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年度投资特刊发布,数位大咖把脉宏观经济和A股,2022年最强赛道来了!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1-12-27

来源:道达号(微信号:daoda1997) 昨天白天,A股最牛的消费股突然大跌。很多人还没回过神来,昨天晚上,全球最牛的股市之一——美股又突然崩了。 就在前一晚,美股还涨得好好的,标普500指数、纳别把我和神棍混为一谈

重磅!年度投资特刊发布,数位大咖把脉宏观经济和A股,2022年最强赛道来了!别把我和神棍混为一谈

何建川

旧一年的尾声,往往孕育着新一年的期盼!

每逢岁末,《》都将为读者提供精心烹制的“投资大餐”。

今日,《》大型年度投资特刊《成长2022》隆重面世。此次年度投资特刊汇聚了多位首席经济学家把脉宏观经济走势,以及多位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为您研判市场起伏。此外,我们还专门走访了诸多分析师、行业专家与业界人士,以及公司经营管理人士,为您分析理财配置,挖掘产业投资机会……全方位展示成长2022下的投资机会。

2021年将进入最后一周,而上证指数在年初的质疑声中,也极有可能创下年K线三连阳的新历史,在这背后是“茅指数”和“宁组合”两大投资风格的博弈交锋,在这背后是双碳目标影响下各产业链的逻辑重构和机会变局。

放眼2022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应对“三重压力”的大背景下,“七大政策+五大认识”已经勾勒出了主要的政策方向,因此对于新一年的资本市场,也将是“稳中求进”的主基调,结构性机会和战略性机会共生。

那么到底如何复盘2021年和展望2022年,记者(以下简称NBD)与每经投资研究院(以下简称每经投研院)院长黄晓义进行了深度交流。

2021年复盘:快速轮动与剧烈分化

NBD:黄院长,请您先给我们简单总结一下2021年的A股表现吧!

黄晓义:好的,2021年A股行情主要特征是“成长股的行情轮动”。此前的两年,市场的焦点是白马龙头公司,是传统价值投资当道,但是2021年出现了风格转换,以“茅指数”为代表的传统行业白马股只是在年初和年末有短暂表现,而以“宁组合”为代表的高成长、高估值龙头公司则成为今年的主角,基本上领涨了大多数时间,而很多产业链在双碳目标影响下出现了逻辑重构和机会变局,也造成了板块之间的快速轮动和剧烈分化。

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7日,上证指数、深成指、创业板指、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了4.59%、2.74%、15.78%和0.43%,而沪深300指数下跌了4.92%,而Wind行业指数显示,今年涨幅最大的行业板块主要集中在材料、公用事业、半导体及半导体生产设备、能源、汽车与汽车零部件、信息技术,其中前10大行业板块涨幅在16%到42%之间,而保险、电信服务、家庭与个人用品、银行、金融、消费者服务成为了跌幅居前的行业板块,前八大行业板块跌幅0.74%到22%左右,跌幅超过10%的其实只有保险和电信服务这两大板块。

如果只看上述数据,直观感受今年应该是赚钱效应还行的一年,毕竟主要指数大多数是上涨的,上涨行业板块的涨幅也明显大于下跌行业板块的跌幅,但是多数投资者实际的感受却是赚钱不易,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分化很大。即使是选对赛道的投资者,如果没有适应市场波动节奏,一样很难赚到钱。

NBD:这种“赚钱难”背后的原因如何解读呢?

黄晓义:首先是今年的行业轮动相对快速,分化十分剧烈,虽然很多行业都有投资机会,但大部分投资机会都没能延续很长时间。

究其原因,由于今年是碳达峰、碳中和元年,在双碳目标影响下,很多从未经历的新变化影响了众多行业的预期,导致背后的供需格局预期也发生了比较大的波动。一段时间里面某些行业的上游资源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上涨,对产业链中下游形成冲击,但是随着国家出手稳价,投机炒作资金又慌不择路地撤出,造成一些板块如何涨起来,又如何跌下去。

其次是国家出于战略层面的考虑,今年出手对一些过去预期很稳定的优势行业进行严控和整治,比如“教育双减”、“医疗集采”、“平台反垄断”等,对教育板块、医药板块、互联网板块的影响都超出预期,一些中长线投资者也是猝不及防。

最后是地产调控进入风险释放阶段,推进“房地产税”得到了明确,完全改变了炒房客的预期,对于经过多年调控之后的地产市场,无异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地产产业链影响面较大,甚至拖累不少蓝筹股也出现超预期下跌。

NBD:除了上述原因,您认为还有其他因素吗?

黄晓义:我们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量化基金给市场带来的变化。今年量化基金的全面崛起,影响了一些传统交易模式。

量化基金不是新鲜事物,过去几年已经开始起步,今年的业绩非常亮眼,引发了客户的追捧,因此迎来了行业的爆发性增长。今年备案私募产品最多的灵均投资就是一家量化私募管理人,仅今年备案的产品就超过了400个,管理规模已经超过600亿,而国内头部量化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过了800亿,百亿规模以上的量化私募基金也已经达到26家,初略计算一下也是几千亿规模,如果考虑杠杆放大的因素,量化私募能参与市场交易的资金量就更大。因此以目前量化基金的总量来看,即使A股日成交超过1万亿元,量化基金对于A股日内交易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今年9月1日,A股总成交额一度突破1.7万亿元,当时有分析就认为量化基金对日内交易的贡献占比不小。而整个三季度,连续49个交易日成交金额破万亿,其后在量化基金规模受限传闻影响下,A股总成交额跌破万亿水平,但是从10月下旬开始,再次重返万亿水平,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今。

在这种巨量成交额支撑下,大盘指数并没有如传统分析理论一样量升价涨,大盘指数维持的是一个箱体震荡走势,而这种成交水平在2015年造就了一波强劲的“杠杆牛”行情。由于不少量化基金采取日内高频套利交易模型,所以日内的成交量虽然增加了,但是对于趋势助推的作用却有限,客观上增加了使用趋势理论和追涨技巧投资者的操作难度。

2021年三件事对A股生态有重构意义

NBD:2021年的股市,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层面,也发生了很多大事,您如何看?

黄晓义:对于2021年的众多重大事件,每经投研院认为有三件事值得大家关注,对A股生态有重构意义:一是对“康美药业造假案”的判罚;二是新三板精选层成功升级为北交所;三是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定价加速。

首先是“康美药业造假案”的判罚,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一宗财务造假案,也是首单具有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法院最终裁定,康美药业赔偿5万多名投资者24.59亿元。原董事长马兴田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另有10多名高管人员按过错程度分别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中包括五名独立董事被判承担民事赔偿连带责任,均需承担上亿元连带赔偿责任。过去A股市场的违规违法成本太低,让一些造假者愿意铤而走险,而在注册制即将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康美药业造假案”的判罚不仅对造假者和意图造假者有较大的威慑力,也能大大增强价值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对于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其次是新三板精选层成功升级为北交所,是成功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一步,重点解决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难题,而此前A股市场并没有解决得很好。很多创新型中小企业具有“更早”、“更小”、“更新”的特点,如果能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对于整个中国的创新转型和就业稳定都是意义重大的,所以不难理解北交所从宣布设立到正式开市仅用了74天。每经投研院非常看好北交所带来的重大投资机会,具体会在后面详细分析。

_401005182

最后是注册制下新股市场化定价加速,根据每经投研院统计数据,截至今年12月17日收盘,2021年科创板一共上市154家公司,其中跌破发行价11家,破发率为7.14%,而2020年科创板上市145家公司,当年跌破发行价4家,破发率为2.7%。仅从这组数据看,注册制下的新股破发率已经明显提高。但是自证监会今年9月18日对科创板、创业板的新股发行承销特别规定优化以来,新股市场化定价更加明显,在这个时间段一共上市了28家科创板公司,其中9只破发,破发率高达32.14%。而在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未来要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科创板又是注册制的第一块“试验田”,按照这种新股破发趋势发展下去,中国股市特有的“新股不败”现象可能逐步走向终结,而以此为基础建立的一些盈利模式和套利模型将可能失效,这将是A股市场进一步向成熟市场接轨的标志。

2022年大势:震荡幅度可能超出2021年

NBD:刚才您也提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那么站在明年行情研判的基础上,如何解读这个会议的精神呢?

黄晓义:关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很多经济学家和券商分析师从宏观方面已经解读得很透彻、很全面了,相信大家也读了不少。而每经投研院更多是立足于明年行情的操作,从两个微观角度与大家探讨一下。

首先是“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加强预期引导”这个提法,这让我想起了今年股市投资流行一句话“我预判了你的预判”,都是一个预期管理的问题。过去很多政策都是见招拆招,2022年则可能出现早于市场预期的政策提前出招,这对稳定投资者心态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有利于维持平衡偏多的市场交易氛围。

其次是“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这个提法,体现了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兼顾短期增长和中长期发展任务之间的平衡,因此明年解读类似央行货币政策或者在公开市场的交易动向,不能用一种非“松”即“紧”的思路去看问题,而是要综合解读这些动作背后的中短期含义,从而做出正确的交易决策。

NBD:对于2022年证券市场的大趋势,您有什么看法呢?

黄晓义:如果从宏观基本面来看,大盘指数明年出现大的趋势性行情难度很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很少见地提出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在这种宏观环境下,意味着2022年将继续是与不确定性博弈的一年,而伴随着各种利好政策的对冲和托底,市场依然呈现的是一种震荡模式。但是由于美元加息周期的开启和全球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震荡幅度很可能超出2021年。

美元指数1996年以来走势

文华财经

如果从时间节奏看,上半年的机会会比下半年更明显,主要原因是两点:首先,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可以预期经济稳定的各种政策或者举措将在上半年密集出台,市场的兴奋点和发力点会比较多;其次,由于美国明年下半年加息概率越来越大,美国的各项政策将是导致全球波动的主要因素,全球市场下半年的不确定性高于上半年,因此从机构投资运作的角度,上半年将更为进取,下半年将以结构性交易为主。

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由于A股市场的深度和宽度在不断增加,研判大盘指数的意义在降低,只需要判断2022年不会出现类似2008年和2018年这样的指数单边下行走势,股市都是有可操作性的,2022年应该是结构性机会和战略性机会共生的一年。

2022年机会:三大赛道+两个战略机会

NBD:结构性的机会,如果不会挑选,赚钱难度还是很大的,您看好明年的哪些行业机会呢?

黄晓义:好的,我给投资者简单聊三个方向的思路吧。

首先就是新能源产业链,这是一个中长期的投资方向,但是每年的侧重发力点又有所不同,但是投资逻辑始终保持。尤其是在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加大之后,政府依旧会出台稳增长政策,但是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工具的可能性很小,传统的基建规模也相对空间有限,因此新基建成为未来稳增长的重要利器,其中新能源基建项目很可能成为本轮稳增长的重要抓手,这与中央工作经济会议提出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也是吻合的。2022年每经投研院重点看好氢能源和电网设备两个细分相关赛道的机会,前者进入了政策扶持密集期,后者则处于高景气赛道之中。

其次是元宇宙产业链,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虽然现阶段目前的市场炒作多数还是概念性的,并没有很好的业务场景和商业模式,但是长期发展方向是毋庸置疑的,而硬件设备将是一个有真实需求支撑的突破口。随着VR全球头显出货量近年来保持高增长,VR/AR设备有望最早实现规模化和商业价值。据IDC、VR陀螺估算,预计2022~2025年全球出货量有望提速,2025全球头显出货量有望达到2900万台,复合增速高达37.98%。此外,2021年以来,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加速布局VR行业,明年苹果也计划将推出AR眼镜,为市场带来新的兴奋点,因此每经投研院也建议投资者关注与VR/AR相关的消费电子赛道。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大金融赛道。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字当头”的定调,以及“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政策导向,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将得到对冲,房地产债务担忧也将缓解,在此背景下大金融行业估值较低而且业绩确定性较高的优势显现,且业绩有边际改善空间,安全边际较高。同时,年初至今大金融板块涨幅、估值、基金持仓均处在低位,未来有望迎来修复。而同时具备财富管理和投行优势的一些头部券商也值得关注,由于现阶段中国正处于财富管理大时代的起点,2022年A股市场或将迎来全面注册制改革,对这类券商将形成双重利好。

NBD:您在前面还提到北交所的重大投资机会,具体能给投资者分享一下吗?

黄晓义:我认为北交所的投资机会是战略性的,主要逻辑来自于北交所上市公司与科创板、创业板的估值差。

与已经被充分挖掘的沪深两市相比,北交所在较短时间完成了设立到开市,并实现了平稳运行,但是很多机构的准备工作还并没有完全跟上,目前对于北交所和新三板的投研覆盖度还不够高,新开户的投资者对这个市场特点也有一个熟悉过程,相关资讯传播广度和密度也不够丰富,因此就存在信息不对称和流动性不足带来的价值低估。

北交所是由国家最高层推动下成立的,从政策设计上,既保持了原有新三板一些成熟的制度,也新推出了不少吸引投资者的创新政策,比如券商可以先保荐后投资、新三板投资者继续享受税收优惠等、公募基金也获批发行入市。

与此同时,北交所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门槛相对偏低,从新三板到北交所的层层递进也可以满足不同周期的企业融资需求,因此未来更多的优质中小企业登陆北交所是可期的。与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的精挑细选比较,今年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还不够惊艳,在市场吸引力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但是随着明年年报期的结束,一批更有科技含量和业绩亮点的创新层公司将陆续登陆北交所。

随着北交所供需两端的提升和改善,叠加未来的政策红利,明年的大发展是大概率事件。

数据来自Wind,每经投研院制作

截至12月23日,以整体法计算(剔除负值),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动态市盈率为34.38倍,而科创板、创业板平均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2.36倍和51.49倍 ,北交所公司整体处于明显低估状态。但是每经投研院认为,随着北交所市场流动性的不断改善,三者的估值差会逐步收敛,北交所不会成为另外一个H股市场,核心因素在于北交所的投资者结构与科创板相同,未来还有希望进一步降低门槛,而H股市场与A股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差异较大,所以无法类比。

已经开户的朋友不妨多多关注与深擎科技联合推出的“北交所投资通”产品,而没有达到开户门槛的投资者,也不妨多关注一下北交所相关的主题基金以长期投资的方式间接参与。

NBD:关于明年的基金投资,请问您有什么建议?

黄晓义:主动型基金的挑选主要就是看基金经理,所以谈不上方向性的选择,但是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投资可以从行业或者板块入手做一些分析。

对于指数基金的投资,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方法是基金定投,对一些长期下跌且跌幅较大、估值也跌入价值区间的指数基金进行定期的投资,这种效果是比较好的。

2022年与港股相关的一些指数基金已经进入了很好的定投的时机和区间,具有不错的战略投资机会,相信未来一、两年会有很好的回报。

恒生指数2010年以来走势

文华财经

根据兴业证券的统计,在全球各大类资产之中,香港恒生指数已经连续两年表现不佳,2020年以3.4%的跌幅位列全球倒数第四,2021年以来更是以14.83%的跌幅拿下倒数第一。

在经过两年下跌之后,截至12月22日,恒指市净率已经降至0.96,统计数据显示,过去25年恒指市净率只有4次跌到这个水平,前3次分别在1998年、2016年、2020年。在这几次之中,恒指在接下来一两年都出现了大涨。

有人可能担心明年美元进入加息周期对港股是不利的,但是从港股在过去三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表现来看,均为大幅上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所以明年更值得期待。

最后,关于2022年涌现的战略投资机会,我送投资者八个字“坚信常识,坚定信仰”。

每经投资研究院年度重磅价值资讯产品:《成长2022——2022年度投资宝典》,聚焦2022年股市和基金投资两大方向,并围绕三条产品主线,为投资者梳理2022年的主要投资逻辑和行业赛道情况。

主线1:2022年高景气赛道

主线2:2022年度策略大数据

主线3:2022年基金投资宝

初步预估,投资宝典将包含2万字干货,并提供两大升级服务:

■ 一是简便易操作的工具化体验,对三大主线内容进行归类细分,方便投资者迅速查找对应模块。

■ 二是我们将该产品与极简投研社自主研发的【趋势查询】工具进行链接,用户可在一年内免费查询投资宝典中所涉及公司的股价趋势运行情况。

目前该产品已开启预售,大家可关注公众号“道达号”(ID:daoda1997),点击菜单栏“赢家学院”进行订购,或者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产品页面订购:

记者:何建川

编辑:

视觉:刘阳

排版: 王蜀杰

601328交通银行 http://www.xinzhiliao.com/sj/xiaji/14472.html

别把我和神棍混为一谈 据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28日,沪深两市的融资融券余额为16706.56亿元,环比增加19.61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5181.42亿元,环比增加15.01亿元。分市场来看,沪市两融余额为8936.47亿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