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中国】“漓江之肾”的守护者
6月20日,记者从象山景区获悉,由于持续暴雨导致漓江水位上涨,桂林城区出现今年第三场超警洪水,象山景区二号口至三号口片区已于6月19日实行封园管理本站
【显影中国】“漓江之肾”的守护者本站
“看,这就是大茨藻,适合在水环境好的地方生长,有净化水质作用。”正在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巡护的秦金福一边拿着大茨藻,一边向巡查队员进行介绍。
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被誉为“漓江之肾”,是漓江流域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原生态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图为无人机航拍的广西桂林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
每天,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秦金福会和队员们一起在园区内进行巡护,对违法行为进行劝阻;对到湿地公园旅游的游客进行宣讲,让他们在欣赏湿地美景的同时,提高保护好湿地环境的意识,共同守护好“漓江之肾”。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园内巡护。
“我们每个月都对湿地公园的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到湿地公园水质情况。”秦金福说。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种植了乌桕树和华克拉莎、水龙、狐尾藻、芦苇等本地树种、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为湿地提供养分,起到净化水质和固碳的作用。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秦继华在进行水质取样检测。
目前,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有290多种,动物有3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是白鹭,作为“地球卫士”的它们,有“生态环境监测鸟”的美誉。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种植的本土树种乌桕树。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多部门联合对湿地公园进行了治理和保护,安排专项资金清理湿地公园里影响水生态环境的植物;开展退耕、退塘还湿工作,还湿面积超2200亩;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行为,拆除捕鸟网;清淤疏浚河道2公里;还种植了荷花、水冲、茭白等植被,丰富了湿地水生植物。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内种植的本地水生植物。
随着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游玩,为了做好湿地公园宣传保护工作,湿地公园联合周边学校和村镇不定期开展保护湿地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宣传活动,组织学生、群众到湿地公园进行研学、开展趣味活动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更加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石定法在湿地科普教室为学生们介绍湿地情况。
“希望大家来湿地公园旅游的同时,和我们一起保护好环境,让我们共同保护‘漓江之肾’,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秦金福说。图为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撑船在公园内巡护。新华网 刘君/文 梁永健 莫培矩/图
本站 为“星星的孩子”点亮前行的路 编者按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每年的4月,各地都以各种公益活动,关注关怀“来自星星的孩子”。儿童自闭症目前仍是世界医学难题,我国自闭症患者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