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需摒除唯分数论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1-23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委员通道”,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在回答“教育的真谛”的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国家就没有核心竞争力;分数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也不是根本目标。”(3月7日 中国青年网)

  唐江澎委员的这番话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热议,尤其是家长对此纷纷表示赞同。对于唐江澎委员“什么是好的教育”的观点,不少人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好的教育不能只用分数来评判,要让学生学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学会做一个幸福的人”;也有人认为:“教育要从培养孩子独立性和动手能力开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培养孩子的兴趣并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是最重要的。”

  近几年,关于教育的话题持续引发人们关注,教育也连续几年成为全国最受关注的民生议题之一。家校矛盾、教育改革等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对教育的忧虑始终困扰着家长,也时刻困扰着老师等教育工作者。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关注孩子的教育就是关注祖国的未来大业。因此,破解教育难题、破除教育忧虑在当下已经刻不容缓。

  目前,教育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唯分数论,不少地方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过度重视分数的误区。所谓“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数竞争已成为学校、学生之间竞争的主旋律。唯分数论从本质上说就是缺少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分数高低成为评价学校教育水平、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

  其实评价学校的教育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一个评价机制无可厚非。但教育是系统的,孩子也是不断成长的,仅仅依靠分数一个评价指标必然难以承担全面评价的重任。所以,引入更科学的评价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何种评价机制才算科学,恐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必不可少。一是全面性,即评价机制要覆盖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以偏概全,要变“德、智、体”三好学生为“德、智、体、美、劳”五好学生,而且要落到实处,不能仅作为少数人的荣誉,而要变成大部分人的标准;二是动态性,孩子成长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评价机制也应有所改变、有所区别,比如低年级学生更注重习惯的养成、高年级学生更注重性格的塑造等等,让评价机制真正适应孩子的成长,不过分不欠缺不脱节。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