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号上太空 带了这些云南特产
4月的迪庆高原,随着气温逐渐转暖,香格里拉市群众抢抓农时开始大春播种,依靠产业扶贫,实现脱贫致富本站
神舟十二号上太空 带了这些云南特产本站
6月17日,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2020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签署了《共同推进太空生物科技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为云南省提供太空搭载服务,积极促进种业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自2016年起开展云南高原特色观赏园艺太空育种研究,在云南省太空生物发展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中国航天载人办公室及中国空间研究院平台,利用实践十号返回式卫星、长征七号火箭、神州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天宫二号载人航天飞船、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完成了100余种共计1111.26克观赏园艺物种种子的太空育种搭载。
太空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种子或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微重力、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等),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培育新品种。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1倍,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以云南特色粳型香软米“云粳20号”为例,其千粒重(一千粒种子的重量)为22.03克,从太空回来后,选育出的后代,千粒重增加到28.34克。
来自玉溪的龚建泽,投身航天15年,参与执行西昌发射场航天发射任务110次,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测控系统工程师。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龚建泽在此次任务中负责某遥测系统的火箭起飞阶段跟踪测量任务。他的岗位位于塔架身后的山头上,是距离“嫦娥”最近的一个测量点号。任务成功前,他们吃住都在点号里,守着设备直到发射成功才会下山。
“作为首区遥测系统,我们主要负责收集火箭起飞前120s到火箭起飞后100s内的测量数据,传送至指挥控制大厅,生成火箭飞行曲线指挥员参考决策……火箭起飞后,我们是最早捕获目标、提供第一手遥测信息的人!”谈及这次任务经历,龚建泽满是自豪,更让他感动的是任务前下山采购生活物资的故事。
发射前的几天,他和同事穿着工作服下山,去场区附近的小镇上采购生活物资。刚到镇街上,就有好些群众跟他们打招呼,问他们是不是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那天早上,很多人就帮着他们买菜砍价、搬东西,说是要间接为“嫦娥”任务做点贡献。这些话语让龚建泽感到很温暖也很自豪,但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穿工作服上过街,生怕给群众添麻烦。
来自昆明的仝非,投身航天15年,参与执行西昌发射场110次航天发射任务,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测发系统工程师。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正值祖国61岁华诞,仝非参与负责此次任务的发射场地面设备保障工作。为了确保发射任务万无一失,他和发射场各条战线工作者一起凝神聚力、精益求精地投入到任务中。他参与的塔架摆杆试验、塔吊配重试验、塔架行走过程监测、整流罩空调试验等在正式任务开始前就已全部顺利通过测试。工作中,他严格落实“双岗四检查”、“放过”,杜绝“三误”问题,连续一个月“白加黑”“五加二”,为“嫦娥二号”奔月搭建了牢固的天梯,发射场地面设备在任务过程中运行平稳,无一差池。
时至今日,仝非还清晰地记得“嫦娥二号”奔月的那个夜晚,暮色下,崇山峻岭中,场坪和塔架灯火辉煌,直指苍穹,像是要把天戳个窟窿。每个人都忙碌、都思索、都关注着任务进程,坚守岗位,“撸起袖子,加油干”,志在必得。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仝非也在自己的岗位上参与见证着中国航天的创新和突破。
来自玉溪澄江市的张树磊,投身航天23年,参与执行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航天发射任务95次,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工程师,此次“嫦娥五号”任务中负责中心系统工程师团队任务工作组织计划的抓总统筹。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张树磊担任西昌发射场“卫星保障组”组长,带领团队对“嫦娥三号”探测器在场区的存放、测试、转运、加注等工作进行全程保障,是“嫦娥”的全职保姆。
“嫦娥”就像娇贵的婴儿,对测试环境的要求就极为苛刻,温度、湿度、洁净度都有严格的标准。在发射场的每一天都需要精心保障和呵护。作为技术抓总负责人,张树磊从那年7月一直忙到12月:塔上空调备份系统建设、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升级、岗位人员培训考核、试验文书编写修改、组织测试和例行试验……每天早上7点半前,他就会准时地出现在发射场,厂房、塔架、操作间,到处都是他忙碌的声和影。晚上7点半后,他又会准时地出现在办公室,忙着处理项目文书和试验报告。一连几个月下来,张树磊就瘦了十多斤。
那一年,张树磊和另外2名云南籍航天人护航“嫦娥”的事迹被《春城晚报》报道后,在彩云之南引起强烈反响,他们还因此获评那一年感动春城人物。收到这个奖时,张树磊既惊喜又感动,他说:这是家乡人民颁发的奖,是他收获的最特别的奖,会一直支持激励他继续在航天追梦的道路上奋斗前行!
来自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余皓,投身航天8年,参与执行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航天发射任务73次,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科技处一名工程师。科技处担负着发射任务计划协调、组织指挥、质量跟踪,问题处置等一系列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巨大,余皓的岗位被形象地比喻为调度员和大管家,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单位西昌发射场任务的组织协调保障工作。
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成功发射,而余皓则是此次任务的“主管调度”。航天发射千头万绪、风险极高,事事都得处理得有条不紊,处处都得确保不出差错。每天他必须在上班前把所有问题稳妥处置,确保任务各项测试顺利。下班后,还要加班加点撰写当日工作总结、梳理第二天的任务计划、安排第二天上岗的车辆人员。“忙得焦头烂额,每天至少要接上百个电话。不过辛苦的付出获得了回报,发射任务成功是对我最大的肯定和慰藉。”余皓说,那次任务成功后,他才踏踏实实得睡了一个整觉。
来自保山市施甸县的杨本湘,投身航天27年,参与执行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航天发射任务138次,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高级工程师,全程参与了西昌发射场历次探月任务。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成功发射。杨本湘担任此次任务的首席气象预报专家。火箭的重要测试和点火发射都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制约,特别是任务进入加注点火的最后关键时期,气象条件就成了火箭能否点火发射的最后一道制约。“嫦娥四号”发射前夕,杨本湘带领气象保障团队精准预报,发出了场区高空风大,可能影响火箭飞行安全的预警。为了不影响点火时间,他根据加班分析实测风数据,凭借多年预报经验和扎实的理底,将风向偏差预报精度从正负10度提高到正负5度。航科集团根据他所预报的气象参数,及时调整火箭飞行相关控制参数,将高空风对火箭飞行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最终确保火箭按时点火,“嫦娥四号”安全飞天。
此次“嫦娥五号”任务中,他一边忙着西昌发射场的任务,一边会通过视频连线参与到文昌发射场的气象会商,在千里之外的西昌,为文昌的任务助力加油。
来自曲靖宣威市的樊晶,投身航天10年,参与执行西昌和文昌两个发射场航天发射任务50次,现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气象系统工程师。
2007年,因为“嫦娥一号”发射的新闻画面,樊晶种下航天梦想。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来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工作,岗前培训时现场观看了“嫦娥二号”发射盛况,激发了追梦奋斗的热血豪情。2013年,樊晶作为气象预报员参加了“嫦娥三号”任务,圆了自己的探月梦。2014年,为支持文昌发射场建设,他从西昌调往海南,全程参与文昌发射场气象保障系统从无到有的建设,也在两型火箭首飞、“天问一号”等重大任务中不断砺练成长,成为文昌发射场气象保障团队的青年骨干。
此次“嫦娥五号”任务中,樊晶担任气象保障组组长,9月初就住进了发射场,带领组员开展任务前的准备工作。受全球气候异常的影响,今年以来文昌场区天气复杂多变, 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共有9个台风影响了文昌发射场,樊晶和气象保障团队顶着巨大的压力,连续24小时倒班,不论雨多强、风多大,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带领气象团队坚守各自的岗位。为长征五号火箭及嫦娥五号探测器进场、转运、燃料转运以及燃料加注发射等关键节点找到了最佳窗口,最终完成本次任务气象保障工作。
本站 2020年9月27日驱动晚报 今日要闻:中芯国际回应拉黑传闻:未收到相关消息;realme海外发布首款SLED智能电视;2020联想全球创新科技将在10月底举行;IDC预测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接近4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