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中再进一步 沈阳国际陆港,沈阳新增、加密国际航线;高铁以沈阳为中心的进出关通道放射网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0-11-24

2020年9月,沈阳市出台房地产新政,这一坊间称之为“沈八条”的沈阳楼市调控新政,为这个金九银十的沈阳房地产市场蒙上了一层迷雾。 新政是否会让沈阳楼市迎来寒冬?沈阳的房子还能买么?当天边境执行

向国中再进一步 沈阳国际陆港,沈阳新增、加密国际航线;高铁以沈阳为中心的进出关通道放射网边境执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中发〔2019〕39号)精神,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结合辽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明确发展目标

2020年年底,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通建设任务和辽宁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各项任务,为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从2021年至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任务在辽宁落实落地。

到2035年,全省基本建成快速通达、高效经济、智慧先进、绿色安全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便捷的城市(群)交通网,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基础设施立体互联、旅客联运便捷顺畅、货物运输高效经济,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总体适应、局部适度超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完善,高速铁路覆盖所有省辖市,航空枢纽、通用机场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铁路、公路、水运、民航衔接顺畅的门户枢纽。

——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快货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交通设施基本实现数字化及智能化,智慧交通应用逐步普及。

——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占集装箱吞吐量比重达到20%以上。

到本世纪中叶,综合交通运输全面实现数字化、智能化、一体化,基础设施规模质量、运输服务智能化水平、行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

二、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1.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空间布局。以沈阳、大连市为核心,完善进出关、沿海、内陆、省际等通道布局,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推动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增量有效供给。强化辽西北地区补短板,推进沈阳经济区提质增效,强化辽宁沿海经济带通道枢纽建设改造。

2.构建发达的快速网。 推进高快速铁路建设,形成以沈阳市为中心、进出关通道和沿海通道为主轴的放射网。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推进建设年代较早、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扩容改造,推动省际、经济区域间高速公路互联互通。 推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完善提升民航基础设施,争取与枢纽机场相匹配的空域、航线、航班时刻等航权资源。

3.构建完善的干线网。推动老旧铁路扩能、电气化改造,加快国家高铁通道客货分线运输。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质改造和口岸公路建设,实施城镇连绵发展带及城市(群)内部城镇间干线公路快速化改造。推动老旧管道增输改造与新项目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加强综合利用和资源共享。

4.构建广泛的基础网。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公路、轨道交通等与机场的衔接。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完善农村邮政等基础设施。 推动沈阳、大连市建设综合性通用机场,鼓励有条件的运输机场兼顾通用航空服务。推进具备飞行培训、应急救援等功能的通用机场建设。

5.构建便捷的城市(群)交通网。 建设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加强规划统筹、建设协调、服务融合,畅通交界地区公路联系。完善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支路级配。优化静态交通管理,科学规划建设城市停车设施,完善充电、加气、加氢和公交站点等设施。倡导基础设施人性化设计,加快现有设施无障碍化改造,完善慢行交通系统,营造独立舒适的绿道环境。

6.构建一体化的枢纽体系。完善综合交通枢纽网络布局,统一规划、设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加强设施设备共建共享共用,推动站城一体化开发。引导和推进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和既有设施枢纽功能。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打造太平湾东北亚“新蛇口”、沈阳国际陆港,推动营口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三、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

7.打造便捷舒适的旅客运输系统。培育省内航空公司,拓展直达国内主要城市和全球主要枢纽机场的航线网络,提升航班正常率。强化轨道交通一体化衔接,构筑以高铁、航空为主体的大容量、高效率的城际快速客运系统。推进城市(群)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实现旅客运输“一票到底”。加强城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8.构建绿色高效的物流体系。持续优化货运结构,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培育多式联运经营人、无车(船)承运人,发展高铁快运及电商快递班列。培育全国航空货物和快件集散中心,支持水运、邮政快递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轻资产型运输企业发展。推动城际干线运输、城市末端配送及城乡物流服务有机衔接,开展联收联投、共同配送等集约化运输服务。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9.推进运输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统筹规划建设旅游景观道路,拓展交通基础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专列、邮轮游艇等体验交通发展。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智能化、一站式出行服务。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加快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供应链服务、冷链快递、即时直递等模式发展。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

四、建设引领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

10.强化前沿科技研发应用。创新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特色产业链,激发交通运输行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加强交通基础设施新材料、建设与养护技术研发与应用,推动新型载运工具、特种装备研发,打造数字化出行助手。

11.推动智慧交通发展。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改造。推动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与信息网络广泛融合。加强交通信息资源整合提升,推动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等数据共享、协同管理。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12.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充分发挥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作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优势特色领域培育一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完善交通运输地方性标准体系,健全技术创新、专利保护机制,提升科技研发、标准编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水平。

五、建设保障有力的安全发展体系

13.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将安全生产理念贯穿交通运输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过程,提升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韧性,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养护。加强载运工具质量治理,加快推进船型车型标准化。加大行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14.完善交通安全生产体系。健全交通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和制度标准,完善安全生产责任考核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建立交通装备、工程第三方认证制度。强化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评估,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建立自然灾害交通防治体系,加强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创新推进公路桥梁通行安全非现场执法。

15.强化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和应急演练演习,及时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科学布局应急储备库,建立完善跨地区跨部门应急资源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专业化应急队伍建设,吸引社会化力量参与,强化应急救援社会协同能力,完善征用补偿机制。

六、建设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体系

16.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和养护全过程。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与“三区三线”对接,积极推进生态选线、选址。严格落实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措施。

17.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统筹规划布局交通基础设施线路和枢纽设施,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效率。推广施工材料、废旧材料资源回收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推进邮件快件包装绿色化、减量化。

18.强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淘汰落后技术和高耗低效交通装备,提升新能源、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应用比重。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组织中的碳排放。推广模拟驾驶培训技术应用。

19.强化交通运输污染防治。统筹油、路、车治理,有效防治公路运输大气污染。倡导绿色包装,淘汰重金属等特定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完善噪声敏感区域高速公路、铁路两侧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妥善处理好机场噪声影响,推广低噪声路面。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培育绿色出行文化。

七、建设包容共赢的开放合作体系

20.引领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完善“辽满欧”“辽蒙欧”“辽海欧”综合运输通道,培育经新疆至欧洲的综合运输新通道。完善国际运输服务网络, 支持沈阳、大连机场新增、加密国际航线。引导省内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国外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等综合开发合作。 提高海运全球连接度,推动中俄、中蒙、中朝国际道路运输发展。

21.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推进港口资源更高质量整合。推动辽东湾水域锚地、航路一体化规划建设,完善航道及公用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专业化泊位。完善煤油矿箱四大运输服务系统,大力发展专业物流,延伸港口物流产业链。加强多式联运服务供给,统筹落实港产城融合发展,推进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平安港口建设。

22.建设一流国际航运中心。 巩固提升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拓展邮轮母港功能及远洋航线、国内支线。吸引全球百强航运企业和国际航运组织入驻,提高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融资与保险等服务能级。对标国际贸易便利化标准,全面优化口岸综合效率和营商环境。 探索在大连建设自由贸易港。

八、建设精良专业的人才队伍体系

23.培育高水平交通科技人才。建立高级人才库,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推动学术交流,提升创新能力。重视科研试错探索的价值,建立鼓励创新的容错纠错机制。

24.打造素质优良的交通劳动者大军。实施交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交通职业化教育,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和奖励激励制度。

25.建设高素质专业化交通干部队伍。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专业能力培养,提高干部队伍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水平。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加强交通系统年轻干部队伍建设。

九、建设协同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

26.深化交通行业改革。制定修订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区域、城市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统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等行政资源,推动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推进投融资模式创新,引导港口、高速公路等企业向资本投资、营运管理转变。

27.优化交通营商环境。健全市场治理规则,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破除区域壁垒,防止市场垄断,打造行业智能化政务服务平台。完善运输价格形成机制,规范交通运输行业各类收费。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行业监管机制。

28.扩大交通社会参与。健全公共决策机制,重大行业行政决策履行公众参与、风险评估、集体决定等程序。引导社会组织依法自治、规范自律,鼓励社会广泛参与行业治理。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建立健全公共监督机制与第三方评估机制。

29.培育辽宁交通文明。加强正面舆论宣传,推进优秀交通文化传承创新,强化辽宁重要交通遗迹遗存、现代交通重大工程保护利用和精神挖掘,讲好交通故事。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培养树立交通运输行业先进典型,营造文明交通环境。

十、保障措施

30.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地方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建立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协调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单位先行先试,积累好的经验和做法。

31.加强资金保障。深化交通投融资改革,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各级财政投入保障制度,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强国建设。

32.加强实施管理。统筹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强化政策协同与规划刚性约束,实现“多规合一”“多规融合”。合理规划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进程,科学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依法保障合理合法用海、用地需求。

33.加强区域协调。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及周边省市经常性、制度性协商,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军地互动,妥善解决好涉及区域协同发展的相关问题,整体有序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来源|辽宁日报

|李佳蔚

边境执行 宋可嘉 河钢股份旗下企业负责人因环境问题被行政拘留,金风科技旗下水务公司超标排放水污染物……2021年3月第2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环境保护与信披责任亮起了红灯?又有哪些企业项目获得环评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