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海归学校总经理:打造“中国化国际教育”的海归样板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30

  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以下简称“海归学校”)再次登上胡润百学、福布斯中国等发布的中国国际化学校百强榜,并且稳列“TOP50”。建校五年,五度上榜全国百强,已毫无争议地成为国际化教育领域公认的中国最年轻的“TOP50国际化学校”。短短几年,海归学校经历了如何的成长、反思与蜕变?这所学校又有着怎样的独特性与使命感呢?

  日前,《2022福布斯中国国际化学校教育指南》发布,当中收录海归学校总经理朱捷先生的专访。来听听朱捷总经理讲述,海归的理念、实践与抱负。

  朱捷先生是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的总经理兼党支部。作为学校的举办人代表,他受学校理事会委托,在创校的第二年来到海归,负责学校的整体运营管理工作。

  如今,三年过去,海归学校已顺利地从创校期过渡到成熟发展期,成为苏州当地社会认可度与美誉度颇高的K12国际化民办学校。是什么让这所学校从众多民办学校中脱颖而出?它的独特性与办学使命何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何看待其办学成果?在朱捷总经理的访谈中,您将找到答案。

  海归学校成立的背景有其独特性,跟其他国际化学校、双语学校相比,海归如何定位,有何优势或独特之处?

  朱捷:苏州海归学校大概是为数不多的、从校名上就体现了学校定位的民办学校,我们的学生家长中有将近一半都是海归人才,有过海外留学或生活经验。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围绕这个定位去设置教学体系,去组织师资,去完善管理方式等。而这个定位的独特性也延伸出了我们办学的优势。

  首先,我们的家长群体大多对国际教育非常了解或深有体会,非常清楚自己的家庭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其次,海归社区聚合了独特的家长资源,很多家长本身就是高科技或独角兽企业的领头人,或是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等,这些家长给我们的终身学习社区带来了丰富的资源。第三,我们是苏州地区目前唯一的全IB民办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一脉相承,这不仅意味着课程体系的一贯性和整体性,更代表了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不再像很多“国际教育”一样,是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上加一点东西,或是在不同学段拼凑不同教育模式,或只做一小部分“国际班”抬抬身价,甚至干脆急功近利“洋高考”。而这种“独特性”,正是苏州家长们所需要的。

  作为“首家为海归人才子女、华裔华侨子女以及有意愿接受国际化中国教育的学生而特别打造的学校”,海归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什么?海归想要办成什么样的学校?

  朱捷:创校之初,我们的理念就是“根深中华·创新国际”,后来又提出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出得去,回得来”,这其实是对教育理念的更直观的表达。第三、第四年开始,我们的办学目标越来越清晰和具体——就是要办成“中国化的国际教育”,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中国话”,一是“国际教育”或“国际化教育”。

  其实,“国际化教育”跟学校里外籍师生的占比关系并不大,很多一线城市的学校,外籍师生的比例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但它仍然是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学校。因为“国际化”是一种由视野而触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它可以在地球上每一个地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焕发绚丽夺目的特质。

  我们理解的“中国化的国际教育”,就是要打造一个真正的、把国际课程跟国内课程融合起来,触发思维方式和文化素养升华,独具海归学校特质的课程体系,打造“中国化国际教育”的“OCAC样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核心力量之一,必须要让孩子具备这样的理念,“国际化”将是中国人的世界竞争力。在一线城市,这种融合已经有了一些成功案例,在苏州我们可能是最早在做的。

  基于这样的深度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程一直在提炼、在优化。从幼儿园到高中,课程都已经完成了一些迭代。比如幼儿园除了PYP项目,还糅合了瑞吉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育体系丰满成熟,无缝实现幼小衔接;在小学,经过几年的持续融合,我们把“跨学科”做成“超学科”,培养中方EMI老师逐步成为探究教学的骨干,成为兼容并蓄、扎实稳健的PYP样板;在初中,我们从六年级到九年级,实现小初和初高两端衔接,打造CNC学科基础教学和MYP探究教学相得益彰的有机融合模式,为高中DP学习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到了高中,分为两段,高一的Pre DP和高二高三的DP,其中高一的Pre DP分一年制和两年制,全面覆盖初高衔接和DP准备,可以说,这样的扎实配置为高二高三的DP冲刺蓄满了能量,让DP成为一飞冲天的火箭,而Pre DP成为强大的助推器。

  总而言之,教育应该是一以贯之,有机衔接的,而不是“一段一段”拼凑突击的。要完整地实现K12所有课程的中外融合与自主创新,这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这也是海归学校一直在做的事。海归学校要成为的,就是中国化国际教育的“OCAC样板”。

  朱捷:作为一所新学校,我们的两届毕业生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升学成果,学生被包括剑桥大学、帝国理工、伦敦政经、北卡教堂山、华盛顿大学、爱丁堡大学、香港大学、多伦多大学、加州系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名校。我们的首届19名毕业生IB统考均分37.2,诞生了2名全球大考满分学霸。

  但是升学成果并不是我们唯一的考量,我们也在思考,“办学成果”到底应该是“学校”的成果,还是“学生”的成果?有的学校会为了所谓的“成果”去包装学生,甚至不惜造假帮助学生申请更多排名靠前的学校,而不是将学生本人的期望和兴趣放在优先位。这样做,势必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海归是一所IB学校,我们的首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比如我们今年的一位毕业生,她的IB预估分是全科满分,可以申请很多全球顶尖的大学,但是她和她的家人根据自身需求,以及专业考虑选择了港大,并且为此做了很多准备。我们非常尊重他们的选择,对我们来说,也许学校失去一枚光鲜的“牛剑”或者“藤校”offer招牌,但是如果学生及其家庭得到了自己所期望的教育,那么学校就是成功的,这就是最重要的办学成绩。

  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的学生家庭普遍都非常了解自己的教育需求,很多学生从小就很清楚自己的学业兴趣,所以我们的学生发展方向非常多元,我们会根据每个家庭不同的需求、每个孩子不同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适切的、个性化的教育。

  短短几年,海归已经从280名学生,发展到超过2000名学生,这个速度本身就充分体现了学生、家长、社会对我们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这也是我们最看重的办学成绩。

  新民促法的落地使民办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您如何理解一系列重磅教育政策的出台?疫情等外部环境对海归的办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朱捷:新民促法的出台给民办教育的确带来不小的挑战,但我们把它看成新的发展机遇,并将挑战转化成了海归课程的优势。目前,我们根据新民促法的要求,即将完成结构调整,学校将更健康地规范运营,也将获得更优越的资源支持,从而能够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不断提升全方位的办学水平。

  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跟其他民办学校一样的挑战,就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内容的融合。但是我们认为,在义务教育阶段,严格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生来讲,绝对是件好事。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之外,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小学与初中正是积累知识、夯实基础的最好阶段。作为一个中国的国际化学校,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强化自己的优势。

  目前,我们已经把国家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合进了我们的课程框架。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把所有的国家课程内容都融合进了超学科探究主题,使其更符合小学阶段的学习特点。事实上,“超学科教育”也成为很多公办学校探索的方向,苏州不少公办小学和教科机构还特别邀请我们学校参与研讨会,相互交流,分享教学经验。

  中学阶段是一个需要夯实学科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阶段。我们引进了一些公办学校特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来夯实学科教学的力量。与此同时,将国家课程内容融入进MYP框架,在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跨学科探究,发展学生的综合学习技能。经过初中阶段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将能很好地过渡到DP阶段。

  同样的,我们也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疫情对于办学的影响,那就是——从危机中找机会,从挑战当中找动力。疫情可能对幼小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因为低龄孩子一般不适应在线教学;但对于其他年级,反而体现了我们的教学优势和师资水平,我们的在线课程主要采用直播课的形式,不依赖、更不拘泥于固定教材,活跃而聚拢兴趣,教学进度正常推进,不受影响,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都很正面和积极。

  当然疫情也会对外籍师资的聘用产生影响,虽然目前对我们学校的影响并不大,但是也让我们开始积极思考,如何让我们的教学体系不过分依赖外教资源。

  朱捷:十几年前,我曾作为总经理参与国内第一代国际化学校的建设,从引进国外课程,到招聘外教,到与公立学校合作课程,再到与地产合作建设教育园……体验了国际化学校落地的全过程。这些年,国际教育在中国慢慢生根落地,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我们中国人对“国际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中国发展国际化教育的过程,也正是中国教育理念革新的过程。我们通过国际化教育去了解、体会另外一种不同的教育体系,并以此为参照,去反思、评价我们自身的教育体系。多年来,中国教育的底层逻辑是“惟有读书高”,教育是实现阶层飞跃的最佳、最公平途径,学生们不断比拼,最后在终点评判输赢。在这个底层逻辑之上,建立了整套教学体系。但是,我觉得中国未来教育的底层逻辑正在慢慢发生改变。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眼界开阔了,需求也多样化了,很多人意识到还有另外一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可以让孩子得到很好的成长。

  我觉得这个转变是国际化教育对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在中国,国际化教育实际上引领了教育理念的丰富化,并在兼容并蓄中不断优化进步,满足了在教育公平前提下的社会多样化需求。现在很多大学也开始吸收一些国际化教育(尤其是IB教育)中的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随着教育底层逻辑的改变,高等教育体系也正在迎来改革。

  一路走来,在看过很多民办国际化学校的发展变迁之后,我觉得有一点特别重要——举办人即教育人,投资教育的初衷是学校发展的出发点和依据,而唯有办学理念明确而坚定,以教育为终身事业,才能办得好、走得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