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 旅游景点丽江不适合长期居住
十一长假过后,在国内不少论坛,关于“丽江艳遇”的话题骤然升温,相关帖子在新浪、搜狐、猫扑、天涯等热门论坛成井喷之势,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
十一长假过后,在国内不少论坛,关于“丽江艳遇”的话题骤然升温,相关帖子在新浪、搜狐、猫扑、天涯等热门论坛成井喷之势,引起诸多媒体的关注。本报记者深入采访调查后发现,这次话题的诞生,引爆点竟是一本名为《丽江之恋》的热卖新书。作者点炕木原名华楠,出版人,他因连续推出《藏地密码》等畅销书籍而使旗下的北京读客图书成为国内单行本平均销量最大的图书公司。有读者把丽江当成艳遇之都丽江 旅游景点,也有人说这本小说的主题是讲述艳遇故事,这让华楠多少有些郁闷,“我写的艳遇绝对不是人与人的邂逅,而是爱情的幻灭和离别。不过我也不大在乎人们怎么理解,在同一个故事里,不同的人会读到不同的东西。”
“想去丽江想了很多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了踢踢兜的故事,决定今年砸锅卖铁也要去一趟丽江,希望那里也有一场艳遇在等着我。”近日,在天涯、猫扑、搜狐等网络论坛,“丽江艳遇”成为热门话题。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这和刚刚过去的黄金周长假有关,“去丽江游玩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其中不少是单身男女。相互之间,容易来电。”
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记者注意到一个细节,不少白领和大学生在讨论艳遇话题时,常常会提到 “踢踢兜”, 而这个热词的出处,并非无迹可寻。按图索骥,记者发现该词源自最近红遍网络的小说《丽江之恋》,其中主人公的名字就是“踢踢兜”。
“一个忙于工作的成功男人每天被工作压身,他的未婚妻提出再也不愿意等待下去,要求两人分开旅行10天,然后决定结婚还是分手。男人独自出发来到丽江,碰到一个神秘的女孩踢踢兜。两个在丽江相遇的年轻人,背负着各自的秘密,绝望地爱上对方,当他们的旅行结束,各自离开丽江,这座古城的角角落落,因为留下了他们相爱的痕迹,而变得更加令人神往”——这就是踢踢兜的故事,尽管它已经被上千家论坛转载,但是大部分并非原始出处。
经过一番追根溯源,记者找到该帖的源头:2009年5月8日下午1点,ID(网络昵称)为“点炕木”的网友,在天涯杂谈发布名为《踢踢兜丽江之恋》的文章,开头写道:“我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准备把它张贴到网络的每一个角落,希望她能读到它,然后跟我联系。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别的办法找到她。”此后,这个丽江爱情故事每天都会更新数千字,情节唯美,语言干净,越来越多的网友成为它的狂热读者,有网友还自发为之转帖。而由这部小说所引发的争论,也是同样激烈丽江 旅游景点,呈现出“你说,她说忧伤”的对立阵营。
有网友认为,《丽江之恋》内容过于火爆,甚至不无讽刺地表示,“楼主能来点更的吗?”网友职烨则持截然的相反态度,毫不吝啬地给予赞赏,认为《丽江之恋》无关艳遇丽江 旅游景点,直指人心,“是关于内心对于美好情感的想象与幻想在小说中的实现版本!”截至昨天下午5时,该帖已经被125万人阅读, 网友留言高达8449条丽江 旅游景点,而且这一数字仍在激增之中。
1998年,一本名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网络小说问世,主人公痞子蔡和“轻舞飞扬”的爱情故事将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吸引进网吧,以至于“网恋”成为当时最流行,也是最令家长头疼的社会现象之一;以《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为代表的网络文学的流行,也标志着网络文学的兴起。
有网友表示,《丽江之恋》的迅速蹿红,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具有颇多相同之处——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气,在事实上形成“蝴蝶效应”。由于该帖被网友四处转贴,“踢踢兜”很快成为网络搜索热词,并成为单身男女的“艳遇暗号”,有许多读者在《丽江之恋》小说里留言,声称十一长假决定“去丽江寻找自己的踢踢兜”。
“《丽江之恋》里面的女主角“‘踢踢兜’”是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艺术青年,85后,典型的丽江艳遇对象。”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到一张广为流传的“踢踢兜真人照”,是一个正在弹吉他的长发女孩,有很多粉丝据说已将此照片设为电脑桌面。有的网友甚至还公开了自己的艳遇故事:“我的踢踢兜小我11岁,我因为她留了下来,她也因为我留了下来。我们在丽江共同生活了6个月,吵架,矛盾出现,无语隐忍,委屈求全,崩溃,爆发……当爱变得很累,很倦,很疲,分别的时刻也就来临了……”
2009年9月底,《丽江之恋》出版。10日,记者在当当网新书热卖榜看到,《丽江之恋》已经成为小说热卖榜第一名。在新书热卖总榜上,位居榜首的是《答记者问》,排名第二的正是《丽江之恋》;排在它后面的,是不久前从谷歌辞职的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
“读完此书,丽江的山水再次浮现在眼前,曾经同游的人已经不在身边,但“踢踢兜”又把那些雪山和湖泊带了回来。突然之间,对那些山水再次充满了感情,字里行间的风景是熟悉的,像是一场纸上的故地重游。”一位名为“中国结”的当当网顾客给了这本书最高评价——五颗星。一位叫“小数点”的读者则直言不讳地道出,“买《丽江之恋》就是为了躺在床上读丽江艳遇故事,我没去过丽江,但一直想去。”
记者从全国部分旅行社了解到,云南丽江已成为京广沪深等一线城市居民长假出游的首选城市,而且去丽江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其中不少是单身男女。吴先生是一名上海金领,这次国庆他决定到丽江旅游,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27岁了,家里人一直催促他找女朋友,“但是平时上班太忙根本没有相亲机会,长假去丽江,既可以旅游,没准还真的可以找到另一半”。
近几年,关于丽江的争议由来已久。丽江名人宣科曾声称“丽江已死”,知名设计师殷艳明称:“丽江现在只剩下艳遇。”那作者到底怎么看待呢。
1974年出生的华楠告诉记者,自己喜欢丽江,四方街的古朴、拉市海的澄澈、泸沽湖的柔软和玉龙雪山的纯净,让人向往的纳西文化和自然景象,还有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这里有着丰富的相遇和相爱的可能性,所以就把小说的背景设在了丽江。“写这部小说,有各种机缘。《丽江之恋》算是我这么多年来对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离别或者说爱情幻灭的一种理解,我把这种理解融入到小说里,然后写出来。”
那么书中所述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吗?对此,华楠表示,“在丽江,我想应该曾发生过无数起像我小说里的故事类似的爱情:一对陌生男女在丽江古城相遇,在短暂的旅行假期里相爱,然后分开。小说探讨的是可能性,只要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你就可以把它理解为真实的。”记者随即问道,“你在丽江有过艳遇经历吗?”华楠笑道,“你的问题好尖锐,这本书是以第一人称写的,阅读者有一个习惯,往往把第一人称写的小说当成是作者本人的经历。事实上我只是为了写这本书去过两次丽江。”
华楠告诉记者,自己写《丽江之恋》时希望在薄薄的200页纸里面,能够装下丽江这座古城和一方山水。他向记者表示,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就是长在山里面,是以对山有天然的感情。“还有我看到丽江和我小时候所生长的小镇子很相似,就有天然的亲切感。我强调相遇。人和人的相遇不是凭空相遇,而是在大地上面相遇丽江不适合长期居住。丽江是这个空间上的一个点,每年都有无数人在丽江相遇。如果有人能够拿着这本书去逛丽江,我会觉得很开心。”
丽江名人宣科恨铁不成钢,曾说丽江已死。对此观点,华楠并不认同,他觉得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你说古城的纳西人都了,我们去了看不到纳西人,古老的风俗退出了古城,没有问题,但丽江并没有因此死掉,我们就去看今天它是什么样子,去看今天的人,也是非常有趣的。”《丽江之恋》写完之后,华楠称,自己如果可以再安排出一个假期的话,肯定还会去丽江。“就算宣科的丽江可能死了丽江不适合长期居住,但我们的丽江还是活泼泼的在那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