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我国不是首创有个国家早已依靠这种教育培养大量人才
近期教育部发布了一系列通知,大体内容包括缩短学制、改革中考、细化高中分科,强化职业教育等,虽然只是选取了少数城市进行试点,但是可以明显看出,现今国家教育体系改革的问题,已经到了避无可避的地步。
一边是企业招工难、留人更难,一边是应届毕业生专业知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背后折射出来的,是老龄化少子化社会所面临的尴尬的劳动力供求局势。
此外,随着部分内陆中小城镇的崛起,许多东部大城市对于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也正逐年下降,“逃离北上广”成了大批劳动者的口头禅。
尽管不少80后、90后年轻人在基础教育阶段通过不懈努力,闯过中高考两道难关,顺利进入满意的大学深造,却依然停留在城市中下层接受996、715的煎熬,无房无车无存款,沦为人见人嫌的屌丝单身狗。
一直以来,“中国式教育”就饱受诟病,被冠以“残酷”、“没人性”、“分数至上”等形形色色的标签,对于中国的广大中小学生而言,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无论在课堂还是家里,都被这场没有硝烟的内卷折磨得焦头烂额,作业和考试更是成长过程中形影不离的伙伴。
连带着遭殃的还有父母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不仅要承担起辅导作业的“艰巨使命”,有的甚至掏空积蓄给孩子报各类课外培训班,搞得全家身心俱疲,还对未来的前途茫然若迷。
当时苏联有位声望极高的教育专家——伊安.凯洛夫,他在撰写的《教育学》一书中提出了所谓的“六育”(德智体美劳技),其中尤以“智育”为重中之重,其根本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打败美国赢得冷战的胜利。
故而在这种的引导下,苏联首先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应试教育,也培养出一批诸如科罗廖夫那样的高级精英,最终抢在美国之前,实现了载人上太空的宏伟目标。
而后来的中国,正是看到了这种举国体制的教育优势,且吸取了自清末以来因科技落后而被西方吊打的教训,更加不遗余力地推行具有强烈重理轻文色彩的基础学科教育,从幼儿园直至大学,选拔智商最高,技能最优的精英,便是中国式教育的基调。
同时,由于中国人深受一千多年封建科举思想的熏陶,也把文凭和学历作为衡量子女是否有出息的核心标准,官方与民间不谋而合,就催生出了全世界最严酷的课堂教育。
平心而论,这种相对刻板的填鸭式教育也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大幅提升,也带来了长达二十余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如今的中国在许多高新领域,如航空航天、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已然比肩欧美,走在世界前列,但另一方面,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上讲,也产生了不少学识优异,却丧失健全人格,甚至以悲剧收场的“考试机器”。
2019年9月19日,一个身形瘦削、满面愁容的帅气男子从美国脸书(facebook)公司总部楼顶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38岁的年轻生命。
陈勤,一个出身福建农村的农家子弟,为了改变命运,承载起父母寄予的无限希望,通过早年的刻苦努力,17岁以高考状元的身份进入浙江大学计算机系,21岁来到美国南加州大学深造,毕业后被脸书公司22万美元的高薪聘请。
此时的陈勤,可谓意气风发壮志凌云,然而人生从来不是平坦的单行道,学生时代的成功经历也难以直接复制到职场和生活中,作为公司的骨干级工程师,他不得不硬着头皮死磕那些与自己一样聪明优秀的对手。
又为了让父母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他赌上了全部身家在异国他乡奋力拼搏,却还是因为文化的巨大差异,难以协调的人际关系,遭到同事的排挤和上司的冷落,备受打击的陈勤,终于被一纸开除令压垮了脊梁,选择了最后的解脱。
对于普通人而言,被公司解雇固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但也绝不至于以生命为代价,来为这样的“失误”买单。细看之下,或许正是由于陈勤在学校里的经历过于顺畅,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定位标准提高到了一个远超一般同龄人的地步,才在突如其来的打击下一蹶不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便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天才,也难保没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学霸尚且如此,常人更不必多说,在现实中,能够成为精英的终究只是少数,对于多数天资平平、成绩一般的学生而言,既难以进入顶尖大学,掌握最好的资源,又不甘于在底层庸庸度日,最后走向彻底失败的案例更是不胜枚举。
无论是因积怨而对室友痛下杀手的林森浩,还是独自远游而丧命可可西里的黄雨蒙,或是被繁重学业逼得跳楼自尽的汪楠,一个个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面前,不得不引发人们的思考:这样的教育模式,究竟能走多远?又能否给予莘莘学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放眼全球,回顾历史,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不管是老牌列强英法德美,还是作为后起之秀的日本韩国,他们的先辈都曾经在工业化现代化阶段做出了非凡贡献,通过刻苦钻研和埋头实干,不仅积累下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换来了子孙后代们的幸福生活,同时也把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远远甩在背后。而眼下中国学生们的奋发攻读,与其说是充当了时代的牺牲者,不如说是在弥补百年前祖先落下的功课罢了。
教育改革正当时,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需要教师和医生,也需要企业家和白领高管,更需要众多普普通通的基层打工者。
毕竟,条条大道通罗马,现在的孩子们,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时代,已经无需像先前的70后、80后那样,为了一张录取通知书拼尽全力,可以更自由选择人生的前进方向,但愿我们的教育改弦更张,让学校越来越开放,家庭越来越和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