忠孝、勇敢等优秀品质,显示出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与内地的民间故事异曲同工。这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同根、同源、同宗的见证,也是千百年来同处中华民族大家庭文化交流共生的结果。因此,传承、弘扬民间文化,有助于增强文化认同,激发情感共鸣。
传承、弘扬民间文化,有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新疆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切实保护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及各级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如建立自治区级、地、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大资金投入,为传承人的文艺活动与实际生活困难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命名一批民间艺术家和民间艺术传承人,鼓励传承人开门授徒;组织传承人参加各种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从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民协、新疆民协就组织少数民族文化工作者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语言、风俗习惯等开展普查,对三诗《玛纳斯》《江格尔》《格萨(斯)尔》进行采录、整理、出版、翻译和研究,多次组织、举办三诗工作成果展、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习总此次新疆考察中就专门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了《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了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说唱展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习总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川汇流而成。像《玛纳斯》这样的文化遗产,既是少数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
回顾来之不易的保护、传承、整理工作,在新疆和平解放前夕,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艺术其实已濒临灭绝。1950年,文化部派出音乐家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音乐家们找到“十二木卡姆”的唯一演唱者、维吾尔族著名老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十二木卡姆的全部内容。用了近6年时间才将曲谱、歌词整理完毕。1960年,正式出版了《十二木卡姆》,包括古典叙诵歌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340余首。20世纪80年代自治区政府相继成立了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同时出版了相关图书和光盘。这样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事实一再说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文联、民协组织的不懈努力,包括一大批青年文艺工作者的积极作为,在保护、传承民间文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才使新疆民间文化的独特性、完整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保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