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④丨龙台镇:“一团和气”暖万家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1-02-10

最近,刚刚登陆科创板的“网安一哥”奇安信,对外披露了今年北京网络安全大会(BCS 2020)的大会主题“内生安全 从安全框架开始”。恰逢今年各大政企机构都在陆续着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曹森

新春走基层④丨龙台镇:“一团和气”暖万家曹森

——探访四川中江沼气特色小镇

图片来源/德阳市农业农村局网站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唐平 ■黄宁

冬日的暖阳照射在村子里,具有川西北特色的幢幢民居依地势坐落在田垅边、村道旁。房前屋后草木掩映、环境整洁、空气清新……

1月下旬,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来到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龙台镇沼源村,临近正午,记者走进一户农家,村民陈秉恩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干净的灶台上,绿色火苗燃得格外旺盛,两口燃具,一口做饭,一口烧菜。宽敞的厨房里,没有异味飘散、没有煤渣堆积。

房后不远处的棚子里,数百只獭兔正起劲地吃着草料。圈舍下方,一个相对巨大的空间掩藏地下,一根管道从空间里延伸出来,直达厨房。

“我家5口人,前年发展家庭养殖业的同时建起了容量达62.4立方米的沼气池,家庭一日三餐全靠它产出的气体做燃料。”正在照料獭兔的陈秉恩老伴对记者说。

大力发展养殖业,充分利用家畜家禽资源开发沼气能源,满足家庭需要。不止陈秉恩家,记者走访养鸡的陈秉玖、养猪的杨伦福、养牛的童义良等多家养殖户,几乎家家如此。

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沼源村,“大办沼气”由来已久。“以前叫龙台公社五大队,那时很穷,办沼气的出发点就在于节约煤、柴,哪里想到啥子循环农业、美化环境哟。”92岁的杨洪荣老人对记者回忆说,当时流传着“煮饭不烧柴和炭,点灯不用油和电”的说法,以显示沼气之“能”。

地处川西北平原、有2224户5594人的沼源村,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利用距省城近的区位优势,在对农田精耕细种的同时,几乎家家从事养殖业。“养殖就必然要产生大量的畜禽粪污,农田里产生的大量秸秆更是无处不在。发展循环农业就变成一种必要,而沼气发展就是一个关键环节。”沼源村第一书记陈梦圆向记者介绍,废弃物的消化,不仅美化了环境,也给循环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组数据,支撑了这个说法。2020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沼源村养殖业仍然得以较快发展,全村畜禽养殖达9万余只(头),人均增收8000元,朝奔小康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老”能源焕发新生机,更大的生态福利还在后面。在与沼源村直线距离3公里的荣桥村,一个占地60亩、年产生猪20000头的大型养殖场正在加紧建设中,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个年产30万立方米的沼气工程。“产出的沼气年发电量将达到41.1万度,可满足700余户家庭的常年用电;也可直接通过管网入户,成为像天然气一样方便、清洁的生产生活能源。最后环节的发酵残余物(沼渣沼液)直接入田,又可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养殖场投资人、中江县产投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兴安对记者说。

“下一步龙台镇将以沼源村为核心,全力推进场镇整体发展,着力改造人居环境,完善生态治理体系,努力建成生态宜居山水小镇。”龙台镇党委书记李金勇向记者表示。

实实在在的生活,有品质、可触摸。不少村民在心中绘就了未来的美丽蓝图:村庄空气清新,环境整洁;农舍青枝绿叶,花卉盛开。循环农业蓬勃发展,农产品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乡村振兴看产业,农家宜居看环境。沼源村的和谐、协调发展,为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新村提供了一个样本。”正下乡在沼源村检查工作的中江县委副书记、县长李霞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未来,中江将把沼气开发作为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促进农村在使用清洁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农民增收方面全面发展。

热点链接

●新春走基层①丨北京社区:让防控工作始终跑在疫情前头

●新春走基层②丨武汉:浴火重生 人间值得

●新春走基层③丨“留在宁波,都挺好!”

●百年足迹①丨上海:党的诞生地 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热点透视丨“谋定而后动”加快推进高水平市场开放

●圆桌丨严守耕地红线 用“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农村疫情防控和“菜篮子”稳产保供要两不误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经济地理丨30正1负 2020区域经济回暖争向高质量发展

监 制 丨 王忠宏 王 辉 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曹森 4月25日报道,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在独角兽座发现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小也是距地球最近的黑洞,距太阳系约1500光年。图为在独角兽座发现的黑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