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四川羌族的风俗文化云南丽江纳西族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7-21

  1978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四川羌族的风俗文化云南丽江纳西族

  1978年,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开启了“第二次”的新征程。这一年,宣科先生刚好48岁,他重新获得了自由。“走在丽江大研古城光滑的石板路上,看着周围熟悉而又陌生的街道,大口大口地呼吸着高原早春清新而又有些凛冽的空气,我预感到一场伟大的变革已经到来。”宣科说。

  40年弹指一挥间。如今,40年前那个英姿勃发、朝气蓬勃的中年宣科,如今已是88岁的耄耋老人。而丽江,当年那个名不见经传、偏远落后的边陲小镇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已和共和国一道,昂首走向了世界,成为每年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的世界知名旅游城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但地处云贵高原深处的丽江似乎还在十字路口彷徨。“什么?搞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吗?”“自由买卖和投机倒把有什么区别?”……争论、疑虑、压抑、悲观弥漫在政界和民间云南丽江纳西族。

  但生在旧社会,经历过3年困难时期的宣科决心已定,方向已明。“不发展经济,不让老百姓吃饱穿暖,我们只有死路一条。”此时,他思考的不是要不要改革开放的问题,而是怎样改革开放的问题。“一个地方和一个人一样,只有找到符合自己实际的发展道路,才能脱颖而出。”凭着对时代潮流的敏锐认识,凭着对丽江发展历史的深刻洞悉,他认为,丽江要发展,必须立足于民族文化资源。

  “丽江有12个世居民族,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丽江自古以来就是茶马古道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商业中心;丽江有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这些都是人无我有的特色,只有立足于这些特色,丽江才有前途。”在很多场合,宣科不断地“推销”他的观点。

  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他看来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丽江古城民居建筑群,差一点遭受灭顶之灾。20世纪80年代云南丽江纳西族,各地都兴起了城市建设的浪潮。丽江也不例外。那时就有人建议要修一条贯穿古城南北的公路,把丽江古城从中间劈成两半。在他们看来,丽江古城是落后保守的象征。你看,古城周边都是菜园,菜园里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粪池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一到夏天,臭气四散。古城里的不少人家还有猪圈鸡舍,养着猪鸡云南丽江纳西族。是的,那时的古城是一个典型性的农村小集镇,古城里的居民大都靠种菜卖菜为生。古城最繁华热闹的地方就在四方街,那里是古城最主要的贸易市场。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前到20世纪80年代似乎都没有变过。

  “落后并不代表没有文化价值。丽江古城是历史形成的,每一栋房子都有清晰的历史烙印,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都沉淀着古城人的情感。如果把这些建筑拆除,就等于隔断了历史,消灭了古城文化。再说,从古城中间修一条路,还会对古城水系建筑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古城‘家家门前流水,户户屋后垂杨’的诗画图就将成为历史。”古城在宣科眼里就是一个宝贝云南丽江纳西族,拆古城就等于割他的肉。

  幸好,当时有一个建筑学家到丽江了解到这个规划后,立即写信给时任云南省省长的和志强。和志强作出批示,叫停了修路计划。

  宣科的父亲宣明德记忆非凡,会说7种语言,据说是纳西族第一个会说英语的人。宣科早年就读于昆明教会学校,英语很好。

  上世纪80年代,求新求变的在丽江涌动,在大山深处被封闭了很多年的人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正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件事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丽江最热闹的路红太阳广场,每个周末的晚上,上百人聚集在一起,跟着宣科学英语。人们为这种露天学习场所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英语角”。来“英语角”学习的人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有的是老师,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社会上对英语感兴趣的人。他们在一起听宣科的英语演讲,用不太熟练的英语进行交流对话,互相探讨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当时不少人以参加“英语角”为时尚。

  “对外开放,需要很多懂外语的人。我们要把丽江介绍给全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丽江。这就是我搞‘英语角’的目的云南丽江纳西族。”宣科说。

  1986年,由他撰写的《音乐源于恐惧论》,在《天津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研究》等刊物发表。他新奇的观点在音乐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989年,《热美蹉的来历之研究》在《音乐探索》上发表。

  “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就是我们丽江献给世界的最好礼物。对民族文化的整理和发掘是我们丽江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民族文化这条路我们丽江可以走向世界。”这是宣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宣科的书房里挂着这样一个横幅:“先闻山坡羊,再聆浪淘沙。唐宋古曲入梦,既晤李后主,又揖唐玄宗,连夕魂梦与君同。”这是1999年5月22日,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为大研纳西古乐会书写的观后感。

  1987年6月,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成立。白发苍苍的演员、悠扬典雅的唐宋音乐,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特别是宣科俊逸跳脱,机智幽默的汉英双语主持,很快吸引了不少观众。

  “云南有个丽江,丽江有个宣科。”纳西古乐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宣科的演讲连同丽江古城、泸沽湖、玉龙雪山一道逐渐成为丽江旅游盛宴中的招牌菜。

  丽江40年的风雨历程,无论如何都绕不过1996年。那一年2月3日晚7时,一场7级大地震袭击了丽江。一瞬间,天摇地晃,通信中断,大量房屋倒塌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 300多人被地震夺去了生命。

  “大地震后,我们都不敢住在家里,我们都住在帐篷里。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安慰,相互帮助,一起共渡难关。”宣科回忆说。

  丽江发生大地震的消息迅速传遍了世界,全国各族同胞和国际友好组织纷纷向丽江伸出援助之手四川羌族的风俗文化。丽江带着伤痛走进世人的视野。

  大灾难,大挑战迎来了大机遇。灾难发生后,丽江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发扬“患难与共、自强不息、抢抓机遇、勇往直前”的丽江精神,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短短几年,一条40米宽的街道出现在丽江新城,一座20层高的五星酒店刷新了人们对高楼的认识,第一个商品房小区改变了人们的住房观念……

  让丽江再次“名扬天下”的,还有一件大喜事。1994年,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在丽江召开。会议要求,要把旅游业作为丽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会议还提出要把丽江古城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5年7月,国家派由郑孝燮、罗哲文、阮仪三等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到丽江实地考察丽江古城。他们转古城,看黑龙潭,赏白沙壁画。通过实地察看,他们一致认为,丽江古城是我国众多古城中的一个杰出代表,它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云南丽江纳西族,寄托着边疆少数民族丰富的情感,有着重要的申报价值丽江文化学院是几本。

  大家一致同意推荐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但地震使古城的许多房屋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申遗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就在震后第18天,丽江古城迎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办遗产中心的官员梁敏子女士和理查德先生。他们冒着余震的威胁,对丽江古城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在考察中,他们对丽江古城恢复重建,修旧如旧的思路和规划十分满意。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正式批准丽江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消息传来,丽江人民彻夜狂欢。“这就是丽江文化的魅力。”那一夜宣科失眠了。

  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昆明举行。“来丽游客几乎要把丽江撑破,许多人因找不到住处,不得不借宿在大理州的鹤庆县。”宣科说。

  这一时期的大研纳西古乐表演,也是一票难求。每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四川羌族的风俗文化。南来北往的游客把丽江和宣科的幽默风趣带到了世界各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