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不是孤独而是一种选择!
编者按:美股周一收高,截至收盘,道指涨186.14点,或0.54%,报34393.98点;纳指涨190.18点,或1.41%,报13661.17点;标普500指数涨41.19点,或0.99%,报4197.05点。 半导体指数涨超2%,个股应用材料、希捷本站
单身不是孤独而是一种选择!本站
有一阵子我曾想,单身被拎出来讨论得太多了,而被讨论本身也有一种“污名化”的味道。如果单身与谈恋爱一样,都被当作一项再自然不过的个人选择,那根本就不会被如此谈论啊!
后来我似乎有点明白了,也许不仅是那些催着我们找对象的父辈、祖辈,就连我们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单身究竟意味着什么?是生活方式、个人选择,还是人生之中的过渡期?在传统观念面前,保持单身究竟是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或许就是因为迫切想要一个答案,关于单身的讨论才会越来越多。于是,我期待以这本基于观察、数据和深度访谈的《单身社会》,来讨论这些令广大单身男女不时困惑并怀疑自身的线年,美国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Eric Klinenberg)
严格意义上说,这本书讨论的是独自生活、独居(living alone)而非单身(being single)。作者将论述背景置于美国的现代都市之中,而在大都市里,独居不等于单身,单身也不一定意味着独居。尽管作者也承认,很多时候,两者很难区别对待。
虽然书里写的是美国社会的时代状况、虽然没有好到要打五星好评,但是读来依然不由在心里感慨一句:
本文就暂时抛开成书逻辑和结构,把那些扎心的片段摘出,熬成一大锅毒鸡汤,小心翼翼捧给正要“剁手”的同党们。
这与它们快速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它们同时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常识里,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喜群居。事实上,如此大规模人口独自居住的现象也真的只属于现代。
我开始将之视作一场社会实验,因为据我所知,1950年代以前,在我们这个物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社会支持着大量独自居住的人,这真令人意外。从那以后,独居在发达国家变得非常普遍。在那些富裕、福利良好的国度,人们就会用他们的资源去获得属于自己的地盘。
我越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妥协与迁就他人是一件太过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北京。回到租住的家中时,我希望自己可以毫不设防、彻底卸下伪装;希望可以是放松甚至极其松散的;希望在这个小小的、属于自己的空间里,用不着高度紧张,想晚睡就晚睡,想外放歌就大声外放,想瘫着就甭坐着,遇到难过的事自己也可以哭得很丑。这些,怕是只有独居才能给我的自由。”
,对我而言并不是轻松惬意的事情。自己待着、不用去为其他人的事情操心,对我而言,更接近我想要的舒适。”
,如果我做错了什么,那就全都是我自己的错。这并不意味着我,但我自己的问题已经够多了,我不想再掺和到别人的问题里去。”
,搬进自己独立的住所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因为独居的经验将令他们变得更为成熟和独立自主。中年人则认为
,独自生活令他们维持自己的尊严、个体完整性以及自主性,并定义了他们的生活方式。独居生活吸引了许多人的原因之一,是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并没有太多的约束。我们难以否认,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一种“舒适、自由、不为关爱所牵绊的生活,以及越来越多的享受其他有趣、新鲜事物的机会。”
他(克里南伯格)并不是在充满焦虑、愤怒或是怪异的单身住户的亚文化中踉跄而行,而是遇到了一群淡定却有些自命不凡的男男,他们深信自己已经得到了最好的待遇。克里南伯格的这些“小白鼠”们才不是将单身视为通向婚姻的阳光大道,而是认为他们已经到达了想去的地方。
越来越多人主动选择了保持单身,而不仅是将其当作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而研究表明,独居生活也是最为稳定的居住及生活方式,独居五年以上的人们更可能维持同样的状态不变——惯性的力量就是这么可怕。
再比如,最现实而沉重的问题,独自生活的人不可避免地会遭遇生病及年老的问题。书中就有受访者,随着年纪增长,开始担心孤独终老,开始恐慌独自离开世界而不为人所知。
“(上述是)刚刚独居的我尝到的一点甜头,而过了大概一周,独居的新奇感开始和寂寞感互相拉扯,难分伯仲。只要是工作遇到不顺,我一回来面对空无一人的房间,无人诉说,便会被负面情绪笼罩,开始回想两人住一起时拥有的那些愉快时刻:一起看电影、聊八卦,一起打扫房间、一起分享食物……哎,可是啊再转念一想,如果不是独居,我怎么能在半夜一点二十分,开着大灯、放着偶像的歌、喝着汽水、疯狂码字呢?”
某心理类公号一篇讨论孤独感的文章写道:英文中,Loneliness和Solitude都表达了孤独的含义,但有所区别:
“Loneliness表达了孤身一人的痛苦,而Solitude则表达了孤身一人的荣光(德国神学家田立克)。
毫无疑问,那些“独处能力”更强的人,更有可能在Solitude之中享受独处的荣光。他们倾向于认为孤独是有益处的:
“孤独令我们从亲密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中解脱了出来,而更重要的是,最终孤独能帮助个体培育自我、建立独到的见解,最终更为有效地重返社会。对于生活在世上最繁忙和最现代化社会中的人们而言,他们很容易忽视或遗忘学习独处,而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种人生体验。”
数字化媒体、社交网络,令我们时常处于“过度连接”的状态(overconnected),我身边就有一些人、尤其是相对内向的人(包括我自己),在一波social之后会感到非常疲惫、感觉像被榨干了,要通过独处来给自己充电、回血。而那些最外向的人,也难免在某些时刻觉得互联网时代过于喧嚣,短暂逃离的出口就是城市中那个被他们称为“家”的独处空间。
有研究表明,与他人相比,独居者在社交上更为活跃。由于他们更有可能出入餐厅、酒吧和各种社团、俱乐部等等,因此独居者占较高比例的城市也拥有更为蓬勃的公共文化。
有些人的家庭伴侣辜负或者背叛了曾经的信任与亲密,所带来的痛苦令他们选择分手或者离开,因为在一起时,他们更为孤独。
还有很多现代女性终于能够摆脱那些不被感激、不被重视、无报酬的家庭责任,而有机会更多地关注自身需求。
但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开始改变传统,却依然不确定新的生活究竟何去何从,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各个阶段变换生活状态也变得司空见惯,单身、单亲家庭、成婚、分居、稳定的爱侣,以及最终又回归独自一人。
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并不孤单,我们所有的人,不管此时此刻我们是独自生活还是与他人一起生活,都需从他们的答案中学习成长。
本站 理想的生活空间因人而异,但它们大多有一个共通的特性——兼具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 ↑壹加空间设计事务所/陈圣亮设计工作室 设计总监——陈圣亮 自幼随父亲学习美术而受到艺术熏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