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一词的由来
1934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实行战略转移。在中央红军长征后,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相继撤出鄂豫皖、川陕、湘鄂川黔根据地,踏上了漫漫征程。直到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甘,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这个举世闻名的过程,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但“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些说法的由来,却鲜为人知。
1935年5月,红军总司令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指出:“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这是“万里长征”一词的最早出现。而布告发布的地点,就在四川冕宁。
随着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路线的不断延伸,“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由先行北上的红一方面军第1、第3军和军委纵队改编而成)直属队党总支萧锋在1935年9月22日的日记中写道:“毛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号召,经过两万多里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指战员们,你们一定能够以自己英勇、顽强、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以往的战斗经验,来战胜一切困难!”
1935年10月19日,陕甘支队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在对萧锋的讲线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在这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念。
1935年11月13日,中央在《中国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中明确提出: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余里的长征,跨过了十一省的中国领土,以一年多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最后胜利的到达了中国的西北地区,同陕甘两省原有的红军取得了会合”。11月28日,、朱德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抗日救国宣言》中再次提出,红军主力“经过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历尽艰难困苦北上抗日”。可见,“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概念是在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结束时提出的,是专指红一方面军的。
红军长征的路途中,在四川省停留的时间最长,行走的路程也是最远。除红二十五军外,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都曾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并固定下来广泛使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