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话文化】喻国明:包容是北京最大的文化特征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12

  喻国明,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北京市社会科合会、中国新闻史学会传媒经济与管理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主编、《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蓝皮书)》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新媒体研究;学,传媒经济与社会发展;传播学研究方法。迄今为止,独著、合著出版的学术专著、教材、蓝皮书共30本,论文800余篇,自1979年记录以来在新闻传播学科的论文发表量居第二位,总引文数居第一位。

  文化中心的特征应该与文化本身特质相关,分为硬指标和软指标两方面。硬指标可以从文化的流动性,即输出和输入来看。软指标方面,对多样性的包容能力是一个重要指标,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在感觉方便、高效的同时没有“异乡感”,有融入社会的可能性,这就是文化的包容整合作用。

  文化的生长基因里必须有对于异质性的包容,因为文明的成长里如果没有异质性的植入,就没有动力,没有活力,没有未来。自我繁殖只能使文化退化。而所谓创新,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异类,是最需要包容的。

  北京有一种文化状态,就是它的包容性特别强。在北京,你可以长袍马褂也可以西装革履。北京人不太讲究外在形式,生活环境比较宽松。比如你要出门,如果是上海人,一定会精心打扮一下;但北京人,就会穿得随心所欲。这是北京多年皇城的历史积淀形成的一种心态。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涌入北京,更造就了北京的包容特性。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更能让人产生融入感,这是北京强大的容纳吸收能力。

  北京有两种特色文化,一种是胡同文化,一种是大院文化,他们形成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

  我是大院文化里长大的人。6岁从上海来到北京,住在二机部九院,九院是做理论设计的,90%的两弹元勋都住在我们院里。中科院院长周光召、工程院院长朱光亚、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是我的左邻右舍,我跟邓稼先的儿子是同班同学,当年周光召就住在我家楼下。

  我们的大院集合了中国最好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与他们接触奠定了我善于做社会观察的底色。我们做社会科学研究的多从人文角度去研究,使用逻辑、归纳、推理的传统方式,而我从上大学开始就用数学模型、物理模型,定量地做现象性研究。我本科第一篇论文就是“新闻作品的信息含量初探”,我在同行中是少有的用物理、数学思维做研究的人。

  喻国明:从人文环境看,北京是各色人等荟萃聚集且成规模的地方,即使是很小众的研究分支也能找到自己的群体,形成氛围。这是北京文化能够活跃并保持多样性,作出一流学术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做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观察,我认为北京的高校,是中国研究环境最好的地方。在北京做研究,我深感文化环境的优越性。

  喻国明:我认为北京在坚持主流文化的基础上,应该利用分众文化的兴起,着力发展文化的多样性,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由于网络、微信群、APP等传播渠道的兴起,过去通过电视、报纸等垄断式传播的途径去统一群众认识的做法,放在今天难度就大了很多。现在传播渠道多样了,受众圈层碎片化,在几十万APP和网络社群中,如何能使一种文化信息通达不同的群落,成为一个新课题。

  北京因其包容性而聚集了多样化的人群。在互联网的连接作用下,尤其是在大数据的驱动下,过去市场无法满足的小众化需求和文化,在今天形成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好平台。因此互联网对分众文化、小众文化是个很好的工具,小众文化迎来了大发展时期。而小众文化的发展恰恰可以增强文化的活力。

  北京的文化应该抓两头:一头是通过大众文化形成社会共识,找到社会最大公约数,便于整个社会协同发展;另一头是通过分众文化的兴起,形成文化多样性特征,使未来有创新之源。这两者一个是现实掌控的需要,一个是未来发展的需要。

  记者:关于首都文化内涵即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您对哪个提法比较有感触?如何建设好它,请谈谈您的看法。

  喻国明:我觉得“创新文化”是比较有现代性的提法,北京应该成为中国科技和软实力的引领者,应该成为中国的文化引擎。

  文化创新对包容性的要求非常高。创新就是跟大多数人不一样,常常被看成另类和异端,这就是创新的特点。在中国范围内,北京应该最有包容性,应该是一个“文化特区”。在这里,一些新鲜的想法,不同的声音都应该可以听见。

  “文化中心”要靠一个个具象的标志性的事件积累起来。北京人才济济,应该激发他们的活力,多产生一些标志性的文化产品。

  深圳的活力来自哪里?因为它有独特的规则,北京能否在文化上有这样的魄力,建文化特区?在形式上、规则上不一样,才会更有文化中心的魅力。以网络传播为例,北京能否设立一些“信息特区”,比如在一些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传播特区,方便国际学术交流。依托现有技术,对国际网络有选择地开放,展示一个文化大都市的胸怀。

  8月9日,来自中国、越南、尼日利亚、也门等国的摄影师和留学生,在澜沧江昂赛大峡谷体验漂流。

  2022年8月9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选手在那达慕大会上参加射箭比赛。日前,兴安盟那达慕正在内蒙古兴安盟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草原举行。本届那达慕大会期间将举办诗歌那达慕、传统美食那达慕、音乐那达慕以及、射箭、搏克比赛等活动。

  2022年8月8日,在重庆万盛经开区南桐镇金兰坝村,青山绿野与金稻田和鱼塘相互映衬,田野的线条在稻田中穿梭,美不胜收。近年来,当地加快采煤沉陷区生态环境修复,将绿色还给矿山,昔日采煤沉陷区,今日放眼满山绿。

  近几年,青海省不断加大投入和保护治理力度,持续推进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流域生物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显著提升,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旅游休闲。

  随着暑期到来,天台山进入旅游旺季,当地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挖掘提升太阳文化资源,聚力打响日照太阳文化品牌。

  暑假期间,东港区充分发挥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作用,招募老师、志愿者等深入到268个乡村书屋,为学生开展各类教育服务,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在灼灼其华的紫薇花和翻着金浪的水稻点缀下,恰似一幅恢宏绚丽的锦绣画卷。

  2022年8月3日,由中铁十一局施工的湖北省襄阳市环线提速改造工程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T3主墩顺利实现转体。

  近年来,该县大力推广蜜蜂养殖产业,通过公司+合作社+蜂农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2022年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西闫乡东吕店村农民为铁棍山药进行管护作业。盛夏时节,豫西大地黄河南岸广袤的田野里,红薯、铁棍山药、葡中药材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农民们正抢抓农时进行管护作业,田间地头一片忙碌景象。

  2022年7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条沿村1500亩梨园内,脆甜可口的翠冠梨挂满枝头,农户们忙着采摘、装箱、运输,呈现一片繁忙的丰收美景。今年夏天持续高温,市场行情看好,预计全村梨子总销售超千万元,人均增收超2000元。

  2022年7月26日,辽宁省沈阳市30余位小学生在辽宁猎鹰国防教育基地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八一建军节前夕,学生们通过军事拓展项目训练,培养自主独立的生活习惯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同时增强了学生们的国防意识。

  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天子山索道工作人员对索道运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该景区在做好疫情防控、预约游览等服务保障措施的基础上,加大对景区内高空客运索道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保障高温天气下旅游接待安全。

  2022年7月24日,河北省遵化市团瓢庄乡山里各庄村在废弃尾矿上修建的景区灯火通明、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2022年7月22日,江苏省宿迁市宿迁印象·袁家村,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跑驴(丁嘴跑驴)非遗传承人在为游人表演

  2022年7月2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龙胜村小山漾淡水珍珠养殖基地,养殖户在采收珍珠蚌。

  2022年7月18日,有着“天鹅之城”美誉之称的河南省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湖面上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白云城市相连接,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2022年7月17日在江苏启东中远海运海工码头拍摄的世界首艘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