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怎么吸引人丽江风俗文化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0-31

  2010年末,全省总人口4597万人,位居全国第12位,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

丽江古城怎么吸引人丽江风俗文化

  2010年末,全省总人口4597万人,位居全国第12位,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534万。云南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白、哈尼、傣、苗、傈僳、回等25个。其中,白、哈尼、傣、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布朗、阿昌、普米、德昂、怒、基诺、独龙15个少数民族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是我国特有民族最多的省份。在少数民族中,人口超过100万的民族有6个,即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超过千万的三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云南少数民族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交错,且多居住在边疆和山区。有的民族既有一定的聚居区,又杂居于其他民族中;有的民族高度集中于一个州市,甚至一个县一个乡中;有的民族则散居于城镇、交通沿线,或以村寨聚居。全省没有一个县是单一民族居住的县,回族、彝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

  云南汉族约有3062.9万人,是云南的主体民族,遍及全省。先秦时期云南就有汉族先民活动的记载。明代从洪武年间开始,在云南大力推行屯田制,汉族人口开始超过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成为云南的主体民族。从总体上说,元末明初的移要来自陕西、四川、湖广、江西以及南京等地。云南汉族方言总体上属于北方方言。分为滇中、滇西、滇东北和滇南四个片区,四个片区的汉语方言既保持了汉语的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云南彝族约有502.8万人,主要分布于楚雄州、红河州、玉溪市、大理州、普洱市和昆明市。云南是彝族支系分布最多的省,主要的支系有诺苏、纳苏、聂苏、罗罗、腊鲁、撒尼、阿细、阿哲、葛濮、朴拉、勒苏、他鲁等。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25种土语。彝族有本民族文字,是一种超方言的音节文字。彝族先民在历史上曾用彝文写下了许多历史、宗教、文学、天文和医学等方面的著作,并留下了大量的镌字崖石刻和金石铭刻。创制过10个月为1年的太阳历,并有《历算书》、《十二兽历法》、《太阳历》等彝文典籍。彝文药典《齐苏书》,其成书比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日》还早12年。曲焕章据祖传秘方研制出了著名的“云南白药”。彝族的宗教属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是彝族最普遍而又隆重的节日——“火把节”。此外还有滇东南撒尼、阿细人的“密枝节”;滇中楚雄的“插花节”、“赛装节”;滇南纳苏、聂苏支系的“咪嘎哈节”等。

  哈尼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163万人,主要分布于红河州、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玉溪市。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内部分为哈雅、碧卡和豪白三个方言。哈尼族有一整套系统的生态伦理思想,其核心主旨是自然中心主义。迁徙历史和梯田稻作是哈尼族文化赖以萌芽、生长和构建的两大基础。元阳哈尼梯田也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哈尼族的节日大致包括三种类型,代表性的节日有“扎勒特”(十月年)、“昂玛突”(祭寨神)、“苦扎扎”(六月节)等。节日庆典活动既是一年四季更替的转折点,又是不同季节梯田稻作耕作程序交替过渡的标志。

  白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156.1万人,主要分布于大理州。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词汇近60%为汉语借词,多数人通晓汉语。白族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商业较为发达,生产水平基本与周围汉族相同。科学文化艺术水平较高,在冶金、建筑、医学、史学、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绘画、雕刻、历法、水利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创建。大理崇圣寺三塔、《南诏中兴国史画卷》、张胜温《大理画卷》、剑川石窟石雕等闻名中外。待客通常招待“八大碗”。敬“三道茶”是白族的一种重要礼仪,常用于接待贵宾。“一坊一廊”、“两坊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独具特色丽江古城怎么吸引人。白族主要信仰佛教和本民族特有的本主神,也有人信仰道教和原始宗教。传统节日有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等70余个。

  傣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122.2万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是一种拼音文字,较通用的现称西双版纳傣文和德宏傣文。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又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同时还信仰原始宗教。开门节和关门节是两个重要的宗教节日,分别在傣历的九月十五日(公历7月左右)和十二月十五日(公历10月左右)举行。最重大的传统年节是傣历六月(公历4月左右)的泼水节,节日期间,举行浴佛、丢包、放高升、赛龙舟等活动。傣族文化的基本特点是:水稻栽培,善作舟楫,冶金技艺,纺织制陶,干栏式建筑,文身饰齿。稻作文化是傣族文化的核心。

  云南壮族约有121.5万人,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红河州和曲靖市。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族源于我国南方的古代越人。在生活习俗上,壮族一直保留着古代越人“断发文身”的习惯。壮族有祭献“老人厅”、“打木槽”、过小节、祭龙、“赶花街”等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日。“赶花街”时青年男女盛装打扮,姑娘们借用绣球来传递爱情。

  云南苗族约有120.2万人,主要分布于文山州、红河州和昭通市。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迁入云南最早是在唐代,大量迁入则是在明、清以后。一年一度的花山节是苗族的传统佳节。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来参加的人们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花山节活动开始,花山场内锣鼓齐鸣。此外,还有尝新节、端午节等。在苗族中广泛流传的民间口头文学,有民歌、情歌、传说、故事、谚语等等。苗族的芦笙舞也极具特色。

  云南回族约有69.8万人,主要分布在昆明市、大理州、曲靖市、楚雄州、红河州和玉溪市,有“大分散、小集中”和围绕清真寺“聚族而居”的显著特点。回族信仰伊斯兰教,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傈僳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66.8万人,主要分布于怒江州、迪庆州、丽江市和大理州。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怒江方言和金江方言两种,甚而与缅甸、泰国、印度等国的傈僳话也相通。傈僳族群众普遍信奉原始宗教,也信仰教、天主教。其民间口传文学艺术较为丰富,以讲述和歌唱的方式传承下来,有自己丰富的民歌、音乐和舞蹈等。民族体育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射弩箭是傈僳族的强项,具有惊、险、奇、绝等特色。每年12月20日是传统的节日“阔时节”,节日期间有“跳火海、上刀山”和身背溜邦“飞渡怒江”的绝技表演。

  拉祜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丽江风俗文化,约有47.5万人,主要分布于普洱市、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州。拉祜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宗教信仰主要有原始宗教、大乘佛教、教、天主教,以原始宗教的信仰最为广泛。传统节日有春节(扩塔节)、火把节、尝新节、月亮节、祭祖节、清明节、二月八、圣诞节、洗手节等。拉祜族的民间文学流传最为广泛、具有创世纪性质的著名长篇史诗《牡帕密帕》是集、经济、文化、历史于一体的拉祜族文化“百科全书”,是拉祜族民间文学的珍品。拉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种类繁多,多属广场舞,一般由男子吹弹乐器在前引导,女子列队环舞于外围。

  佤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40.1万人,主要分布在临沧市和普洱市。佤族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佤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善于使用干支纪年纪日,作为取名、祭祀、出行、办事的依据。佤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其中有神话、传说、诗歌、寓言、民谣、谚语、童话、叙事长诗、抒情长诗等。“司岗里”的传说,讲述佤族先民的最初来源。佤族主要节日有过大节即春节、农历八月十四日新米节、农历三月初一取新火节、农历四月撒种节、盖新房,其中以新米节、撒种节和盖新房最为隆重。从前佤族在盖新房、婚礼、丧礼时都要“剽牛”。

  纳西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31万人,主要分布于丽江市和迪庆州。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纳西族有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图画象形文字,民间称“斯究鲁究”; 一种是表音的音节文字,民间称“哥巴文”。纳西图画象形文在国际学术界有“惟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之誉,至今尚有2万多卷纳西族本土宗教——东巴教经典用这种象形文字写成,收藏在中国和欧美各国的图书馆、博物馆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古城,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观,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遗产”称号。纳西族是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既信仰本民族的本土宗教——东巴教,也信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和道教。并创造出了融汇着各民族多元文化因素的“白沙壁画”、“纳西古乐”等民族艺术精品。历史上,纳西族的铜、皮革等传统手工业比较发达,产品远销滇川藏各地。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的“三朵节”是其最盛大的节日,人们围在篝火旁,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云南瑶族约有22万人,主要分布于文山州和红河州。云南瑶族有蓝靛瑶、过山瑶、山瑶和景东瑶族四个支系。云南蓝靛瑶和过山瑶大致在唐末即已使用方块瑶文。蓝靛瑶和过山瑶全民信仰瑶族道教,或称瑶传道教。瑶族道教的典籍和瑶族歌书等,被称为“瑶人文书”,备受重视,被视为瑶族文化宝库。云南瑶族除了过农历十月十六日的盘王节外,特有节日还有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山瑶的“达努节”、春节、三月三、端午节、七月十四等。

  景颇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14.3万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包括景颇、载瓦、勒期和浪俄4个主要支系,其中载瓦支系占景颇族人口的80%左右。景颇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主要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近代,随着教的传入,也有部分人信仰教。景颇族的文学形式有史诗、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情歌等。宗教祭司“洞萨”念的经词,也是一种宗教文学。景颇族的声乐,有古老的歌谣和现代的民歌两种。古老的歌谣旋律简单,音域高亢辽阔。乐器有象脚鼓、铓锣、钹、三比(管乐器)和三弦等。景颇族能用简单的编织工具,织出300多种绚丽美观的图案。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目瑙纵歌”节是其传统的盛大节日,一般举行4天。人们穿着盛装,汇聚目瑙纵歌场,尽情欢舞。

  云南藏族约有14.2万人,主要分布于迪庆州。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卫藏、安多、康三大方言。云南藏语属康方言。云南的藏族生产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藏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族人能歌善舞,德钦“弦子”、香格里拉“锅庄”、维西塔城“热巴”各具特色。云南藏族有自己的节日,如正月十五祈愿会、五月端午大会、七月“旺果”节、冬月二十九跳神会等等。

  布朗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11.7万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州、普洱市和临沧市。布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语族布朗语支。布朗族有着较丰富的口头文学,民间流传着许多故事诗、抒情诗、叙事诗,题材广泛,优美动人。布朗族的“刀舞”,动作舒展大方; “圈圈舞”,热烈欢快。每逢佳节盛行“跳歌”,通宵达旦。布朗族民间曲调分为索调、宰调、甩调、甚调四种。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谈恋爱有“赠白花”的独特方式。男子有文身习俗。勐海山区的布朗族盛行随妻居住3年的习俗,期满再举行一次婚礼,然后携妻带子回夫家。 布朗族有的信仰神灵,崇拜祖先,有的信仰小乘佛教。布朗族喜爱喝茶,也善于种茶。布朗山茶叶是制作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主要原料丽江古城怎么吸引人,还有制作工艺独特的“竹筒茶”。

  布依族约有5.9万人,主要分布在曲靖市。布依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信仰多神教,崇拜祖先,信土地神,把奇石、大树、山、河、井、岩洞、铜鼓等作为有神灵之物而供祭。布依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和医药。布依族刺绣和织锦历史悠久,石、木雕刻技艺复杂,花式繁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布依族草医草药,在治疗外伤、骨伤和地区性疾病方面具有特效。主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

  普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约有4.2万人,主要分布于丽江市、怒江州和迪庆州。普米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少数普米族地区有原始的图画文字,但只有巫师(“韩规”)能用以记载宗教仪式等,故流传不广。普米族信仰藏传佛教、道教等,存在着浓厚的自然崇拜和多神信仰。普米族有独特的丧葬习俗。普米族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其叙事诗《白狼诗歌》、记载传统习惯法规的《古利歌》和《请神歌》等世代传唱。普米族最流行的交谊方式是“对歌”,无论婚、丧、节庆,都要“对歌”。普米族的主要节日有大过年(春节)、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等。

  阿昌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3.8万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和保山市。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多通汉语和傣语。阿昌族的信仰随地域各有特点,普遍信仰神灵,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小乘佛教的。有丰富的口头文学和民间艺术,有传说、故事、歌谣,有耍灯、跳象脚鼓舞、猴舞、蹬窝乐、耍白象等多种歌舞形式。“对歌”是较为通俗的情感交流方式。手工业较发达,门类很多,其中以打铁最为著名。“户撒刀”行销于省内、青藏等地以及缅甸等国。男女均有嚼槟榔的习惯,俗以齿黑为美。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的“窝乐节”是传统民族节日。其他还有“关门节”、“开门节”等节日。

  怒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3.2万人,主要分布于怒江州。怒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怒族没有文字,本民族的诗歌、曲调、传说、故事等均靠口口相传一代代延续下来。怒族大部分崇尚原始崇拜。传统节日主要有若卷、汝为、夸白、仙女节”等。怒族能歌善舞,乐器有琵琶(怒语称达比亚)、口弦、笛子、葫芦笙等,其中以琵琶流行最广,许多老人和青年男子都能演奏,演奏的乐曲有40多种。

  基诺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2.3万人,主要分布于西双版纳州。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基诺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的一种,并分基诺山基诺语和补远山基诺语两种方言。基诺族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崇拜太阳,太阳鼓是其最重要的法器,太阳鼓舞也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历史上各村寨实行“左米尤卡”,即长老管理村寨制度。历史上基诺族从事农业生产基本上都是“刀耕火种”。 基诺族有如创世纪说、村寨长老制、父子连名式命名制等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有打铁节、新米节、特懋克节、火把节和成年礼等。

  云南蒙古族约有2.3万人,主要分布于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居住在云南的蒙古族是元朝随军至滇后落籍通海的。云南蒙古族使用的语言是一种特有的、独立的语言,词汇只有少数与北方蒙古族语一样。在姓氏中,仍保留着旃姓、期姓、奎姓、华姓等具有民族特点的姓氏。蒙古族信奉万物有灵。农历四月初二是 “鲁班节”。上世纪80年代初,恢复过“那达幕”节,也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火把节等节日。喜歌善舞,传统的乐器是龙头四弦琴,青年喜“跳乐”。

  德昂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2万人,主要分布于德宏州和临沧市。源于古代的“濮人”,公元前2世纪居住在怒江两岸的广大地区,属于云南的土著民族。有“红德昂、花德昂”和“黑德昂”3种支系。德昂语分布雷、若马丽江风俗文化、纳盎三种方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德昂族信仰小乘佛教,有自己的宗教节日,其中“进洼(关门节)、出洼(开门节)、泼水节和“烧白柴”较为隆重。德昂族有文身习俗。德昂族古歌《达古达楞格来标》叙述了德昂族起源,并由德昂族民间歌手一代一代往下传。婚俗盛行“毫味尼别”(串姑娘)制度。象脚鼓舞是其在重大节日最具代表性的舞蹈。

  云南的满族约有1.4万人,分布却很广,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普洱、德宏、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州市。云南的满族最早是清朝初年来的。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是民族传统节日——颁金节。颁金即满语诞生之意。

  云南的水族约有8830人,主要分布于曲靖市。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今云南水族通用汉语。水族信奉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巫师则使用一种在水语中称为“泐虽”的文字。水历以月相变化的周期定月份,一年分12个月。主要节日为“端节”,时值大季收割、小季播种的年终岁首阶段,相当于汉族过春节。节日期间要设素席祭祖,祭祀和。婚俗,有独特的“吃小酒”和“吃大酒”仪式。十分重视丧葬,每一个细小环节都要请水书先生来主持,严格按水书条文去办。水族民间舞蹈主要有斗角舞、铜鼓舞、芦笙舞等。水族刺绣、剪纸、印染、木刻、石刻、银器加工和竹编织工艺等都颇有特色。

  独龙族是云南的特有民族之一,约有6300多人,主要分布于怒江州。独龙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独龙族信仰万物有灵,并认为人死后其亡魂会变成一种色彩艳丽的蝴蝶。所以在独龙族的文化特征中,女性文面曾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存在至上世纪60年代末。居住在独龙江下游的独龙族还信仰教。独龙族一年只有一个节日,独龙语称“卡雀瓦”,意为年节。节日的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各个家族据粮食收获的时间自己择定,一般都在农历的冬腊月,欢度二天或四五天不等。年节里最隆重的仪式是剽牛, 祈祷上天保佑。独龙麻布毯、竹盒、兜箩等造型别致,是难得的民族手工艺品。

  全省世居26个民族多数都有自己的语言,其中汉族语言属北方语系。滇东北的曲靖、昭通地区口音与四川、贵州接近,滇中口音以昆明话为代表,近来更向普通线个少数民族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彝、哈尼、傣、苗、壮、傈僳、佤、拉祜、纳西、景颇等民族改进和创制了14种民族文字,加上藏文,现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共15种,其中傣族文字和语言与泰国有一定历史渊源,部分相同。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历史悠久,东巴文字是迄今还存活和使用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蒙古族、回族、满族和白族等民族都有较好的文化传统,非常重视文化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