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一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8-24

  近代教育的变化: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行动研究步骤:①发现问题;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研究方案;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⑤总结与反思;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5.生产力对教育影响: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结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6.制度对教育影响:①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②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7.人口对教育作用:①人口数量与增长制约教育事业的规模,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人口的质量影响教育的质量;③人口的结果影响教育的发展;④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影响。

  8.学校教学独特功能:①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

  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④互补性→长善

  11.社会本位论观点:①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②教育除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③教育成果只能以社会功

  ②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③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2)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新教师成长途径:①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②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③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④反思教学经验。

  16.课程实施结构:①安排课程表;②确定分析教学任务;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④选择确定教学模式;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17.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①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③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⑤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⑥重

  20.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学生归因信念的训练;②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③学生成就目标的引导;④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支持;⑤学生学习中自我价值的维护;⑥学生自我效能的增强。

  21.促进学习迁移教学: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3.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3)学校教育:主导;(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4.简述教师角色:(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量力性原则;(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26.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7.教育的含义: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狭义:主要指学校教育,即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教育机构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8.西方世界的教育萌芽毕达哥拉斯:《金言》(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美诺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古罗马)

  29.教育学创立的标志:(1)教育问题成为专门范畴;(2)形成了教育概念和范畴体系;(3)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产生了重要的教育家和教育著作;(5)

  30.教育学的创立时期主要教育学家:(1)培根:英国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鼻祖”,贡献:首次把“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提出;(2)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贡献:《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科学教育学奠基人”。

  化条件的制约;(2)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风格和传统;(3)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4)教育学理论内部的分歧有加大的趋势,教育学的学科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33.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35.教育者包括:(1)教师;(2)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3)教育管理人员;(4)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结论: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36.受教育者:即教育对象,各级各类学生。(1)学生的一般特征: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2)特殊性表现在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随着外界影响不断变化的。

  37.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2)

  38.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3)没有受教育者,整个教育工作就失去了对象;(4)没有教育影响,教育工作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源之水。

  40.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41.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教育与经济制度的关系(决定和反作用);(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决定和反作用);(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42.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3.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