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目的与要求探析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3-17

  摘要:新时代与新时期意义不一样,进入新时代意味着我们和过去的苦难告别,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新的未来。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迅速,因此也提出更多的要求和期许,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放在基础位置,以此为中心,积极开展其他教育事业,从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构建科学的理论思维三个方面为目的,倡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提高专业水平,构建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向现代化靠拢,提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高校学习的知识涉及较广,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开设多门相关课程,其教学方式多为课堂教学,课后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原著屈指可数。自2005年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以来,培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者,当下,马克思主义人才仍缺乏,专业人才数量相对于高校学生数量来说比例差距还很大。大学生思维开放活跃且敏捷,是社会中特殊的群体,他们更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并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成熟阶段。因此,新时代高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理想信念是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和集中体现。习总指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1]他认为,志向不确定,则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功,理想即志向,理想信念不确定,精神上便会形成“软骨病”,遇到困难时也会摇摆不定。确定个人理想,尽最大的努力奋斗,立足于现实,实现自我价值。教师同学生一样,都需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只有教师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在教导学生时才更具有说服力,引导学生研读经典著作时要深入的解读,从中体会信仰的力量。通过教育手段,塑造好的环境和优化学科建设机制,根据发展规律,创新发展模式,形成教育范围内的新气象,从而内化为一种科学的信仰。一个国家的没落首先就是从精神上、信念上开始衰弱,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增强理想信念的教育,这是任务,也是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表现形式,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来说把“爱国”放在首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在为培养爱国思想打基础。信息网发达,网络环境复杂,参差不齐的信息容易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教会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观点认识、分析世界,并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认清当今国际局势以及中国未来发展大势,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感悟其真理,作为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党和民族一直在努力建设理论思维。大学生是未来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人才,抓好高校学子的理论教育就是为其做准备。创新对于理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科学性,创新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化的理论。

  习总深刻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3]他指出了哲学与科学对国家的重要性,国家要发展一定离不开科学,科学需要哲学的方指导,因此国家的繁荣与哲学社会科学息息相关。通过利用高校图书资源丰富、专业学科齐全、人才聚集的优势,严谨有效地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积极主动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

  教师授课时,适当的扩展一些马克思主义者的事迹,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马克思主义者是如何信仰马克思主义,如何将科学的理论观点与实际相结合,并最终形成理论成果。完善教育的基础保障机制,包括线上下线的学习环境。线上图书馆界面应多展示马克思经典著作,积极传播理念创新的正能量,吸引学生阅读。线下校园环境内通过横幅,标语等方式展现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理论成就、简介和画像,从视觉上给予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冲击。坚持发展新型教育理念时,在教育和培训学生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落实性,使大学生能够在创新中得到收获。

  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上传递多样化的知识,除课本的知识点外,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结合起来,突显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期间,多学习国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取其精华,优化教育结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的教师进行有效的、实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将重要的时政热点融入课堂,时政具有时效性,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同课堂的联系感,从而提高兴趣。教师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堂的要求,转变学生被教育、被考试的状态。

  2019年3月18日,习总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4]习总着重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概念,德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品质。教师应有师德,教育是需要奉献一生的事业,良好的师德可培育优秀的学生,才能给学生做好榜样,真正做到“树人”,树立德业,培养人才。高校教师、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实行公平教育。新时代高校学子应以刻苦学习实现人生理想,沉淀心性做睿智人才,坚定信仰不负国家心血培养为奋斗目标。

  [1] 习.在庆祝中国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线]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7.

  [3] 习.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线] 习.在學校思想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