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目的远不是“生活能够自理”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2-07-28

  今年五一劳动节刚过,“教育部要求9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劳动素养如何更好在课堂中落地,在实施过程中有哪些考量,这些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规定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共设置10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2020年,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1年,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主要面向学校,重点针对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问题,细化了有关要求。而在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的中小学劳动课程,是将劳动教育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

  要想把劳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仅有纸面规定肯定不够,还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写和出版;还要结合各地实际,让劳动教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就像成都的中小学这样。总之,一定要符合新时代要求,从而避免劳动课流于形式。这需要创新驱动,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此才能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态度。

  众所周知,如今的孩子都忙于学业,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把所有经精力都用在了“主课”上,连起码的劳动能力都快丧失了。生活中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劳动习惯,有些孩子连铺床叠被、洗袜子、收拾书包都不会,甚至懒得洗脸、洗脚,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可见,是时候补上“劳动教育”这门课了。

  不过,劳动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孩子们“生活能够自理”,而是成长过程中的必须。通过劳动认识社会感悟自然、观察生活、认识生命、了解社会,培养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总之,劳动教育目的远不是“生活能够自理”,是为了让孩子全面发展打好底子,也为其未来打牢基础。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必须对此做好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