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滇风云】马铃悠悠一响千年丽江还是那个丽江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04-09

时报时评 唐福勇 随着消费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我国消费者对优质进口商品的需求与日俱增,更多消费群体希望足不出户买遍全球,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发展的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就在近期,商务部等六部本站

【昆滇风云】马铃悠悠一响千年丽江还是那个丽江本站

  198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成为中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丽江,曾经的“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重地,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创新与传承在这里交汇,千年时光倏忽而逝,古城丽江的魅力历久弥新。

  丽江古城区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汉、藏、白、纳西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兼收并蓄,成为“活”着的世界文化遗产。

  据唐代樊绰《蛮书》,唐代时丽江境内已建有“三探(赕)览城”“铁桥城”诸城。史学家们考证发现,“铁桥城”在金沙江边的玉龙县塔城乡,“三赕览城”则在丽江坝范围,具体位于纳西语称为“三吉”的丽江古城东部片区义尚办事处文明村、文林村一带。由此,唐代“三赕览城”被视为丽江古城的早期阶段,也可称为丽江古城的雏形。“三赕览城”建造时间当不晚于唐代中期,距今至少已有1200多年,也有学者认为古城历史有1300多年。但毋庸置疑,丽江是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

  此后,丽江古城又经历了宋代三赕城时期、元代通安州城时期、明代至清初丽江土司府时期、清代改土归流后丽江流官府时期、丽江专员公署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时期。

  丽江古城的形成与繁荣发展,与茶马古道紧密相连。历史上长期积淀而成的、文化关系使然。茶马古道兴起后,内地的不少马帮、商客因气候、文化、心理等因素涉藏地区为险途,到丽江就不再继续北上,而藏族马帮也将丽江作为终点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丽江成为汉唐时代通往、印度和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古城因商路而兴、因商路而活,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特别是茶马古道上的一颗明珠,她伴随着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也成了滇西北的经济文化中心。

  时至今日,古城里还留着很多马帮的痕迹,穿着毛皮褂子、牵着马的商贩在城里中转交易,很多客栈门前还保留着拴马的木桩,把那份古老的记忆完好地保存在城市一隅。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高速、铁道路网纵横交错,茶马古道上打马的呼喝声随之消失,但丽江握紧了这条古道留给自己的财富。凭借自身丰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丽江进入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世界遗产名录,并大力开发旅游业。历史上以经营茶叶、皮毛、药材等土特产为主的古城,华丽转身成为以经营旅游文化产品为主的5A级旅游景区,成为中国旅游的一个品牌。

  正如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描述的“居庐骈集,萦城带谷,民房群落,瓦屋栉比”一样,丽江古城充满了建筑之美。

  现存的丽江古城最初建于宋末元初(12世纪末—13世纪初),盛于明清,距今大约有800年的历史,是第二批被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

  未受“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的传统建城礼制影响,城中不仅没有规矩的道路网,也没有城墙。

  古城以狮山、象山、金虹山三山为屏,来自清溪、黑龙潭的水流从城北入口处分为三河进城,又分出众多支渠穿梭街巷,造就了古城中家家流水、户户花树的特点。

  街道依山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用五花石铺就,以四方街为中心延伸出四大主街,又分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具有“曲、幽、窄、达”的特色。

  城内民居为院落式建筑,呈现出“三坊一照壁”的格局,地面镶嵌各式花纹图案,一方庭院一方风景,与古城街、巷、景浑然一体,别有韵味。

  水丰故而桥多,桥也是丽江不得不提的一个特色。丽江古城穿街过巷的河道上,架有石拱桥、石板桥、木板桥等350多座桥梁。其中,位于古城中心的明代双石拱桥——大石桥,为众桥之首,因从桥下河水中可见到玉龙雪山倒影,又被称为映雪桥,游人闻其名就可知其意。水与桥和谐共存,使得这座古城,又添一份水乡雅韵,更令人神往。

  古城还有特别的民族风情,这多来自纳西人。这个喜爱亲近大自然的民族总是尽可能地种植花木,他们遵循着“喜余漫斋余”的习俗,以正房宽敞的走廊作为日常活动及待客的主要场所,还有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的银艺、刺绣、东巴纸、纳西古乐……

  这样“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与自然美妙的小桥流水相结合”的典范特征,得益于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所设立的专门保护机构。云南省会1994年颁布了《云南省丽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在保持历史文化名城原来总体布局、形式、风格特点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必要的保养、维修、改造。上千年时光沉淀出来的美好,还将一直延续下去。

  丽江古城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位于我国大西南横断山民族走廊区,由玉龙雪山南麓的大研、白沙古镇以及束河古村镇组成。这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共生、多民族和睦相处的边地古城,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开放之城。

  汉唐以来,来自大西北的古羌人部族沿着横断山脉南下,进入丽江并与当地土著融合,这里逐渐发展成为纳西族聚居的中心区域。后来随着丽江古城成为茶马古道的重镇与商品集散地,一度成为滇川藏交界区域经济文化的核心区,为促进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交流,推动滇川藏区域经济文化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在这里聚族而居的纳西族在坚守本族文化的同时,与各民族和睦相处,不断地吸收、融合、传承、积淀吐蕃文化、南诏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汉传佛教、藏传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形成了丽江古城和谐共生、融洽发展的多元一体文化。从城市总体布局到工程建筑,融汉、白、藏、彝各民族精华,并保持了纳西族独特风采。古城中,从街道、水系、桥梁、民居庭院,到寺院、道观、书院、文庙、武庙、壁画、碑刻、音乐舞蹈,无不体现出各种文化在丽江古城相互渗透、相互吸收、融合发展的传统。

  丽江壁画堪称汉、藏、纳西文化交流与合作的结晶,是华夏民族文化的瑰宝。丽江壁画原有200多幅,分布在觉显宫、万德宫、皈依堂、珊碧院等15座寺院里,现仅存50余幅于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和束河的大觉宫之中。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白沙细乐的纳西语叫“佰石细里”,相传是“元人遗音”,又称“别时谢礼”,为纳西先民凭吊战争中亡灵(包括敌方死亡者)的“安魂曲”,曲调幽远深沉,忧伤缱绻,如泣如诉。丽江洞经音乐为中原传入的道教音乐,保存了在中原早已失传的一些唐宋以来的辞曲音乐。如今,纳西古乐天天在古城演奏,还经常到欧美各国演出。纳西古乐被国内外众多学者和听众誉为“和平之音”“音乐活化石”。

  丽江木氏土司自元代世袭丽江土知府以来,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鼎盛时期木府占地120多亩,其恢宏瑰丽总引得人们想去一探究竟。这座土司府承载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她辉煌的宫殿、华丽精致的雕刻,是连徐霞客都曾感叹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但实际上,历史洪流中木氏土司的载浮载沉,才是这座“大观园”真正的精彩之处。

  据考,木氏土司统治下的丽江,在明代时期300年无大乱,丽江坝安定和平,百姓安居乐业。木氏重视卫生而引进医生;重视教育而引进教师;重视手工业而引进制鞋、制铜、造纸、建筑等工艺;重视文化艺术而引进绘画艺人、广交中原名士……

  虽然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但在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各方面都与中央朝廷保持高度一致,木氏土司在丽江大力推行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特别是明代,木氏土司在中央王朝的支持下,以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己任,积极学习汉文化,古城因此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相关史料记载,在文化方面“云南诸土官,知诗书,好礼守义,以丽江木氏为首”,历史上丽江地区先后出了六十几位举人、七位进士和两位翰林;在经济方面“富冠诸土郡”;军事方面“俯临十郡,雄控一方”。

  对汉文化的靠近,可从木氏土司在丽江建设的“万卷楼”窥见一斑。木氏土司用十余代人的心血,花巨资引进藏书,“凡宋明各善本以数万计,群书具备”。木氏家族还涌现出以木公、木增为代表的木氏作家群,内地文人评价为“文墨比中州,共中原之旗鼓”。

  得益于历代木氏土司弘扬本民族文化、倡导汉文化,兼收并蓄其他民族文化的包容政策,各民族文化得以在丽江交相辉映。书籍典藏上,丽江古城博物院(木府)既有千卷东巴经,又有百卷大藏经,还有六公土司诗集和众多名士书画,更有万卷楼三万多卷的汉字藏书。宗教信仰上,本土东巴教、藏传佛教、道教的元素也都可以在丽江古城博物院看到,体现了古城和曾经掌权者的包容开放。

  丽江古城是一座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城市。除了遍布全城的小桥流水人家景观之外,主要景点还有木氏土司府(木府)、狮山万古楼、白马龙潭寺、净莲寺、黑龙潭公园、束河及白沙的古镇古街古庙古村落……

  这些文化遗产,既是我们的财富,也是世界的珍宝。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近年来,丽江市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自1994第一部古城保律法规颁布以来,先后出台实施《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丽江古城消防安全管理办法》《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专项规划》等办法,实施“五四三二一”工程,不断改善古城基础设施和环境,让这些遗产重新焕发光芒,取得了古城保护与开发良性互动的重大成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管理第五次年会上,丽江的这套方法被总结为文化遗产管理与旅游业发展合作的“丽江模式”,被制定成文件,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导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纲要。

  近年来,随着古城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居民、社团主动参与古城建设、经营,形成了吸引返乡大学生回归、本地人才就地创业的良好局面。历史悠久的古城里,新时代的年轻人带来了新气象,智慧旅游、数字小镇、5G无人商店、智慧导游导览……这座保留时代记忆的千年古城,在“永不褪色”的传统印象中,又有了更具现代感的城市定位。

  可以想见,千百年来,人们在古城幽静蜿蜒的巷子中穿梭不断,在大大小小的桥上步履不停,他们嗅闻着来自雪山的清风,听着嘹亮悦耳的民族歌曲,累了就掬起一捧署古井里打上来的凉水饮个痛快,歇好了就继续出发,登上万古楼将古城的全貌尽收眼底,在闹市之中欣赏着冰川、青山、清流之美,听着马铃声声,陪伴着古城的岁月悠长……当时光倏忽千年,夜幕中霓虹灯亮起,这座“鲜活摩登”的古城,必定会让已在白天装满了过去故事的游人舍不得睡去,打起精神来呀,古城的精彩你还得再去探索呀!

  写稿过程中,我反复找了许多资料,让我有些沮丧的是,这些七零八碎的资料不能完整讲述丽江的美好。文字所能描述,不及古城十分之一。

  去年8月份,一位朋友发来她在丽江看落日的照片,古城只是作为照片最下方的背景。朋友用华丽的词汇向我描述着落日的美,但我一眼先看见了古城,可能是我一直偏好质朴岁月积淀下来的美吧。国庆时原本要去一趟,遗憾因为特殊原因没去成。计划了许多年,丽江一直是心中所向。

  但我其实不了解她。老城、古乐、山山水水、慢悠悠的生活,我所知关于古城的一切,都来自网络、朋友以及影视剧,很片面,但已经足够吸引人。彻底了解一座城市要多久呢?我其实没有答案,如果是丽江的话,我愿意用一年所有的假期去走近她。

  青石板路,要反反复复地走;古老的桥,需天天去探望;清冽的井水,渴了就来一口;远处的雪山,得时时抬头张望;古城的生活,要停下来细细感受……我深知自己的这种喜欢是肤浅的,也许是被社交媒体洗了脑,也许是被向往的“远方”迷了理智,我可能永远不会像真正的古城人那样爱这座城。

  可是几乎所有的文章里都用了“包容”这个词,我极少从其他城市的关键词中看到。也许,即使我是带着肤浅的喜欢而来,这座城也会好好地招待我呢,就像上千年来她一直做的那样。

  习惯了远离家乡以后,我最讨厌说“乡愁”这个词,因为它太轻了,描述不出一个人对从小生长的地方,那份复杂的、深入骨髓的爱意。所以我没想过要去丽江寻找我的乡愁,我只是想去看看她,静静地休息几天,然后背上行囊继续出发。丽江很好,好得让人只是单纯地想去看看她。

本站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习近平李克强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出席 栗战书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3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