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别称丽江的人文特色云南丽江真实图片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庚年、王竹):这里是彩云之南的雪山圣地,是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第一个转弯,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这里是古代羌人后裔纳西族的故乡,这里是丽江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庚年、王竹):这里是彩云之南的雪山圣地,是万里长江奔腾向前的第一个转弯,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镇,这里是古代羌人后裔纳西族的故乡,这里是丽江。近日,记者一行走进云南丽江,探访其多彩文化的保护传承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密码。
文化旅游产业是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而丽江是全国唯一拥有文化、自然、记忆三项世界遗产桂冠的地级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丰富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秀丽的自然风光,是丽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和重要基础。近年来,丽江市坚持“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以文化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的方针丽江古城别称云南丽江真实图片,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的“丽江现象”。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丽江游客接待量从1995年的84.5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305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从1995年的3.3亿元人民币增加到2015年的483.48亿元人民币丽江的人文特色。
丽江市委罗杰表示,丽江经过多年的摸索,目前正在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并逐渐探索出一条以文化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云南丽江真实图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他说:“对于旅游文化产业方面,我们现在一方面要转型升级,加强旅游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就是我们如何从相对低端的大众旅游,向相对中高端的休闲度假体验式旅游来发展;又如何从我们原来的景点景区式旅游,向全域旅游方面去发展。现在我们在昆明机场用了一句话,叫做来丽江住一段时间,我们云南的少数民族喜欢说:来我们家玩儿!那么我把住一段时间就当做我们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重点,我们现在,游客平均的滞留天数是2.6天,平均在丽江的消费是1582块钱,在我们全省是最高的了,那你要让人家住一段时间,你就要有景点给人家,你就要有休闲的方式给人家,所以这个是我们目前在琢磨的,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个全域旅游的实施方案。”
今年2月,丽江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在向全域旅游转变方面,丽江先后重点打造了《纳西古乐》、《印象丽江》、《丽江千古情》等6台精品演出,过去游客到丽江都知道看山看水,现在多了一条理由,就是看演出。其中张艺谋等打造的具有国际水准的原生态大型实景演出《印象丽江》可以算是丽江文化产业品牌的一块金字招牌。《印象丽江》文化产业公司总经理郭建东说云南丽江真实图片,演出最让他自豪的一点是,不仅获得了经济效益,还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印象丽江》的演出可能对我们整个景区来讲,特别在文化内容这块,在一个自然风光观光为主的这样一个景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补充丽江的人文特色,它提升了整个景区的文化内涵,是民族的、民俗的、原生的,展现的是一些。另外一个,我们的队伍基本上是农民队伍丽江古城别称,我觉得《印象丽江》,除了经济效益,我认为社会效益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呢,本来我们的农民就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那么第一个方面可能就是,他通过参与这个演出,对将近500多个农民家庭(实现了)扶持或者脱贫,另外一个,我觉得是,作为农民,尤其是我们山区农民,他通过参与这样看似平常的民族文化的东西丽江古城别称,通过这个展演展示给人们,然后转变为这么大的一个效能之后,我觉得尤其是在树立民族的文化自豪感这个方面,比我们去讲很多的道理,可能更让人感动。”
正如郭建东所说,《印象丽江》的500多名演出者都是没有表演基础的当地农民,但在震撼人心的鼓声中,在600年前茶马古道上山间铃响马帮来场景的震撼再现中,在老东巴念念有词的唱经声中,我们已经深切感受到了丽江生生不息的各个民族的生命力和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台词大意: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叫天天答应,叫地地答应。我们是越过99座山不累者的后代,大江大河吸干后不解渴者的后代,3根腿骨一口咬断牙不碎者的后代
而在旅游文化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丽江正全力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即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届年会,把丽江古城的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管理确定为“丽江模式”,认为它为世界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开发提供了典范丽江的人文特色。丽江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闫文敏说:“我们丽江现在市委明确地提出,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市,打造文化硅谷,那其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应该是有非常发达的文化产业云南丽江真实图片,那么现在丽江呢,文化产业最值得骄傲的当然是演艺业,但是,我们也不仅仅限于这个演艺领域,那么还要在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尽量地拓展。你比如说民俗文化的体验,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丽江旅游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当时从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期丽江古城别称,就已经总结提炼出了:文化通过旅游增强活力,旅游通过文化提升品位丽江古城别称。所以现在旅游我们提的就是要提质增效、要转型,跟中央现在的供给侧的改革,其实思路也是相近的。所以现在我们所有的景点差不多都非常注重文化内涵的丰富,文化展示形式的多样性、丰富性。”
闫文敏82年大学毕业就来到丽江工作,他亲眼见证了丽江在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下的发展奇迹,他回忆说:“丽江这么些年来,应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吧。我是82年大学毕业到丽江的,当时丽江非常封闭落后。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我打了一把自动伞,在街道上碰上下雨的时候把那个自动伞打开的时候,把周围的人吓一跳,意思什么呢?当时很封闭很落后,接触的新事物非常少。但是现在丽江完全是一个国际范儿的旅游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地提高,各方面的人士纷至沓来。”
有不少人担心,丽江走得太快,会“丢了魂儿”,丢了最质朴的民俗和最古老的文脉丽江的人文特色。那不妨去有着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转转,那里的巷子依旧幽长,那里的东巴依旧神秘,那里的方言依旧难懂,那里的遗俗依旧悠久,那里的传说依旧多得说也说不完。在那里,你会看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会看清丽江“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动态保护”的思路。
走进丽江古城免费开放的“纳西人家”,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民族文化气息,在纳西族“打跳”的歌舞声中,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局长和丽萍介绍说,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保存和展示的工作,不能任凭其商业化,政府有义不容辞的保护责任:“这个是我们纳西族节日、庆典、婚礼都要用到的,这就是我们最传统的少数民族打跳,我们对喜庆的表达就是这种方式,这种传统的文化项目、非遗项目是需要政府扶持的,你让他像做客栈、做酒吧一样挣钱,那不可能的。”
一种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除了政府“搭台”保护,企业“唱戏”推向市场,还需要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文化的坚守者。就在长江流经丽江的第一个转身处“长江第一湾”旁的石鼓镇就有着这样几位老人,他们最大的已经82岁,最小的也有70多岁,他们每天都在镇上游人经过的地方演奏着纳西古乐,一晃已经13个年头,走在古镇中,你会不经意间被一阵乐声吸引过去,随即惊讶于听到的竟是原汁原味传承了数百年的“纳西古乐”。
乐队中最年长的张子义老人说:“我们乐队有六个人,一年四季都在,天天都在这里,钱不重要,传承民族文化更重要。”
在古镇里晒太阳的纳西族老人爱说一句话:“我取了时间,失去了金钱。他取了金钱,失去了时间,”石鼓镇的几位银发苍苍的老人,每天在这里演奏,不是为了金钱,他们是在与时间搏斗,靠曲谱和传习来再现千年往事,他们就是“取了时间的人”。
丽江是古老的,同时也像从历史中走来的马帮一样,从未停下他向前的脚步,如果有时间,去丽江吧,住一段时间。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监督电话 监督邮箱:.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