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丽江木府简介丽江文化介绍印象丽江
从邱塘关向南俯瞰是七河的西关村,“环叠为田,引水为渠,”一如当年徐霞客见到的景象
从邱塘关向南俯瞰是七河的西关村,“环叠为田,引水为渠,”一如当年徐霞客见到的景象。(通讯员吴星摄)
编者按: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廿五踏入丽江丽江木府简介,二月十一日离开,在丽江驻足了16天。在徐霞客的笔下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丽江景致婉美、物产丰盛,是一个风俗淳厚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重礼尚仪的地方。在今天,他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后人也数百次追随他的足迹,寻访他曾经走过的地方。
在编者看来,“跟着徐霞客游丽江”不仅仅是在地理空间上重走一遍圣贤的足迹,更多是在跟随的过程中,把这段历史文化记忆融入新时代丽江文化旅游中,呈现丽江旅游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气象新风貌。同时,秉承徐霞客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可贵精神,推动丽江文化旅游的发展。
在这次的采访中,我们仅选取几处与徐霞客相关的地点,探秘邱塘古迹,对话徐学专家,重访木家院,听霞客教习作文的故事。让脚步慢下来,内心静下来,缓缓体味徐霞客走过丽江的昨日今昔。
盛夏时节,我们来到位于丽江坝子最南端的木家桥村印象丽江,潺潺的流水、干净的村道、掩映在绿树中的村舍,美丽的小庭院一幅景美人和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沿着村子西面山坡上新修建的登山步道,一路逶迤而上。正是草木葳蕤的时节,片片的松林如一块无垠的绿色屏障绵延起伏,夏蝉鸣叫,野百合开得正艳,阳光几乎透不过绿叶,是如此的清凉和惬意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丝毫没有炎热的感觉。
穿过一片茂盛的草地,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了位于两峰之间的山垭口,隐约间可见林间的褐色飞檐,是这片山林中唯一的建筑物,那应该就是重建的邱塘关关门了吧。我们没有急于走进这座荣耀和辉煌的关门,按捺住雀跃的心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站在山垭口,让神思越过崇山峻岭,静静触摸历史的脉搏。
此时,向南俯瞰七河的西关村,“环叠为田,引水为渠,”一如当年徐霞客见到的景象。今天,徐霞客游历道路上的这个秀美村庄,也正以积极的态势融入丽江旅游发展的大潮,2004年丽江木府简介,西关村的旅游正式起步丽江木府简介。依托当地历史文化开发建设的观音峡景区,是一个融山水丽江文化介绍、湖泊、峡谷、瀑布、森林等自然景观和纳西村落、茶马古街、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景区,大量的旅游者漫步在此,感受丽江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旅游业的开发极大地促进了西关村经济发展。村民中有150人左右长期从事旅游服务,人均每月增收4000多元。向北眺望丽江木府简介,黛山村舍辉映,纵横交错的高速路,跨越山川河流、城镇乡野丽江木府简介,一派欣欣向荣丽江纳西族东巴文化。
随后,我们从北到南,与徐霞客相向而行。眼前仿佛浮现出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身影丽江文化介绍,蹑崖登上“峻石累垂,锋棱峭削,空悬屈曲”的关隘后,与守关的庄丁相迎作揖的场景。我们转身徐徐迈向邱塘关关门。这段路依然保存着完整的石板路面,经历沧桑岁月的打磨,每块石板在幽暗的树林间透着光亮,石块间深深的凹印,承载一段段丽江木氏对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明崇祯十二年,在这悠长的石板小道上,道路两侧“茂林丰树,苍然蔚然”,52岁的徐霞客走进了他思慕已久的丽江。
穿过茂林,豁然开朗,重新修复的关门呈现在眼前。据丽江市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万星介绍,被徐霞客称为“丽江锁钥”的邱塘关印象丽江,至少建于15世纪,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徐霞客笔下“有室三楹”,说的是邱塘关的关门是一栋有三间房子的建筑,中间设门,即通道。有几户守关的人家住在关门内丽江木府简介。
2019年,在徐霞客进出邱塘关380周年之际,古城区政协、古城木府博物院等单位筹措资金,精心整修,使邱塘关重现庄严。在蓝天白云下,青墙灰瓦,飞檐凌空,给人一种沉稳、古朴、宁静的感悟。关门上悬挂着的对联是明代丽江土知府木泰的诗句:“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我们不禁感慨:《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即诏命至,变俱出迎于此,无得竟达”,那300多年前的风景,大致也是这般模样吧。关门前挺立的石狮,还有那一瓦一木,一花一草,都在无言地述说着当年丽江木氏与中央政府的往来交流。
如今,那些与邱塘关相关的古迹有的已重建、有的已不复存在,但它们留下的历史文化记忆,将永远流淌在丽江人民的血脉中。(记者赵坤玉李映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