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十大教育热词出炉!
2022年是谱写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一年。今年代表委员关注的“十大教育热词”究竟是哪些?来看看是不是也是你所关注的吧!
“双减”政策落地已有半年,在今年2月《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发布,“双减”依然是教育部2022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代表委员也时刻关心“双减”政策的落地情况。
“双减”政策落地,取得初步成效。全国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将其概括为5个方面:作业负担减轻、课后服务落地、校外学科培训负担下降、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初步形成,以及家长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今年期间,全国代表、重庆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双减”之下,应对教师、班级的评价进行科学设置和优化。
刘希娅提出,完善中考评价机制,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教育领域行政公益诉讼,优化财政投入结构等。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得到了绝大多数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教师负担增加也很明显,给教师身心健康、专业发展和队伍稳定造成了不利影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建议,通过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完善教师评价标准和评价、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等方式,积极应对“双减”后教师负担增加的问题。
“双减”政策落地,如何确保教育减负不减质?在全国代表、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兰臻看来,在“双减”大背景下,图书室作为师生学习的重要阵地,通过大家共同努力,积极完善和建设好,在课后服务、推动教育改革和减负、聚焦孩子综合素质、培养孩子全面素质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2022年人民网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月25日,在网友投票选出的“2022年全国调查十大热词”中,“教育改革”位列第七位。
聚焦教育改革,在减轻义务教育课业压力的措施下,“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非学科类培训班”也成为热搜高频词条。
全国代表、洋河股份酒体设计中心副主任李薇建议,城市义务教育可按摇号形式分配师资,考虑到教育教学秩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问题,可实行每三年摇号一次,推动师资均衡配置和有序流动。
新华社联合百度发布《大数据看2022年全国关注与期待》汇总了今年全国的十大关注话题,社会保障、乡村振兴、教育改革位列前三。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看来,中国职业教育对于民众的吸引力不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他在提案中建议:“加快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让更多职教学子走向人生‘高光时刻’。”
贾樟柯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增设职业健康教育内容,保证劳动者掌握基本的职业健康常识及防护知识,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以使其面对职业危害能够准确识别,并有效地进行自我保护,这对从源头上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建议制定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对于营利性与非营利性职业院校,都给予鼓励和支持。”全国召开在即,全国代表、农工党中央委员、山西工商学院校长牛三平围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提出建议。
全国代表、广东省佛山市技师学院副校长杨珍关注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以及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为职业教育从业者,杨珍代表建议构建技能形成与提升体系,畅通产业工人成长成才通道,合理构建职业教育教师考核体系。
全国代表、民建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对于个别条件不发达的地区,可以采取发放“教育券”的形式,这样有利于促进人口增长和三孩的出生数量。
全国代表、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支月英建议,由国家编制管理部门牵头,人社、教育、财政等部门配合,尽快在国家层面出台落实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明确公办幼儿园教职工配备规范,全面启动公办幼儿园核编工作,强化公办园发展支持保障,建立公办园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保基本、兜底线、引方向、抑收费”主渠道作用。
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我国城镇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0%,农村为94.7%。
而未成年人游戏沉迷问题已经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建议进一步压实游戏企业的责任。一是成年人用户在交易、登录时,强制人脸识别;二是减少疑似未成年人使用成年人帐户的人脸识别时间周期、增加人脸识别验证需求频率。”全国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民革广州市委会主委于欣伟今年带来的全国提案继续聚焦未成年人沉迷网游。
2022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增量创历史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在今年全国上,如何保障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话题也备受关注。
据中青校媒调查显示,就业创业(68.89%)、教育改革(53.83%)、共同富裕(44.06%)是受访大学生最关注的3个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卫提交了《关于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保障平等就业权的提案》,建议逐步取消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在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录中,应对所有往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视同仁,消除人为就业障碍。
“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和国家需要以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强调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变为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局面上来。”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建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量,转变大学生就业工作思路。开展高校学科和专业的现代化改造,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着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
民盟中央建议,尽快制定“稳大学生就业三年行动规划”,使“稳就业保民生”的着力点落到“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充分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就业机会,支持毕业生实现多渠道就业;
进一步落实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切实降低大学生创业门槛;做好特殊毕业生群体就业工作,重点做好特殊群体中家庭困难大学生、残疾大学生就业工作。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依法带娃”时代的来临,家庭教育也从“家事”上升为“国事”。
胡卫委员建议,规范家庭教育指导,避免异化为学科“私教”护身符。为此,他建议:应强化政府主渠道作用,尽快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公共服务;秉持社会公益性原则,大力整治家庭教育指导培训行为;加强普法及宣教工作,引导家长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意识。
全国代表窦延丽表示,现在家长都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教育焦虑,所以,需要建立庞大的社会支持机制,包括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家庭教育促进法》才能够落到实处,落到关键点上。
全国政协,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吴为山建议,推动学校美育与体育协调化共同发展,推动博物馆、美术馆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同时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
应大力鼓励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锅庄舞、瑶族的竹竿舞,陕北的剪纸、苏州的版画、天津的泥人等。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展)’,使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在《关于推动急救知识纳入素质教育培养提升全民医疗素养的提案》中,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认为全民急救教育,要从校园抓起。
他建议,将急救知识纳入素质教育教学与培养范畴,充分探索VR、AR等数字技术与校园急救科普的结合,将“边看边学”转化为“体验式教学”;
通过上线权威的急救科普平台、加强急救培训专业师资力量的模块化培养,设立急救培训硬性指标等方式,为生命救援打开绿色通道。
“目前在校园美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全国代表、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宋亚平看来,“双减”下校园美育的改革创新意识有待加强,需要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有效的校园美育评价体系和激励制度。为此,宋亚平建议,动员社会力量主动投身校园美育,大力推进美育副校长进校园。
在中小学美育教学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短板亟待破解、补齐。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建议,硬件建设也不可忽视。
他呼吁各级政府要主动担责,多方筹措资金,提高中小学艺术专用教室的配备率,改善艺术教学器材和课外活动场地条件,实现保障条件的升级换代。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力度,引导文化部门、文化团体和有资质的培训机构与学校联合办学,解决美育资源不足、活力不显等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副主委、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发现,当前在开展课后服务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比如,每天长达两小时的教学辅导与管理责任主要由学校及各班教师承担,相当部分教师在“双减”前已是超负荷运转。
施卫东建议,多方充实教师资源,缓解教师工作压力。教育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新教师作为“未来教师”,建立教师资源储备库。“未来教师”在跟岗学习的同时参加一定时间的课外延时服务工作,然后再调配至区域所辖学校。
同时,聘请身体状况良好的退休教师返校,分担部分课后服务工作;聘请专业教练员团队、体育社团专家等进校园,组建各类体育社团;发挥社会志愿者力量,尤其是已经具备的师范类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
胡卫建议,规定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在确保严格控制课内讲完关键任务的同时,将非重点、较耗时、需课后多次训练的内容,在课堂短讲但以课后作业形式让学生温习。对于经常拖堂的教研组、教师多是备课不利,可考虑在全校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他认为,学校可以探索利用目前中学3:30以后的延时服务,开展辅优补差,对于“吃不饱”的学生进行辅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差,来解决学生课堂学习中未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全国代表、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建议,从我国产业人才实际需求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实际出发,提高普通高中的入学率,通过3-5年的时间将普通高中入学率提升至80%,形成“以学历教育为根基”的产业基础人才池。
针对提升普通高中入学率,李燕建议,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课程选择、升学就业的指导,推进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改变单纯以分数评价学生素质水平的倾向,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发挥评价正确的育人导向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