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晚”中感受乡间新春美好画面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2-15

昨天的那一场暴雨 让昆明不少地方出现了内涝 很多积水点导致了交通堵塞! 昆明主城区最多时 曾出现8个断交的重度积水点, 22处道路出现淹积水 盘龙江在内的多条河道曾超警戒水位。 主本站

在“村晚”中感受乡间新春美好画面本站

  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启动至今,迭起,祖国大江南北充盈着喜庆祥和的氛围。村民在“村晚”中诉说家乡变化,表达美好追求;观众在“村晚”中感受乡村振兴,寄托浓浓乡愁;文旅特色在“村晚”中多彩亮相,吸引八方来客……如今的“村晚”,四季绽放,是基层群众文化的广阔舞台,也展示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成果,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新型文旅品牌的重要实践。本文选取四地“村晚”举办故事,呈现“村晚”新形式、新体验,共同感受乡间新春美好画面。

  ▲ “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上的“村晚”小场景     中国文化报记者  卢  旭  摄

  携篮提果,唱一首《幸福歌》,春种秋收,演一曲《四季》,特色表演与民俗项目轮番上演,村民、演员与游客全都入戏入心,幸福欢乐洋溢其间……

  2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在湖北武汉启动“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活动年。现场,一场特殊的“村晚”十分亮眼:“钟情湖北·四季村晚”小场景在此呈现,尽管只有70多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但如同晒谷场的景观布置散发着浓浓的乡土气息,鄂州剪纸、天门糖塑、扬子江糕点、老河口年画等特色民俗项目深蕴荆楚风情,令人沉浸感十足。

  “此次体验环节,我们重点呈现了《幸福歌》《四季》两个节目,前者切合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主题;后者唱响美好生活,祝愿‘村晚’四季常青。两侧分列的文化项目则营造出赶大集的热闹氛围,传递的就是有歌有舞有生活的调调。”湖北省群众艺术馆文化活动部主任刘晓梅介绍,歌舞节目由村民、艺术院团演员和文化馆业务干部共同编排、演绎,民俗项目由湖北各地精心挑选呈现。这个设立在武汉市蔡甸区花博汇景区内的“村晚”小场景,以展示内容鲜活多样引人驻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湖北“村晚”的特色发展之路。

  据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下,今年湖北系列“村晚”以“文旅赋能乡村振兴”为着眼点,以文艺演出为主体、人民群众参与性强、融入文旅集市等“文旅+”方式为主要特色。春节期间,共举办“村晚”活动277场,线万人参与。其中,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磨山村、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和来凤县绿水镇老寨村的3场“村晚”入选全国“村晚”小年接力展播。

  “我们在‘村晚’节目创编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多展示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刘晓梅已经连续三年参与“村晚”导演工作,经过不断探索,她和同事已总结出“节目+文旅”的搭配“公式”:一种是采用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讲述乡村故事;另一种是用更多元、流行的艺术表演形式分享当地的青山绿水、风土人情、特产民俗。

  精心打造的“村晚”节目提升了晚会的质感和美感,为乡村文旅“吸睛吸粉”助攻。巴东县沿渡河镇高岩村的《摘朵栀子花》、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的《打银锁》入选全国“我的宝藏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并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及多个直播平台吸引线万余人次。不少网友表示,通过节目感受到荆楚民俗的魅力,“想亲自去村里走一走、看一看”。

  台上引流,台下同样吆喝不断。湖北“村晚”冲破传统文艺表演束缚,秀出“表演+展览”“表演+促销”“表演+直播”“文化+旅游”组合技。配合新春热闹祥和的节日氛围,“村晚”在舞台外通过年货大集和网红达人直播带货的方式,展示当地农特产品、旅游产品、非遗文创等,搭建起以“村晚”为契机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在襄城区卧龙镇朝阳村“村晚”现场,伴随着台上花鼓戏《谁不说咱家乡美》的推介,舞台两侧的糖画、香囊、剪纸、月英酒、牛肉面等非遗项目展台前人头攒动,台上台下妙趣互联,实现沉浸式观演体验。在黄石市大冶市举办的湖北“村晚”“村游”示范活动现场,80多个售卖展位间游人如织,在现场直播带货助力下,荆州鱼糕等农特产品被抢购一空。荆门市京山县将罗店白花菜、钱场水麻酥、宋河麻糖、坪坝油面等搬到“村晚”现场,当天中午现场总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十堰市竹山县将“村晚”与秦巴腊梅文化旅游节结合,把文化内容、文化符号融入乡村景区,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近年来,湖北的“村晚”不仅是春节期间基层群众的文化家宴,还成为贯穿四季、常态化开展、不打烊的荆楚乡村文旅品牌。

  2022年,“灵秀湖北·四季村晚”荣获“百姓大舞台”全国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最具人气品牌活动、乡村文化品牌活动嘉誉,在文旅赛道打响口碑。“自从有了‘四季村晚’,我们家场场不落。”定居武汉的常先生是“村晚”的“铁杆粉丝”,每个季度都会带着全家选择一个或几个“村晚”目的地自驾旅行,有时甚至要“赶场”。“‘村晚’有演出、有集市、有展览,乡村有风景、有人文、有休闲,不用出远门,就能让孩子在厚植的乡土人文中感悟成长,也能让我和太太在青山绿水的烟火气里涤荡心灵,特别适合我们家庭短途旅行。”常先生说。

  景观之上是生活。“村晚”用一场场活动将乡村群众文化生活、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旅游资源及产业有机整合,成为面向文旅新市场、新需求,发展乡村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新引擎。

  今年春节,家住上海的徐江想来点不一样的年味体验。经过一番研究,他最后选择了去贵州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面对我非常陌生的西南地区,去这个少数民族集聚区看‘村晚’、赏民俗、品美食、过大年,像是赴远方朋友的邀约,这样的旅行格外吸引我。”徐江满怀期待,农历腊月二十六就启程了。

  到了现场,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徐江还是大为震撼。他发现,这里的“村晚”不光能看,还能参与。于是,徐江又多了一项固定行程:跟当地村民一起排练“村晚”节目。

  “村晚”不仅是当地居民的得意之作,也是八方群众的热衷之事,这正是贵州的“村晚”攻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亲自上场,做主角挑大梁,在丰富多彩的“村晚”活动中实实在在当一回苗乡人,体验苗族文化特色,留下美好记忆,点亮美好风景。

  徐江参与表演的芦笙舞是苗族群众举行祭祖和节日、喜庆活动时跳的传统民间舞蹈。在今年黔东南州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村晚”上,芦笙舞有多达400人参与,其中一半是像徐江这样前去体验的游客。

  白天游玩,走走逛逛兴头浓,入夜时分,参与“村晚”劲头足。每天晚餐后,徐江就加入到节目排练中,跟着熟悉动作、磨合步伐和节奏,之后还要开会讨论,对表演中的问题进行复盘。“整个过程相当专业,沉浸感十足。”徐江笑称,雷山真没把游客当外人。

  每天的精彩演出和特色体验,以及不同游客不断参与进来,构成了贵州“村晚”的“百搭”底色。贵州多个景区常有的“十二道拦门酒”“高山流水”“情定西江·讨花带”等民俗活动在“村晚”中都有别样的呈现,将苗乡美景衬得更加迷人。许多游客感叹:这样的活动大大增加了文旅体验的质感,值得再来参加。

  “我们对许多节目进行了大幅改动,适当降低难度,整体节拍减一点,大家的步伐就容易整齐,互动体验性也就强了。”贵州乡村文化振兴专业委员会主任王生荣介绍,今年贵州“村晚”活动围绕“启航新征程·幸福中国年”主题,以黔东南州多彩的民族文化、非遗传承、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旅游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为主要内容进行编创。同时,创新采取“雷山主会场+现场演播室+绿皮火车移动会场+镇远分会场”的直播方式,向全国观众展示黔东南州独特的文化魅力、旅游资源、特色产业。

  醇香的米酒端上来,悠扬的芦笙吹起来。从空中俯瞰,村民与游客共舞的场面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同心圆,缓缓转动中,把人们的心聚在一起、祝福融在一起、欢乐交织在一起。

  “‘村晚’点燃了人间最美烟火。”1月13日晚,望着22点多仍流连于雷山西江千户苗寨“村晚”的人们,王生荣感慨地说。

  “村晚”活动正式开始后,热度迭起。1月14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联合主办,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局承办的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在雷山西江千户苗寨举办。据统计,活动当日在线万。

  “村晚”主客共享,不断为人们制造惊喜,活动集中开展前后,雷山西江千户苗寨的酒店、民宿、餐饮场所人流量激增。1月24日,雷山西江千户苗寨发布限流通知,成为贵州首批限流景区之一。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23年春节期间,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接待游客14.2万人次,同比增长482.0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30.31万元,同比增长532.53%。

  近日,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施秉会场又火了。作为活动举办地,施秉县杉木河夜漂景区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四连续举办“百龙聚会闹新春”的“村晚”活动,主打“龙文化”,将龙元素渗入文旅消费各个环节,以社区街道的相关主题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丰富人们的旅游体验。

  “村晚”的文化属性十分鲜明,旅游带动力也十分强劲。它点亮了贵州久违了的旅游热潮,也带来了新的旅游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作为“村晚”活动场所的景区,游客停留时间明显增长,从以往的平均1.5天扩展到4天,乡村旅游满意度明显提升。

  “以往,我们这边春夏旅游很热,一到秋冬就出现下滑。大家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秋冬旅游产品的问题。这两年‘村晚’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就是要让游客随时都能融入进来,有新鲜感。”王生荣切身感受到,“村晚”的火热开展,让贵州旅游传统意义上的“淡季”逆袭了。“村晚”也因此与文旅发展有了更深的联系。

  通过看“村晚”、参与办“村晚”,到贵州旅行的游客得以在民俗的原生地体味乡土文化的厚重底蕴,融入当地生活,成为“新村民”。通过深入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贵州引导游客从“感观体验”转向“情感体验”,真正释放“村晚”综合效应,打造出“社交型”“产品级”村晚。

  今年,贵州在常态化开展“村晚”示范展示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发展规划,以特色民族节庆呈现为主要内容,围绕传统特色村落展示、民族文化传承、旅游产业发展三大要素,开展“村晚·千村百节”系列活动,将“村晚”与1000余个少数民族节庆相结合,以“村晚+”为新的文旅支撑点,实时记录乡村的新变化和百姓美好生活的新故事,将“村晚”发展为苗乡侗寨的珍品市集、乡村文化的展示窗口、旅游资源的推介平台,让乡村“村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

  “村晚”是农民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乡村文艺活动,已成为活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展现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重要舞台。两年来,线上看“村晚”、线下参与“村晚”已经成为“新民俗”。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鼓励引导具备条件的乡村自办“村晚”,呈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鲁广峰介绍:“在重庆40个区县中,有25个区县开展了‘村晚’活动。我们有意识地要求‘村晚’的舞台尽可能地靠近大地、靠近优质的民宿、靠近村民原始生活状态,舞台不要求奢华,尽可能起到宣传和推介地方特色的作用。”

  今年1月初,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公布了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重庆市江津区永兴镇黄庄村就位列其中。

  作为江津区乡村振兴黄庄示范片项目涉及地,黄庄村环境优美、田园连绵,这里的“江小白·金色黄庄”更是一处充满诗意又不乏童趣的农文旅综合体。1月14日,黄庄村举办“村晚”活动当天,附近的村民、重庆主城区居民以及游客纷纷前来看年戏、赶年集、吃年饭、喝年酒、赏年俗,选购“村晚”年集上展示的各种各样的特色农副产品。据悉,黄庄“村晚”活动通过央视频、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同步直播,累计吸引了逾584.6万人次在线观看。

  为扩大群众对“村晚”的知晓度,重庆在“村晚”活动前期就以微信小视频、抖音短视频等形式推出宣传片,并通过村支书或乡贤代言等方式增加地域辨识度。“游客到这里可以观光体验现代农业项目,如花卉观赏、种植或是酒的酿制等。通过参与‘村晚’,他们也能了解我们农文旅相融合、深融合、真融合的进展,对于乡村振兴会有更直观、全面的认识。”鲁广峰表示。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思想保障。“村晚”活动中,重庆市首次推出了聘请江津籍文化名人到乡村当“文化村长”的举措。“之所以选择在这一天推出首批‘文化村长’,也是想借‘村晚’的热度,引领全市各区县乡镇推广这一举措,吸引更多人关爱家乡、热爱家乡,为乡村振兴、山乡巨变出力。”鲁广峰介绍,“文化村长”主要负责乡村文化建设,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推动形成新的农村文化建设力量。未来,这些“文化村长”将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带动区域文化传播,让地方特色“走出去”,让更多人“走进来”,助推旅游、农产等良性发展。

  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创意呈现也是“村晚”的一大亮点。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巫山烤鱼”传承人陈嗣红,在竹贤乡下庄村“村晚”活动现场表演了烹饪制作“巫山烤鱼”;石柱县枫木镇风竹村村民的舞狮表演《采青》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妙泉镇大田村带来的花灯歌舞《搬新家》,生动展示了当地特色;在璧山区七塘镇将军村的“村晚”上,特别增设了新年画联展、民俗活动表演和猜灯谜过大年等活动,让群众观看演出的同时,多视角了解地方传统民俗文化。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要内容。在重庆,“村晚”已发展出“直播带货”功能。鲁广峰介绍,早在2021年重庆市竹贤乡下庄村举办的“村晚”活动中,巫娃山妹就实践了在直播平台上现场带货巫山特色美食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今年,在七塘镇将军村“村晚”大联欢活动现场,20多名来自重庆12个区县的乡村“网红”扮演起家乡“宝藏”推荐官的角色,热情洋溢地推介本地土特产和文创产品,有效促进了本土特色产品的展销。

  “村晚”的带动作用还体现在乡村治理优化方面。“当一个村在组织筹办‘村晚’时,70%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其中,从鼓励村民提点子到选拔村民参与排练,村民间的沟通变多了、关系也更加融洽和谐,大家团结一致,想为乡村作贡献。”鲁广峰说,“村晚”的演出水准虽然不高,但群众在各项环节的介入,增强了他们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认同感,也营造了良好乡风。

  “我们的‘村晚’不只是百姓表演的平台,更是展示乡村特色的平台。我们举办‘村晚’不只是搞一场演出,更想让城里人了解乡村、走进乡村,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让全国人民体会到‘村晚’已经逐步发展为集文化传播、旅游宣传、乡村振兴、乡村治理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鲁广峰说。今后,重庆将继续打造乡村“村晚”品牌活动,帮助有条件的乡村举办自己的“村晚”,让“村晚”发挥更大效益,用文化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外,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15个民族为云南特有。当地人炽热而丰富的情感如同甘露,浇灌着民族文化的沃土,呈现出一个个富有地方风韵、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的群众文艺样态。

  “村晚”作为群众普遍认可的品牌活动,与民俗结合,与情怀连接,氛围感拉满,吸引了大批游客打卡体验。对于云南,这是精心谋划又自然而然的过程。

  “想知道我们发展得怎么样,来看‘村晚’呀!”云南省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的村民春节前夕忙得不亦乐乎。该村2023年“村晚”于1月19日举办,而当日正是习总视察司莫拉佤族村3周年之日。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总来到司莫拉佤族村,了解乡村振兴和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情况。除了考察当地脱贫情况外,总还体验了打米粑、敲木鼓等佤族民俗。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以打造佤族文化特色旅游村为目标,将文化、旅游、农业、产业相结合,一面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居村环境,一面创造美好生活满足精神需求,整个村子变化大,各族群众心里甜。

  “今年的‘村晚’意义特殊!我们想以‘村晚’向总汇报我们‘狂飙’的幸福指数哩!”村民纷纷说。

  司莫拉在佤语中的意思是“幸福的地方”,一场火热的“村晚”也是村民幸福生活的最好呈现。老百姓全情投入,把“村晚”的地气和朝气办出来,将总与村民拉家常的情景唱出来,将腾冲渔鼓、佤族清戏等特色歌舞和民间民俗等融合进来,将三年来推动乡村振兴的成绩展现出来……司莫拉佤族村“村晚”透着温暖,刻着底蕴,胜在自信,这是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发展的生动写照。

  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挂满红彩带,活力舞台前后左右围满观众,各村居民携手起舞全场欢腾……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七宣村举办“村晚”活动当日,也是祥云县彝族文化特有的民族节日“哑巴节”,十里八乡的人汇聚于此,载歌载舞,场面极具感染力。

  像七宣村这样老老少少都擅长民族歌舞的村落不在少数。今年为了办好“村晚”,村民各显其能,有的参与节目编创,有的担当节目主演,有的兼任舞台保障,除当地折苴么大号队、自羌朗文艺队、祥云县彩云艺术团等群众文艺团体,不少文艺院校、培训机构也主动参与进来。

  为了提升节目质量,不少村民在当地文旅部门组织下,参与到传统文化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中。由此编创出的节目与以往的舞台作品相比,更原汁原味,既保留了文化原生态,又经过群众检验,在一次次排练中打磨得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我们非常珍惜本地区的非遗资源、旅游禀赋,注重引导群众参与挖掘和打造本地文旅特色,建立了人人都是文艺创作者、文化传播者、文旅支持者的主人公意识。”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马迎春表示,“村晚”既要接地气,也要有引领性,在合适的环境和地区,展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的高水平的文艺作品,有助于提升群众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

  “登上‘村晚’舞台,可能会改变一个村民的性格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大家现在都以一种迎客来的心态认真生活,特别注重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这就是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直观体现。”云南省文化馆馆长郭维平对“村晚”效应深有感触。

  通过国家公共文化云等平台的传播扩散,“村晚”成爆款,获得上百万点击量,全国观众进而开始了解“村晚”举办地。在云南,一场“村晚”活动带热一个乡村的案例比比皆是。游客变多了,村民的日子变好了,对本地本村的文化也更加认可,他们将精力更多地放在做好自己、展现乡村美好的一面。郭维平以七宣村为例说,一批乡村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村晚”举办提供了保障,而“村晚”又将一方百姓的新生活、新民俗、新风貌展现出来,并且延伸出新业态、新体验,多方发展策略彼此成就,提升乡村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如何借力发力,让“村晚”的热传导效应持续下去?马迎春介绍,云南将以“村晚”为抓手,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力,以此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我们广袤的乡村有优质的文旅资源,需要更具前瞻性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我们矢志不渝谋发展,探索适合‘村晚’的路子,就是要做出成效、做出品牌。”马迎春说。

本站 2021年7月28日 驱动中国昨夜今晨 苹果发布第三财季财报 净利润增93% 新浪网报道,苹果公司今天发布了2021财年第三财季业绩。报告显示,苹果公司第三财季净营收为814.34亿美元,与去年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