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丽江古城的特征丽江的古镇有哪些
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旅客意外来到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Shangri-La),引发很多人到中国寻找书中“香格里拉”的热潮
詹姆斯·希尔顿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讲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名西方旅客意外来到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Shangri-La),引发很多人到中国寻找书中“香格里拉”的热潮。“香格里拉”本指“世外桃源”,而希尔顿的灵感来源,正是约瑟夫·洛克于这一时期发表在《国家地理》上关于中国云南科考的照片及文章。丽江,可能是最接近“世外桃源”的地方。
约瑟夫·洛克(Joseph Charles Francis Rock,1884年-1962年),美国人类学家、植物学家、纳西文化研究家。生于奥地利维也纳。自幼从母学匈牙利语。1897年开始自习汉文。1902年,大学预科毕业,开始漫游欧洲和北非。1906年至美国。1913年入美国国籍。1919年为夏威夷学院植物学教授。从1922年起曾六次到中国,深入到滇、川、康一带民族地区活动。1922-1924年第一次到中国,由曼谷到丽江,进入四川西南角木里,途经纳西、彝、藏地区。回国时,携走八万件植物标本以及文物文献。1924-1932年到川、甘、滇以及青海等地区。三次在岷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山谷河谷地带拍摄资源照片,测绘地形地图,搜集实物标本以及文物资料。
自1929年起以较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纳西族东巴仪式、、历史、语言、文化和文献资料。1943年第四次离华时,带走全部文物文献。1945年哈佛大学以重金买下其东巴经书。1949年第六次离华后,为出版其巨著《纳西语英语百科辞典》,卖给意大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二千多卷东巴经书。后联邦德国总理康拉德·阿登纳指令西柏林国立图书馆以高价悉数购入,并聘洛克编纂目录五卷。1962年12月5日,洛克终于在夏威夷走完了他孤独的人生之旅。
对于1920年代在中国偏远地区劫道的土匪来说,这支行进在山间的队伍看起来一定像是要来入侵的军队。
这支26头骡子和17名成员组成的“军队”享有190名荷枪实弹的士兵的护送,首领举止傲慢。与衣衫褴褛的士兵相比,他穿戴讲究,靴子、马裤、遮阳帽一应俱全。而且,还是个白人。
但这并非什么侵略军,而是约瑟夫·F·洛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探险家、作者、摄影师)正在穿越旧中国无图可考的山区和部落领地的又一次漫长中。他让护卫队将探险队伍围护其中,以防土匪近身。
若是那些土匪有机会窥探骡身上绑缚的箱子,他们一定会觉得箱子里的东西和这位外表严厉、深入他们地盘的外国人一样怪异。尽管每次的行程都长达数月,洛克却气派得如同王室出游。他的装备包括帐篷、折叠床、椅子、桌子(当然就得加上桌布和瓷具),甚至还有一台电池供电的留声机。有时他给寺里一脸诧异的牧民和们播放歌剧,发现《波希米亚人》和《丑角》里的悲伤片段在牧民中引起哄堂大笑。
洛克是个性格复杂的人,他孤僻、刻板、傲慢、独立、非凡但不完美。他生于维也纳,父亲是贵族的仆从。他在1905年21岁的时候来到美国丽江的古镇有哪些,1913年成为美国公民,但从未摆脱专横跋扈的旧习气。
通常他骑马行进,但拜访当地首领时,就要摆摆谱了——他的花销是《国家地理》史上最令人难忘的账单之一,里面条目诸如:轿夫4个简述丽江古城的特征,每天80美分。
由于洛克考察的地区没有公路,自然也就没有汽车,于是轿子( 两根长竿架起的“ 车厢”)就成了他的豪华轿车。当四名轿夫放下轿子,下来的洛克身着白衫,领带笔挺,外套夹克。“要想在这些荒蛮的地区生存,你得让人觉得你大有来头。”他曾说。
美国《国家地理》档案里关于洛克的第一份记录来自编辑吉尔伯特?H?格罗夫纳在1921年写的一份备忘录。上面写着:“今天约瑟夫?F?洛克先生打来电话,谈及《寻找大风子树》一文。”“我出价400美元,包括文章以及选用他所拍摄的40幅照片。”这数目在1921年可算相当丰厚。
1920年,美国农业部派他到泰国、缅甸和印度一年,寻找大风子树的种子。据说萃取的大风子油可用于治疗麻风病,农业部希望在美国种植此树。洛克的成功返回有着双重意义:他不但带回妥善保存的种子,同时还证明了自己在亚洲未开发地区的生存能力。遗憾的是,研究证实大风子油对麻风病疗效甚微。
洛克从1922年4月21日到5月7日,从昆明到达大理,他拍摄了大量的苍山风景和植物采集图片。
▲这张穿着不合身服装的六人合影图片,被洛克描述为跟着我从清迈到大理府的暹罗人。1922年5月1日
大理五华楼最早修建于唐代,是南诏宴请贵宾的地方。五华楼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和重建。最后遗存的是明代初年的五华楼,50多年前被拆除丽江的古镇有哪些。今日所见之五华楼建于1998年,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第一层为台座,上面三层为楼。
洛克第一次到丽江,时间始于1922年5月11日,结束于1924年3月。这期间,除了1922年9月至11月,前往腾冲、缅甸,1923年10月至12月,前往曼谷,以及1924年1月至2月底,前往木里等三次外出,洛克主要都生活在丽江,玉龙雪山扇子陡脚下的雪嵩村(现在叫玉湖村),是他最重要的窝点,停留时间1年多。
主要任务是来完成当时美国农业部给他的采集滇缅边境植物标本工作的。之后,他又获得美国农业部、地理学会、哈佛大学、美国博物馆、美国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等单位资助,继续留在丽江等地从事植物、民族文化、地理等研究考察探险工作,并报了不少玉龙雪山和反映丽江风情的照片,成为十分珍贵的最早的历史性照片。
▲这应该是流传度最广的一张丽江古城老照片了:四方街上摩肩接踵交易的丽江人,看着似乎比今天还要热闹。然而极少有人知道这张照片是约瑟夫·洛克拍于1923年8月22日。
▲这张照片是约瑟夫·洛克拍摄于上世纪20年代,视角由正北向东南,包含了玉龙雪山、丽江坝子和古城的景物。
洛克以丽江周边村落为基地,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动植物都进行了考察研究。这一时期的很多文章,都刊登在国家地理杂志上。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文章,激发了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创作灵感,1933年完成了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丽传说。成为了当时最畅销的书,并获得英国著名的霍桑登文学奖简述丽江古城的特征。《大不列颠文学家辞典》称此书的功绩之一是为英语词汇创造了“世外桃源”一词。
丽江盆地是纳西族的聚居地,起初,洛克并未过多的注意纳西族本身。1923年的某一天,他被隔壁传来的一种怪声所吸引,他走过去发现“有三个男巫身着宗教服饰,他们修建了一个可称为“花园”的场所。开始绕着它们舞蹈,其中一位使黄铜钹(偏铃),另一位用他的剑周而复始地敲锣,还有一人击鼓。一位病妇躺在床上观看着所有这一切看似单调愚昧的行为。”洛克没有袖手旁观,而是就诊了妇人的脉搏,诊断了病情,给她擦了蓖麻油。然而,这些看上去愚昧的活动却对洛克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
后来了解到这些“男巫”被纳西人称为东巴,他们使用一种奇特的手抄本单调的吟诵,这激起了洛克的好奇心。助手介绍到,只有东巴才会读手抄本,“男巫”们把这些手抄本传播给下一代,代代相传。自此,洛克雇了几个东巴,重新观看了他们的表演。他们也向洛克详细的解释了这些手抄本中象形文所记录的仪规细节。
以此为契机,洛克便开始了对纳西族的研究。他利用考察的间隙,对纳西语言文化进行了更为深层次的发掘和研究。他带着他的纳西助手们探访了以丽江为中心的所有纳西族居住区域,足迹遍及云南西北部及西康边境的各个角落。以考察所得的大量资金来支持他对纳西文化的研究,因为他的深奥难懂的纳西研究论文,并未使他得到分文。随着年龄增大精力不济,他的考察探险活动范围变得越来越小,他用尽了积蓄,变卖了旅行时收集到的艺术品。那时,他已年过半百。
1923年7月,洛克正准备带着自己的丰富研究成果返回美国,一个神秘事件却突然降临在这个小山村:四对青年男女一夜之间尽数失踪,村民们和年轻人的家人们彻夜寻找,最终在村外的树林里发现他们集体殉情。
由于汉族文化的影响逐渐渗透入这个原始的山村,外来的父母之约,媒妁之言的婚姻方式冲击了原本婚恋自由的纳西族,而这些年轻人则成为了牺牲品。为了祭奠他们,纳西族人民举行了盛大的大祭风仪式,目的,是为了让殉情而死的年轻人的灵魂到达「玉龙第三国」——人间天堂的仪式。
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洛克是震惊的:在与世隔绝的群山之中有着令人费解的民族与文化,还有着实实在在的人间天堂?这些想法不断困扰着洛克,他做出了一个决定:以继续研究动植物为由推迟回国,并寄回他这段时间的资料和研究成果,资料中包含着大祭风仪式的完整录像。与此同时,他召集当地村民加入探险队,准备向神秘的「玉龙第三国」出发。充满探险精神的他没有想到,这个决定将他的名字永远的刻在了这东方的神山脚下。
19世纪20年代的云贵山区,尤其是藏区被大小不同的地方势力所控制。想要通往那片神圣的土地,洛克必须经过由宗教头领执政的瑶木里佛教王国。在这个封闭的国家对于陌生擅自闯入者,是不会留任何活口的。为了想办法征求木里国王的同意,洛克结识了永宁(云南宁蒗)土司总管阿云山。
泸沽湖旁的达巴文化和阿云山藏传佛教的背景与木里王国颇为相似,阿云山成为了他通向木里国的金钥匙简述丽江古城的特征,也成为了他未来人生的挚友。阿云山派人把一封诚意满满的信送给木里国王,回信中却委婉地写道“木里王国武装团伙太多,不能够提供足够安全保障”。
在洛克绝望之时,他收到了美国农业部支持以及《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来信。他们肯定了洛克所发掘的是世间的珍贵的素材,并愿意为他提供充足的资金和摄影设备,同时任命他为云南探险队队长。这一消息让他振奋,也让他再次坚定一定要去寻找“玉龙第三国”的信念。
仿佛上天指引洛克寻找“香巴拉”一般,老木里国王不久后因病去世,其兄继承王位,而新国王热情好客。很快,在阿云山再次真挚的信件的恳求下,新国王终于同意洛克及其探险队去木里王国一探究竟。
洛克在大宫殿里见到了木里国王,而30岁的年轻国王正穿着尊贵的传统藏族红色长袍和藏靴,面容严肃端庄的等待着这个神秘的西方探险者。
1930年中期,洛克结束了为《国家地理》杂志撰写论文的工作转而去撰写纳西文化的专著,他的著作包括了纳西族的历史、对纳西族宗教仪式的描述和对手抄本(东巴经书)的翻译。经历整整10年的时间(1935-1945年),他把成果一并编入了内容丰富的绝世之作《纳西-英语百科词典》。
▲神情荒芜的正在祈祷的纳西族人。他披着红头巾,带着祈祷符,并献上一只鸡。丽江附近,1931年。
▲1936年,一架福特三引擎飞机着陆在丽江以北,约瑟夫·洛克(穿着浅色西装)和拥挤的人群站在飞机前。
1936年2月3日,他还特意从昆明包来一架飞机,绕着玉龙山环飞了一匝,又深入虎跳峡谷看了金沙江奇峡而出的奇观。并在白沙纳堆课天然飞机场安全降落。这是丽江历史上第一次飞机飞越上空和第一架飞机着陆。他把探险见闻和珍贵的照片源源不断寄回美国,在颇有影响的《全国地理杂志》上发表,最早把丽江神奇风情用照片的形式推向了世界,让国外众多坐在沙发上阅读洛克文章和照片的人感到惊叹,同时产生了对洛克探险精神的一种可叹而不可及的崇敬心情。至今,在美国还有不少人在研究洛克,崇拜洛克。
直到1944年,决定离开中国是由与病痛所致丽江的古镇有哪些,当他辗转到达加尔各答时,军官们逼他离境,到华盛顿参与绘制“驼峰航线”的地图。他们许诺随后将用船将他在丽江的所有学术资料运来。洛克安全飞抵华盛顿。不幸的是,一枚日本鱼雷击中了装载洛克所有家当的军舰。他的心血全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沿阿拉伯湾顺流飘去的军舰残骸中就有他关于宗教仪式的译文和两卷《纳西-英语百科词典》手稿。
消息传给洛克时简述丽江古城的特征,他几乎崩溃了。其后,他向友人坦露说他曾认真考虑过,他说自己绝不可能仅凭记忆重新写出失去的著作。他已经60岁了,不再适合去领导探险考察活动了,此时已是1946年9月。
1949年,丽江解放丽江的古镇有哪些。但作为“帝国主义分子”的他不得不离开中国。此时的他为研究纳西文化已经倾家荡产,晚年的他只有靠朋友们接济生活,为了能使其专著出版,他不得不先后变卖最后的“财产”——数千卷东巴经书。洛克在中国停留的27年间,共收集了大约8000册东巴经书,这些经书后来分别收藏在欧美的各大图书馆。
▲这是1937年的大石桥。桥上坐着不少闲聊的纳西族男人,他们穿着长袍马褂,离镜头最近的小男孩,头上还戴着瓜皮帽。
“那么多美丽绝伦的自然景观,那么多不可思议的奇妙森林和鲜花。那些友好的部落,那些风雨跋涉的年月和那些伴随我走过漫漫旅途、结下深厚友谊的纳西朋友,都将永远铭记在我一生最幸福的回忆中。”
“无数玩具似的土墙木屋集中在山谷的腹地,潺潺流水穿过面石铺成的街道;虽然群山环抱但并不闷热,原因是背面那座雪山总是银光闪闪地俯视着这座有些奇特的乡村城市。”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会重返丽江完成我的工作。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病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