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经典 《西南联大英文课》:一本影响几代名家的英文书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9-16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平津沦陷。南开大学被炸为废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停止办学。

  经过几个月堪称“教育史上的长征”,八十三年前的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终于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被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庆日。

  这其中包括许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杨振宁、许国璋、钱学森、邓稼先、汪曾祺、许渊冲、穆旦......

  “联大八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没有一个人不上英文课,没有一个人不受英文读本影响,不受潜移默化作用的。”

  不同于现在外语教育的工具性甚至功利性,当时的英文课本,更加重视对学生品性的塑造、通识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

  比如有些文章会描写中国纤夫,写到他们在长江拉船、唱号子的场景;还有农民耕地的描写,甚至写到了牛的死亡。

  同时也告诉学生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当时的世界。让他们学着做一个博雅之士,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抱负的人。

  “联大八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人才,没有一个人不读《大一英文》,没有一个人完全不受英文读本影响,不受潜移默化作用的。”

  受这本书的影响,赵瑞蕻翻译了《红与黑》,杨苡翻译了《呼啸山庄》,巫宁坤翻译了《了不起的盖茨比》,刘缘子翻译了《人类的故事》,许渊冲则用他我行我素的方式,翻译了《诗经》、《楚辞》、《追忆似水年华》......

  “越是大师级的学者,他本科所接受的通识教育就要越扎实。这就好比建一个金字塔,做学问不是建摩天大楼,而是建金字塔,摩天大楼是地基和上层一样宽,金字塔是底下铺了一大圈,上面只多一块砖。”

  为了将通识教育做到极致,让学生在职业生涯的后半段厚积薄发,触类旁通,刚进西南联大的本科生都是不分文理,上一样课程的。

  多年前,这部尘封已久的英文课本被出版社发掘,邀请多位名校教授共同将其翻译为英汉双语读本,重新取名《西南联大英文课》并出版。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艰难的一段时期,因为在这个时期,每次失败都像是终结。如果这个青年长大ー些,他将学到的人生最宝贵的第一个教训:任何失败都不是终结。

  要生活得幸福,就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原则之上。我甚至要说,是什么原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原则是可靠的、稳定不变的;而且我们不能打折扣。

  换句话说,我认为教育就是对自然法则智慧的展现,这种展现不仅仅指各种事物及其蕴含的力量,而且也包括人类和他们的各个方面,以及热切希望和这些自然法则和谐相处的情感与意志的塑造。

  这种快乐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类少数人愿意体验新的快感,于是怀揣一颗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投入于永不止步的再发现当中。

  成就一部经典之作并不倚仗于伦理道德。经典作品能够流芳百世,并不是因为其遵循了某套标准,也不是因为其备受关注而免受疏忽,而是因为经典作品是快乐的源泉。狂热的少数人绝不会对经典视而不见,就像蜜蜂绝不会对花朵视而不见一样。

  此处,还要特别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推荐本书的最后一篇——《英语学习的自我培养》,作者是美国哲学家乔治·赫伯特·帕玛(1842—1933),他同时也是哈佛大学的英语教师。

  关于英语学习的文章汗牛充栋,这篇之所以值得一读,是因为实在少有同类的文章,能从口头、笔头、思维、原则、行动和反哺六个方面高屋建瓴、层层递进,深入英语学习的腹地进行探讨,挖掘自我学习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一样的是,它被设计成口袋书大小,我们可以随身携带,单肩包、口袋都能装,坐地铁的时候随时可以拿出来读。

  西南联大英文系的系主任陈福田教授,当年在编写《大一英文》时,曾亲自对每篇文章做了英文注释(Notes),并设置了课后问题(Questions)。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