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梁漱溟这十句格言彰显人生哲学与教育真谛
梁漱溟于清朝光绪年间在北京出生,家境不错,为此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梁漱溟开始在报社做记者,同时在学术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后来应蔡元培先生之邀,在北京大学任教。随着时间推移,他的思想日渐成熟,尤其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学习并接受西方思想,与当时固守思想形成对立。值得一提的是,梁漱溟并非完全照搬西方思想,他认为东方和西方思想并存,在学术界,梁漱溟在文化、哲学思方面,影响跨越近半个世纪。
多元与一元互相融合的文化观是梁漱溟思想的核心,他提出西方文化是意欲向前的,中国文化是意欲调和的,印度文化是意欲反身的,并借用佛教中的概念,从哲学方面说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他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西方文化,第二个阶段是中、印文化,第三个阶段则是三个文化连续出现,构类发展的进程。
作为一位有思想的人,有先见之人,梁漱溟通过社会活动实践自己的思想,而付诸行动反应在我国乡村建设上,其中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乡农学校是其乡村建设上的重中之重。梁漱溟的教学思想具备鲜明的时代感和个人特色,他基于当时内忧外患的基本国情,主张以提升人民素质,提升道德修养及思想境界,从而推进社会发展,为祖国培养优质人才。
另外,应时代的诉求,认为教育应当发挥“绵延文化”的作用,不仅要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旧文化,同时进步社会功能,从而挖掘中国儒家思想之精华,拯救当时中国农村教育。他还倡导知识分子入乡村,引导乡村人民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素质,进而达到社会向前推进的终极目的。
梁漱溟的教育理念是非常理想化的,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学习与之相匹配的教材,不仅增长知识,还能修习品性,身心健全,所以在教学设计方面,所涵盖的是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不仅包括基础文化知识,还因地制宜,构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
作为一位在教育领域中深耕数十载的教育人,顺应时代和发展趋势,调整策略,积极有为,在深知农村教育实际情况下,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通过艺术手段激发农民一心向上,唤醒民众自觉,构建完美乡村的发展蓝图。
总之,梁漱溟的教育思想具有积极的作用,他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让培养人才与社会进步紧密结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顺应时代,将复兴我国民族文化,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提供了理论基础。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走完95岁的一生,今天是这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33周年忌辰,我们就来欣赏他笔下十句至理格言,细品思想家的人生哲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