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木府真实历史大理丽江文案纳西族东巴文图画丽江古城瓦庐客栈
仙游县盖尾镇斜尾村是我市养马专业村
仙游县盖尾镇斜尾村是我市养马专业村。记者抵达村头时,何庆仙老人正赶着一匹白马在犁田。白马高约1.5米,身长2米多,通身雪白,鬓毛直立,远远看上去英姿飒爽。马儿犁田速度一点不比耕牛差,50米长的田地,一两分钟就能犁一趟,何庆仙几乎是跟着马一路小跑。
何庆仙已经养马32年丽江木府真实历史,家中现养着两匹马。“现在养的少了,村里最多时有40多户养马纳西族东巴文图画,马儿上百匹,有的一家就养10多匹。”
为何养马的少了?何庆仙说,喂马多数靠草料,偶尔煮点红薯,就是加餐了,一年养马费用只有1000多元,但养马太累大理丽江文案,年轻人不太愿意干。十几年前,马儿的数量就剧降,全村只有10多匹。其实养马的收入还不错,除了用来耕田外,也有人到村里请马队帮忙运输。他就牵着马到过仙游大多数的乡镇。每年元宵民俗活动中,马儿更是受欢迎。他家的马去过连江、泉州、厦门等地,每年元宵收入就有五六千元。平常嫁娶仪式中,也有新郎骑着白马去接新娘,马儿几个小时的租金就几百元。
最让何庆仙自豪的是,2003年,电视剧《南少林》在莆田取景,主演吴京还骑过他家的白马。马养久了就特别有感情,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电视剧播出后,当看到自家马儿奋蹄的镜头时,他的心情很是激动。
何庆仙等养马户说,他们已经了解山区工程需要用马的情况,正准备多养几匹马呢。希望当年几十匹马一起行走的场面重现,希望政府能多提供一些用马需求信息丽江古城瓦庐客栈。
市农业局畜牧站站长陈智敏提供的资料显示,历史上莆田人爱养马。1991年全市养马数量还居全省首位。但目前莆田已经没有专业马场,只有个别乡村农户零星散养,饲养的马种多为“晋江马”。
记者了解到丽江古城瓦庐客栈,莆田有自己的地方马种丽江木府真实历史,叫“洲屿马”,是唐贞元十三年(797年),观察使柳冕从陕西引进,并在小屿设牧监进行饲养。洲屿马体形优美壮观,适应性强丽江木府真实历史,繁殖率高,属于乘、挽兼用马种。明弘治《兴化府志》记载,马是家畜,古人用驾车,晋南渡后乘骑之纳西族东巴文图画。洲屿马的主产区在莆田沿海水旱轮作区,特别是忠门、秀屿、笏石纳西族东巴文图画、灵川等地均有悠久的饲养历史。23年(1934年),莆田马存栏数有9179匹。
1954年,福建省农业厅畜产处对莆田马的特性、养马历史、马的体尺、饲养管理、役用性能等作了详细的调查。调查发现莆田在唐、宋年间均设立几个马场饲养。《莆田市交通志》也记录有,古代莆田地区陆路交通,除驿道外,陆路多为羊肠小路,当时官设驿站、馆、铺均配备马匹用于交通运输,建国初期还成立了车马队。1958年,莆田县城关、濑溪、梧塘、白沙、笏石有5个马车专业队。1965年,仙游县郊尾、枫亭、盖尾大理丽江文案、榜头及县陆运合作社相继组织马车专业队,有马车400多辆。但随着机动车运输发展,马运日渐衰落。
马年说马。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地处南方的莆田,竟然有这么多的马儿在我们身边,它们同样坚韧忠诚、任劳任怨。从莆田“马帮”的演变历程中,我们也增强对“奋蹄蓝天下,一骑绝尘中”“大道春风快马,壮怀好梦宏图”的憧憬,加快了前行的步伐。(湄洲日报 黄凌燕 见习记者 陈艳艳 周凌瀚 文/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