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纳西族文化介绍丽江古镇英文介绍
1986年丽江古城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1986年丽江古城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这座曾经的“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地丽江古镇英文介绍,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这是丽江古城自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转折点、最大的成就。
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云南纳西族文化介绍,古城瓦屋,鳞次栉比云南纳西族文化介绍,四周苍翠的青山,把古城紧紧环抱。
丽江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汉、藏、白、纳西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形成这既无规矩道路,又无森严城墙,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是“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城内民居为院落式建筑云南纳西族文化介绍,呈现出“三坊一照壁”的格局,颇为讲究的院落天井铺地,常用卵石、瓦片、碎石等把地面镶嵌成各式花纹图案,一方庭院丽江古镇英文介绍,一方风景。
丽江同时也是古时的商贸必经之路,如今的古城里,还留着很多当年“马帮”的痕迹,他们穿着毛皮袿子云南纳西族文化介绍、牵着马在城里中转交易,很多客栈门前还保留着拴马的木桩。
现今的古城街、巷、房、景浑然一体,古朴典雅又丰富多样的民居建筑,“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的小桥流水相结合”的典范特征,得益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专门保护机构的设立。云南省会1994年颁布了《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在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原来总体布局、形式、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必要的保养、维修、改造。
玉龙雪山脚下的白沙古镇,是纳西族古都,走在街巷远眺雪景;从古朴民居中,从人们的慢生活中云南纳西族文化介绍,从银艺、刺绣、东巴纸、纳西古乐等流传下来的文化中,仿佛能回到旧时光。
自1994第一部古城保律法规颁布以来,先后出台实施《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丽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专项规划》等办法,实施“五四三二一”工程,不断改善丽江古城基础设施和历史环境,让当地的资源、文化、产业等优势重新焕发光芒。
从申遗成功至今,25年间,丽江古城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西南边陲小镇,一举成为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化名城,丽江旅游业的异军突起,被旅游界称为“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
“丽江模式”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可持续性文化旅游发展丽江合作模式”,它被制定成文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纲要。
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随处可见的名胜古迹,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头衔、世界记忆遗产纳西族东巴古籍文献传承……无一不吸引着游客走向这座“鲜活”的古城。
这座坐落在雪山脚下的古城,通过新、旧城分开发展的合理格局,“修旧如旧、恢复古城原貌”的保护理念,创造出具有丽江特色的做法与经验,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民记住乡愁。
伴随古城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本地居民、当地社团等主动参与古城的建设、经营,形成了吸引返乡大学生回归、本地人才就地创业的良好局面,历史悠久的古城变成了新时代年轻人的“秀场”。
发展智慧旅游、打造数字小镇、5G无人商店、智慧导游导览等应用,为游客带来了实用便捷的智慧服务,历经800多年风雨洗礼的丽江古城已然释放出更加强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以群众共建共享保留古城的韵味和温暖,以科技创新开启古城新的未来,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严格管理”的原则,遵循丽江纳西族民居的营造技法,使得古城的发展之路人情味浓郁又极富创造色彩。
这座保留时代记忆的千年古城,正伴随着“永不褪色”的传统印象,迎来更具现代感和未来感的城市定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