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红 籽同心 一家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丽江实践
原标题:石榴红籽同心一家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丽江实践 丽江,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5.8%
原标题:石榴红籽同心一家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生动丽江实践
丽江,民族众多,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5.8%。近年来,丽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让125万各族群众融和共居的家园更加美丽
“镜湖渟滀,山峰嶙峋,山海拱秀,天人和谐”。从山顶俯瞰,拉市海犹如一面镜子,以前的读书人称其为镜湖。
1939年,在镜湖边的海南村诞生了镜湖学会,成为丽江最早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丽江各族儿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见证。进入新时代,海南村群众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成为发展的鲜明底色。
见到满祥党支部书记李文仨时,他正在满祥一组的忆红餐社忙碌着。“长征时期,红二、六军团就是经过这里北上的。”他向记者热情介绍村里的红色文化,这也是创办餐社的初衷。
忆红餐社其实就是李文仨家的院子。2023年,他带头建起餐社,为来村里参观和开展活动的党员干部提供“忆苦思甜饭”。“主要是保持纳西原味的餐食,比较朴素,很有历史感。”李文仨说,党员干部特别是许多老党员吃过这一餐“忆苦思甜饭”,都说感受到了革命年代的光荣传统。目前,餐社已接待客人1000多人次,为村集体经济贡献了上万元的收入。
“湖边的很多村子早就吃上了旅游饭,我们也在发力建设红美满祥。”谈及未来的打算,李文仨很有信心。这些年,拉市的旅游飞速发展,他经常琢磨怎么搞好农文旅融合。以前环境跟不上,大家没底气,现在的满祥一组是全省的“绿美乡村”。
王力力是市委组织部的选调生,也是海南村的驻村第一书记,虽才来了一年,但说起村里的情况,如数家珍。“从干部到群众,都认为党的领导是这些年变化的关键。”她介绍,全村正通过“党建引领+六大重点”推动发展,最突出的是引领红色基因传承和生态文明建设。
“红色基因代代传,时至今日,仍然在为海南村的发展注入动力。”王力力告诉记者,绿美建设中,满祥一组的54户农户积极让出房前屋后空地,涌现出不少感人事迹。
村小组长和军把菜地让出来建公厕,主动拆墙透绿,没要一分钱的补偿。75岁的和淑花,无偿让出宅基地修建停车场,方便村里群众。记者采访和淑花老人时,她非常腼腆,不愿多讲,只是一个劲地说:“一定要让,要支持哩!”
近些年,海南村的发展群众看在眼里、甜在心窝里。不少群众表示,以前村道狭窄、尘土飞扬、杂物乱堆乱放,现在行走在绿树成荫的石板路上,看着家家户户美丽整洁的小院,院里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激之情。
“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海南村有662户群众,有汉族、纳西族、白族、彝族、藏族等多个民族。王力力表示,各族群众从实实在在的变化中感受到乡村的发展,对村里的发展更加同心同向,基层党组织已成为固团结、促发展、聚人心的战斗堡垒。
相比于海南村,同处拉市海边的均良村又是另一番景象。自2004年发展乡村旅游以来,全村80%的青壮年都在从事旅游业或外出务工。而这带来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村里的部分老人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很多老人中午饭都是一个馒头、一杯水就对付了。”均良下村党支部书记木金江说,为了解除年轻人的后顾之忧,让老人们能吃上一顿热乎乎的午餐,2021年,均良村党总支整合资源,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开办了全市第一个农村老年幸福食堂。
中午12点20分,木金江带着记者来到老年幸福食堂,五六桌老人正在有序就餐,桌上菜品丰富,营养搭配得当。今年71岁的杨学良告诉记者,因为子女太忙,日子过得孤单,以前自己的午饭都是简单对付。
“现在除了吃好,还能玩好。”杨学良幽默地说,老年幸福食堂办起来后,可以打打牌、下下棋,食堂还会为老人们集体过生日,在重要节日组织丰富的活动。“和外面的老人交流,人家还不信我们村有这样的食堂哩!”杨学良颇为自豪。
目前,均良下村每天有73位65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享用爱心午餐。通过3年多的运行,老年幸福食堂已成为集老年人就餐、基层组织活动、文娱活动中心为一体的综合小院。
村里还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银发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等内容逐步融入老年幸福食堂,让“小食堂”成为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讲好民族团结故事、传承优秀文化、助推乡村治理的“大阵地”。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均良村以纳西族为主,还有藏族、白族、傈僳族等民族。木金江认为,弘扬传统美德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带来了文明新风,让发展展现出新气象。
目前,均良村户均年收入达10万元,人均收入达3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云南省美丽乡村”“云南省文明村”等。
最近,短视频平台上几段云南群众打跳的视频火了,外省网友纷纷赞叹:“云南人真的天生会打跳!”在丽江师专的广场上,上千名学生开展民族打跳的场景每日上演,场面十分壮观,省外的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氛围太棒了!”许多同学表示,大家围成一圈,手拉手,随着音乐的节奏一起跳舞,非常开心。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民族文化的魅力让同学们心手相连。
“打跳是喜闻乐见、贴近地方特色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师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丽江师专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徐安绕介绍。
近年来,丽江师专大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探索形成了“学好一个榜样、跳好一支舞蹈”等在内的“十个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体系,不断在师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好一个榜样”,指的是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作为张桂梅老师的母校,丽江师专的校园里,到处都能感受到学习榜样精神的浓厚氛围
学校大门旁就是丽江市张桂梅师德教育馆;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在师专定期举办分课堂;师生们通过吟唱《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桂梅赞》等作品,开展音乐思政课;悉心打造“张桂梅思政微课堂”
丽江师专小学教育专业的大二学生杨学芝说,自己没接触过张老师,却很熟悉她。“别人问我在哪里上学,我都自豪地说在张桂梅老师的母校!”她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一名老师,像张老师一样从事“爱的教育”。
近日,丽江师专邀请了一些毕业生回校分享经历:有扎根怒江边的张轶欣,有来自香格里拉的央宗卓玛,有坚守在玉龙县大山里的赵元君他们都是从民族地区来,又回民族地区去。“在丽江的每一个山头,只要有学校,就有丽师人。大家不管到了哪里,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承和弘扬着张桂梅老师的精神。”赵元君说。
湖边的村庄,青春的校园,山里的坚守,都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各民族同心、同向、同行,共谱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丽江实践。放眼丽江大地,民族团结进步的果实累累,挂满枝头。
2021年丽江市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升级版等活动,先后有古城文林村、华坪女高、丽江师专等8个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164个省级示范单位、2个省级教育实践基地、509个市级示范单位、257个市级示范户获得命名。
如今的丽江,是舍不得的丽江,石榴红、籽同心、一家亲(记者潘杨劲松)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