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中国古城守护卫士”阮仪三:留住古建筑是我们的任务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城通常都应该是比较清静的地方,许多在大城市里生活厌倦了的人都会偶尔到某个古城里去放松放松,暂时远离喧嚣本站
独家专访“中国古城守护卫士”阮仪三:留住古建筑是我们的任务本站
阮仪三,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城古镇保护,他以“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的传奇事迹,促成平遥、丽江、江南六镇等众多古城古镇保护,享有“古城保护神”“历史文化名城卫士”“城市文脉的守护者”等美誉。
他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委员会杰出贡献奖等。2018年,因其在中国建筑行业卓越贡献,获得“致敬改革开放40年文化人物建筑篇”提名,著有《护城纪实》《护城踪录》《江南古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等多部著作。
“挽狂澜于既倒,救文物于危难。”这是阮仪三办公桌上的一幅醒目字画,杭州孩儿巷九十八号古宅主人钱希尧题赠的这幅字很好地诠释了阮仪三对中国古城古建筑保护的贡献。
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下马看花”,用脚步丈量古城,到上世纪80年代“刀下救平遥”、“以死保周庄”,以及江南六镇、丽江古城等十余座古城古镇的保护与申遗,在古城古镇的保护中,阮仪三“遗珠拾粹”,几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保存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记忆,存古人珍贵财富。
他救下的平遥古城199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成为中国5A级景区。数据显示,2017年平遥县共接待游客1297.29万人次,同比增长21.97%;旅游总收入150.46亿元,同比增长23.72%,通过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解决了平遥8万多人的就业问题。
“‘方九里,旁三门。经涂九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论从《周礼·考工记》时就提出都城的基本规划思想和城市格局。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城古建筑,从简单的木构架到复杂的梁架结构,对木材利用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我们要尊重历史,要很好的爱护它。”阮仪三表示。
3月的上海,春日阳光如瀑,照在阮仪三先生书房的窗台上,和煦而美好。在阮仪三上海杨浦区书香公寓家中,年近90岁的他端坐书桌旁向记者娓娓道来,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致力于中国古城古建筑保护的心路历程。
几十年的光阴在漫漫古城保护路上一晃而过,曾经热爱古建筑的少年如今已经走到了耄耋之年,现在的阮仪三仍然在牵挂和关注着古城古建筑的保护与保留。
采访中阮仪三在记者笔记本上写下这八个字,他说对古建筑的热爱从1956年考入同济大学建筑专业开始,这一学就是一生,从骨子里爱上了古建筑。
长在苏州,祖籍扬州的阮仪三是清朝时期著名学者阮元的后代,自小在书香中长大的他,1956年在复员军人培训班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同济大学,师从著名古典园林与建筑大师陈从周、著名城市规划学家董鉴泓两位教授。
时至今日,阮仪三依然清晰记得初入同济大学时陈从周问他:“你是阮元的后代?”阮仪三答:“是的。”
“你的祖上阮元做学问很严谨,他研究金石碑刻,一定要进行实地考察,从不道听途说,他到一处就考察记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东西,我们搞建筑测绘也要这样,要留下靠得住的东西。你要做阮家好的后代,继承遗志,不要做不肖子孙。”深受陈从周教诲的阮仪三牢记着这个告诫。
“那时陈从周教中国建筑史,董鉴泓教中国城市史,我两个都学。”受这两位老师影响,读书时的阮仪三对古城古建筑有着浓厚兴趣,较早的研究中国古建筑、城市史,并积极参与编写《中国城市史》。
阮仪三每年寒暑假跟着陈从周到扬州、苏州园林做古建筑研究与测绘。在苏州考察时,陈从周说:“中国园林之精妙,我们现在不会做了,没有人会做,也做不到了,重要的是把它们留住。”
要把古建筑留住这句话深深刻入阮仪三脑海,他说:“那时我就记住了,把古建筑留住是我们的重要任务。我们要留住古代匠师之精华,继承传统文化精髓,理解古人运筹布局艺术。”
大学毕业前一年及1961年毕业后的几年时间,阮仪三留校成为董鉴泓教授得力助手,跟着董鉴泓教授用脚步丈量,在全国各地对古城进行调研。
1963年,沿着长城沿线、同浦铁路调研的他们,看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一路古城,惊喜于这些古城几乎完整保留了唐、宋、元、明、清以来的城市风光,以及徐州、郑州、洛阳、西安等著名城市,考察途中对中国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看古城,我不是走马看花,不仅下马,还去档案馆查看历史资料,一个城市呆三到五天,山西、陕西历史上有典故的城市都看了,对平遥、太谷等城市有了很好的了解。”他的这段经历也为后来优秀教材《中国城市史》的编写提供了大量素材,阮仪三参与了其中大部分章节内容与插画的编写。
“我那时考察了全国各地的城市,深感中国古城古镇之恢弘伟大,各式各样。”阮仪三在采访中说,那时候就希望把古城古建筑留给子孙后代,保护这些古城不被轰鸣的挖掘机毁灭。
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各地纷纷拆老城建新城,开拓马路,建造高楼,这股拆墙的风气刮到了山西晋中,拥有更丰富历史遗存的太谷,在“一拆一通”中很多老建筑被夷为平地,这让阮仪三感到万分无奈和痛惜。
1980年,阮仪三在平遥调研时,恰巧碰到大兴土木搞开发的平遥正在扒开城墙,拉开一个豁口,目睹此状,救城心切的阮仪三赶紧向山西省领导反映,在一番据理力争后,山西省建委答应给他一个月时间,为平遥重新做规划保护古城。
“一条大马路开进去180米,拆掉30多幢明代建筑,100多幢清代建筑,好好的一座古城就要没了。”那段时间阮仪三带着学生夜以继日做规划,半个月时间,他们绘制了平遥县大量的古建筑,平遥全县的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70余处,绘图完成后,担心事情有变的阮仪三连夜冒着大雨带图进京,到北京请“救兵”。
当时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建设部总工程师郑孝燮,文化部文物处长罗哲文两位专家了解后认同了阮仪三的保护规划。两位专家立即跟着阮仪三去了山西,面见了省长,郑孝燮当时就拿纸笔写下:“阮仪三平遥历史名城保护规划是‘刀下留城’”。最终,保护规划成了,平遥保住了。
在这份规划里,平遥古城被当作一个“大文物”整体保护,古城外另辟新区发展经济。平遥县被定性为“国家重点保护,具有完整古城风貌的旅游县城。”
“其实刀下留城救平遥,不是我讲的,而是郑老讲的。”知道记者没去过平遥,阮仪三面带微笑,向记者介绍起平遥来,“平遥有几个寺庙值得一去,‘老大’南禅寺、‘老二’佛光寺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发现的,‘老三’镇国寺是阮仪三发现的,那时候镇国寺没人去,我跑去一看,梁上有字,北汉天会七年,不得了,我说这肯定算‘老三’了。”
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将平遥古城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也从晋中一个穷县,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2017年底,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申遗成功20周年,平遥古城周边换上了“人名路牌”,东西南北依次为罗哲文路、阮仪三街、郑孝燮路、王景慧街,他们四位被山西省政府授予“申遗功臣”称号。
平遥不仅是中国城市史上留下的重要记忆,也引领着全国城市遗产保护。之后,丽江以同样的方式保留下来,1997年12月4日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江南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众多江南古镇同样面临不复存在的危机,上世纪80年代就曾出版著作《江南水乡》的阮仪三高度关注,主动提出要为古镇做保护规划。
那时的江南,从上海到江苏平望,再到浙江湖州的交通线上,都是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大宅、过街楼,石板街皆是江南古镇特点,经过调研,当时江南一带的古镇有170个。
阮仪三一个镇一个镇的跑,与当地地方政府接洽,推行古镇“规划保护”,然而,他听到最多的是“我们这儿发展得很好,不要你们知识分子跑这儿来多管闲事,也不需要什么规划。”阮仪三古镇保护规划的理念在很多地方管理者那里是不被理解、不被认同的。
“江南水乡历史古镇有100多个,现在保留完整风貌的屈指可数。”四处碰壁的阮仪三开始改变策略,不再找交通沿线的古城镇,转而寻找一些交通不发达、乡镇企业办得慢、开发意识比较淡漠的古镇。
在保护周庄的过程中,为了说动当地政府,阮仪三不仅帮村子引来上海的工厂,还在规划时自掏腰包拿出自己的科研经费,当地领导才接受了他的规划理念,先保护古镇,然后在古镇外面发展工厂。
后来的周庄完整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如沈万三旧居、周庄八景等,并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古镇保护与开发的“周庄模式”,为今日“中国第一水乡”奠定坚实基础,也为江南六镇(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完整保留奠定基础。
在首批“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中江南六镇,有5个镇的保护规划出自阮仪三之手,他们分别是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和西塘。其中,周庄在中国古镇排行榜位居第一名,有我国第一水乡的美誉,也是我国热门古镇之一,几大古镇均留下了中国江南水乡的经典形态。
平遥、周庄的保护事迹是阮仪三古城古镇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传奇案例。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大潮中,为避免盲目开发造成历史文化的断裂与流失,阮仪三呕心沥血,抢救了一个个古城古镇古村。
“山西以平遥为首的城市留住了,丽江也用同样的办法保留住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实际上这样的城市中国有很多,有些留住了,有些没留住,非常可惜。”谈到古城保护,对于很多没保留住的城市,阮仪三深感痛惜,在他毕生都在为保护古镇古镇文化遗产奔走呼吁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失败而非成功。
以山西太谷为例,阮仪三说太谷跟平遥属姐妹城市,规模比平遥更大,当时的太谷拥有完整的城墙、钟鼓楼、孔庙、各种庙坛和民居。上世纪80年代,太谷要拆古城建新城时,阮仪三同样做了规划保护,可惜最后太谷整个城市依然被完全拆掉重建,大马路开进去,看似现代化了,但历史遗迹荡然无存。
“刀下留平遥”“以死保周庄”,几十年的光阴在漫漫古城保护路上一晃而过,曾经热爱古建筑的少年如今已经走到了耄耋之年,现在的阮仪三仍然在牵挂和关注着古城古建筑的保护与保留。
中国房地产报:上世纪80年代以来,您致力于古城古镇的保护,有着“古城卫士”“古城保护神”的赞誉,您对布满历史、充满故事的老建筑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最早可追溯到什么时候?
阮仪三:我祖籍扬州,苏州长大,从1956年大学开始就跟着陈从周和董鉴泓两位教授利用寒暑假到苏州、扬州考察古城古建筑,做测绘画图纸,受这两位老师影响,读书时就对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
1962年大学毕业留校当助教,跟董鉴泓教授研究中国城市史期间,对长城沿线城市,山西、陕西的城市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对中国城市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时就明白好好的爱护古城古建筑是我们的责任。
中国房地产报:您在呼吁古城古镇保护中,有些古城古建筑有保留,有些没保留,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阮仪三:上海留下来了很多优秀建筑,如上海外滩建筑群,被称之为“历史建筑博览会”;除了中国传统建筑,还有西方建筑,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都有留下来,古典主义、封建主义,还有古罗马建筑,体现了整个历史进程的变化。平遥、丽江、江南六镇也都原汁原味的保留,对于古建筑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不要盲拆盲建。
平遥古城是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太谷则拆古城建新城,进行破坏性开发,后来又仿造了古建筑,仿古成风,失去了历史的原真性与原有古建筑特点,是经不起考验的,老百姓知道后不信任再建的东西。不仅太谷,还有青岛、济南火车站都是这样。
按照传统城市现代化发展,要做很好的研究,去研究城市本身的情况,哪些可以发展,哪些可以改,要非常小心谨慎的去做规划研究,作出好的结果。不要人云亦云,让城市遭到破坏。
中国房地产报:城市更新中,古城古建筑完整保留最好,但类似太谷想保留下来,又想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情况很多,在城市更新与古城古建筑保护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阮仪三:一个宗旨,首先你保的是什么,保的是城,那就是一座城,城里有民居及街巷建筑群,保的是古建筑,那就是一幢幢古建筑。现在城市更新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更新,在原有基础上更新。中国古建筑博大精深,在宋代就已经很完善,如山西佛光寺、山东孔庙等,留下很多,可以去看看。
保护古建筑我们要求一是“四性五原则”,四性是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可持续性。保留原来真实的面貌,不要篡改,整体的保留,历史可读取,让建筑生命力持续性流传下去。二是修老房子有五个原则,原材料、原工艺、原式样、原结构、原环境,要对照这个来做,让建筑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
我很幸运地保留了十五六个古镇,这些古镇保留下来可以发展旅游,可以进行文化休闲,更重要的是留存了我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我们后代看得见,可以在里面吸收营养。
中国房地产报: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现在,一件事情长期坚持下来挺难的,坚持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阮仪三:对古城古镇的保护已经成了印在身上的责任与使命,让大家认识什么叫原真性,保留原真性就留住了历史,留住了文化,去做好它,我们希望后人能看到历史原有的建筑特色与形态。困难是大家能不能接受的问题,有些古城古建筑没有保留下来也很可惜。
阮仪三:我今年89岁,马上90岁了,这几年身体没之前好,很多会议没去;也有听说很多好建筑破坏了,不愿意去听,不愿意去看。建筑承载的是人和人的关系、人和天地的关系,留下来是给我们子子孙孙的宝贵财富,要宣传、要教育,要尊重历史、热爱祖国。(中房报记者付珊珊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站 虎皮凤爪,太适合在家里边看剧边吃啦 虎皮凤爪 在餐馆吃了一次虎皮凤爪后念念不忘,自己在家复刻一下。 口味八成相似吧,还蛮好吃的。 但是实在不适合家庭制作,餐厅虽然贵些,但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