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全年最低温度丽江平均气温丽江客栈
暮春时节,站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新华村委会的木取独渡口,放眼望去,江岸柳树青青,金沙江水缓缓南去,岸边矗立着雄伟的木取独渡江纪念碑
暮春时节,站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新华村委会的木取独渡口,放眼望去,江岸柳树青青,金沙江水缓缓南去,岸边矗立着雄伟的木取独渡江纪念碑。
1936年4月,1.8万名红军战士在丽江民众的帮助下,顺利渡过金沙江。红军长征过丽江,留下了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也把的火种带到了这里。
几十年来,丽江各族群众传承传统,发扬长征精神,砥砺前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当年,红二、六军团的红军战士就是从木取独渡口等5个渡口渡过金沙江,取道中甸(香格里拉)北上,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与红四方面军甘孜的胜利会师、有效遏制张国焘南下丽江平均气温、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及后来的北上抗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负责人张学文介绍。
1936年3月底,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萧克、王震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六军团接到朱德总司令“北渡金沙江,北上抗日”的电令,迅速调整战斗部署,开始了以抢渡金沙江为目标的战略转移。红二、六军团由贵州突入云南,突破重重敌障,进抵鹤庆县。之后,由鹤庆分两路出发,向丽江挺进。
红军要来的消息,很快传到丽江。而在此前,却污蔑红军“屠城放火;共妻;红眉毛、绿眼睛,杀人不眨眼。”一时间,往日平静的丽江古城人心惶惶。
正当丽江群众不知如何是好时,丽江开明士绅、纳西族前清进士和庚吉走到四方街向民众宣讲:“‘’是一个政党,有自己的纲领,红军是党的军队,不会杀人放火,不必惊惶失措。”最终,从保境安民、稳定桑梓角度出发,大家均主张欢迎红军。于是,在和庚吉倡导下,200多名丽江民众出城南行,来到5公里外的中岗村东元桥,摆设香案、敬备酒茶,迎接红军。
在东元桥等待红军时,丽江民众心中惴惴不安,但为了自保,使战事不在丽江发生,迎接的民众还是打出“欢迎义军”的横幅等待红军战士的到来。
当红军来到东元桥时,迎接的民众都感到非常意外——“这支队伍根本不像传说中的那般耀武扬威、烧杀抢掠”。
站在东元桥畔,丽江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和尚武回忆说,他小时候听祖辈人讲,红军战士大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虽然衣衫破旧、面容疲惫,但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帽子戴得很端正。不仅如此,他们个个讲话和气。
在玉龙锁脉的“接官亭”,丽江民众再次欢迎红军,他们高举“欢迎义军”的彩旗,用纳西族最隆重的传统仪式,由德高望重的老者致辞,欢迎北上红军。红军将士纷纷跳下马来,向欢迎的百姓致意,不断地向群众说:“我们是工农红军!”
随后,红二军团先遣队四师抵达丽江县城。进入古城,红军战士就在四方街向前来迎接的丽江民众宣传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的主张;并挥锤砸开牢门,将长期被关押的无辜百姓放出。看到红军战士不取群众一钱一物,丽江民众渐渐消除疑虑,纷纷拿出食物,舀来泉水,提供给红军战士,并为红军战士赶制衣帽、粮袋,有的甚至还成为红军北上的向导;众多商户还为即将渡江北上的红军联合筹资,将只能在云南当地流通使用的滇票兑换成了银元。
“我的四爷爷桑即强被红军从监狱解救出来后,为了报恩主动为红军带路当向导。”丽江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桑增光自豪地说,抢渡金沙江前,丽江古城的裁缝师傅们纷纷响应红军的号召,为他们赶制衣帽、粮袋,为翻越雪山储备军需。
在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内,放置着一组复原当时本地船工帮助红军渡江的蜡像,江面上一艘艘红军渡船抢渡金沙江的紧张画面栩栩如生丽江客栈。
1936年4月25日凌晨时分,前卫红四师到达石鼓,当地政府的官员全部落荒而逃,刚修筑起来的碉堡也空无一卒,沿江船只被勒令隐藏。红军战士一路寻找,只在海洛塘找到一只来不及转移的小船。
为尽快顺利渡江,在红四师师长卢冬生的指挥下,部队继续向上游寻找新的船筏和渡口。在木取独渡口,金沙江边鲁桥乡副乡长王缵贤先生已准备好1只船和5名船工;寻船部队又连夜北进40里,在格子渡口找到1只船及木福、、周崇礼、阿乐清、田宝亭5名船工;27日凌晨,在士可渡口和上游10华里的羊犁石渡口找到1只船和李茨里、阿拾炳、周长寿、任有志、和炳仁、彭老三丽江平均气温、彭琪7名船工。
1936年4月26日,红二军团主力从丽江县城出发,红六军团主力从鹤庆的西箐到石灰窑,经丽江螳螂坝、九河、白汉场后抵达石鼓镇。在军团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随即在木取独等5个主要渡口全面抢渡金沙江。从4月26日下午开始,大部队从石鼓的木瓜寨和木取独起渡,船工们轮流休息,船只昼夜不停摆渡。27日凌晨,贺龙总指挥、任弼时政委率红二军团直属队丽江全年最低温度,在格子、士可渡江,红五师、红六师继红四师和军团部之后,分别在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渡江。萧克军团长、王震政委率红六军团部、教导团和红17师继红二军团之后渡江。
经过4天3夜,4月28日下午,1.8万红军将士在丽江民众的帮助下,仅以7只木船,十几只木筏,28个船工,顺利渡到金沙江东岸。
渡江成功后,萧克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挥毫疾书《过金沙江》诗一首:“盘江三月燧烽飏,铁马西驰调敌忙。炮火横飞普渡水,红旗直指金沙江。后闻金鼓诚为虑,前得轻舟喜欲狂。遥望玉龙舒鳞甲,会师康藏向北方。”
“今年是我讲解红军长征抢渡金沙江红色历史的第17个年头,可每次我讲到这段历史依旧很激动,很感动,很受教育。”张学文说,把这段红色历史讲给大家听,是希望后代们能够知道,中国党带领人民流血牺牲、历经千辛万苦才把整个国家建设起来,希望大家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大爷,感谢你,我们伤养好了,这就要出发赶部队去了……”2021年4月29日,在玉龙县九河乡香格里村党总支和柏华家里,村民正表演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话剧讲述的是村民与红军战士的故事,再现了红二、红六军团和丽江各族人民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画面。红军长征过丽江在香格里村停留、休整期间,香格里村村民到后山放羊时,发现有两个受伤后奄奄一息的红军战士,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把两个红军战士扶回家藏在羊圈里调养身体,休养3天后,战士的病好了,便和村民道别追赶部队。
和柏华告诉记者,村里老人希望村里的后辈能铭记那一段红色的历史,感恩红军战士、英雄。如今,和柏华和其他村民继承村里老人的心愿,把当年村民营救红军的故事排演成小话剧,也是希望把红军长征过丽江时的军民鱼水情久久传颂。
走进香格里村深处,古朴的村寨里,每家每户都插着鲜艳的红旗,围墙上写满了标语,红军长征路过香格里村时在村子酿酒铺、铁匠铺丽江客栈、打油铺、弓弩房等作坊采购的弓弩、大刀,打制过的马掌、战刀和设置的临时医院依旧保存完整。
“由于村子保存了红军经过村子休整时的原貌,近年来到村子学习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丽江平均气温,电影《红麦》也来到村里取景拍摄。”和柏华激动地说,“没有当年先烈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红军战士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丽江客栈,传承好红色基因,牢记职责使命丽江全年最低温度,带领乡亲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宣传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历史,缅怀英雄的红军先烈,歌颂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村民投身到乡村振兴建设中,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和香格里村一样丽江全年最低温度,玉龙县石鼓镇红色文化宣传队为铭记红军长征过丽江的历史,传承红色文化,在2011年组建了竹园村文艺演出队,自编自导了《金沙江畔话红军》的情景剧,每逢节假日为大家演绎红军过石鼓的故事。
“在红军长征精神的激励下,村民们自力更生,发展草编、竹编产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滋润。”石鼓镇竹园村文艺队队长告诉记者,长征精神已成为村里的一面精神旗帜,我们就把宣扬红军精神、长征过石鼓的故事改编成情景剧,让宝贵的精神财富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教育后代要用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丽江全年最低温度。
“两块毛巾是红军长征过丽江时与丽江人民深情厚谊的见证。”日前,在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九河乡香格里村村民杨文秀家里,今年97岁的杨文秀奶奶用纳西语向记者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香格里村的感人故事。
1936年4月下旬的一天丽江客栈,杨文秀和她妈妈正在地里干活,突然村里来了几个衣衫破旧、面容疲惫的陌生人,当时才10岁的杨文秀感到很害怕,但陌生人却对杨文秀很友好,用手比划着告诉她:“不用怕,不用躲,我们是工农红军……”看到杨文秀穿着破烂,红军战士就送了她两块毛巾。
第二天、第三天,村里又来了更多的和第一天穿一样衣服的陌生人。随后,这些陌生人就在香格里村住下休整。他们一住下,便到村里的酿酒坊买酒、到钉马掌店给马匹钉马掌,到臭水塘(当地人称硫磺水塘为臭水塘)洗澡,随后还在村里写标语,贴布告,散传单,宣传抗日救国主张。
在村子3天的时间里,红军不仅没有拿当地群众的一针一线,还亲切地和群众交流,他们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当地劳苦群众的心,大家都十分拥护红军。
红军走后,派卷土重来,到处强抢豪夺,杨文秀和村民吓得不敢出门,期待红军战士能回来。等到杨文秀长到20岁时,把这两块毛巾当成最珍贵的嫁妆带着一起出嫁。
“以前日子很苦,什么都没有,这两块毛巾陪我度过了最艰苦的日子,所以直到现在我脑海里还时常浮现红军战士在我们村子里的场面。”杨文秀奶奶深情地说。
家住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格子渡口附近的木荫荣老人,家里珍藏着一件“传家宝”,是贺龙元帅之女贺晓明2016年赠送的一床军被。这床军被,兑现了一名红军战士对木荫荣父亲80年前的一个承诺。
“红军说话算话,他对父亲的承诺,我等到了,这床被子我要当作传家宝一直传下去。”85岁的木荫荣动情地说。
1936年4月25日至28日,木荫荣的父亲木成癸来回奔波于格子、茨科等地,给红军带路,帮红军找船只、渡江。有一天,几个红军战士用担架抬着一个受伤的战士到了木成癸家里。看到受伤的伤员在担架上冷得发抖,木成癸赶忙把家里的一床厚被子盖在了伤员身上。此后,伤员在木成癸家里住了三天三夜,离开时感激地对木成癸说:“等成功后,我一定回来还一床被子。”
多年后,贺晓明在一次重走长征路时,听说了一床棉被的承诺后,在2016年4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作为红军后人代表的贺晓明来到石鼓,为当年帮助过红军抢渡金沙江的两岸老乡的后人们送上了军被。
“这床绿军被是红军后人送来的,是我们家的无价之宝,一定好好传下去,让子孙后代都牢记这段光荣的历史。”木荫荣坚定地说。
4月27日,共青团丽江市委、市青年联合会组织开展了“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重走长征路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团市委、市青联将学习党史与庆祝建党100周年结合组织的“青春同心 永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项。
当天,团市委机关干部、市青联委员及青年志愿者近50人沿着红军长征足迹,先后到雄古红军万岁纪念碑、石鼓红色旅游接待中心、石鼓亭、红军古道、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木瓜寨红色文化教学点、木取独渡口等地,踏寻红色遗迹,接受精神洗礼。
“80多年前的今天是红军抢渡金沙江的日子,我们特别选了这个日子来石鼓重温这段历史,是为了感怀、铭记那段红色记忆。”丽江市青少年宫主任、丽江市青联肖煜光说丽江平均气温,“今后,我要增强信念,认真学习党史,学习红军精神,努力工作,为丽江发展贡献力量。”
据介绍,4月以来,丽江团市委、市青联结合实际,制订了“青春同心 永跟党走”庆祝建党100周年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活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开展,包括党史讲堂、红色寻访、红色赞歌、公益直播等,旨在引导和提倡全市青年团体从主题活动中汲取新动力、焕发新气象、展现新作为,切实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4月29日,丽江市党史学习教育“走基层”培训活动走进丽江的摇篮开南研习所进行学习培训活动,引导党员悟初心、担使命、践宗旨。
当天,参加活动的党员瞻仰了开南研习所纪念碑,参观了“初心厅”“星火厅”“遗址厅”和“解放厅”四个展厅后,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
来自丽江市委党校的马云生、丽江师专的平丹围绕学习党史、感悟“开南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感受进行了交流。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艰辛和不易,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青年宣讲团讲师卢雅梅激动地说,“学党史‘走基层’活动是锤炼中青年干部党性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天通过现场教学、交流互动,不仅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学党史的重要性,也提高了我的党性修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用好用活丽江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党史资源、红色资源,同时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不断增强党史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丽江市古城区东元桥上聆听丽江民众欢迎红军的故事;在红军长征过丽江指挥部纪念馆观看《北渡金沙》短片;在香格里村,观看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救红军》话剧;在金沙江木取独渡口,听红军抢渡金沙江时的惊险故事……采访百年党史中发生在丽江的每一个重要事件、每一位重要人物,都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
红军战士依靠丽江人民,在短短的4天3夜里,以7只木船,十几只木筏,28个船工丽江客栈,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为与红四方面军甘孜的胜利会师、有效遏制张国焘南下、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以及后来的北上抗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丽江期间,红军战士向丽江民众全面宣传抗日反蒋、救国救民的主张,给丽江民众指明了前进方向,播下了红色的种子,加速了丽江人民的觉醒,带领越来越多的丽江民众走上了的道路,为后来丽江解放奠定了基础。
采访中,大量被访者还原了红军长征过丽江时的情景。当我们和历史近距离接触,甚至伸手就能触摸到先辈留下的痕迹时,原本只在书本上的党史渐渐清晰。先辈们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英雄事迹,让我们感受到了“三迎红军进丽江 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温情,感悟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这样的行走、采访,不仅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先烈的伟大精神、光辉形象,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发进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